APP下载

我国军事外交文化理念的四个转变

2015-05-14汪红伟

前线 2015年1期
关键词:军事外交和平

汪红伟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文化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多个领域,特别是在论述国防和军队建设时指出要大力发展弘扬先进军事文化。回顾中国军事外交65年,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我们始终坚持文化理念,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在军事外交领域不断超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地理位置的限制,全方位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军事关系,并在许多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仔细研究发现,这种突破与军事外交中文化理念转变存在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从反霸维护和平到促进世界和平

新中国成立之初,坚持反对霸权主义,维护和平。当时的国际环境是,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政策。这一时期反对美国霸权主义成为中美军事关系的基调,围绕抗美援朝、援越抗法、解放东南沿海岛屿、炮击金门等重大军事行动展开。20世纪60年代,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反两霸”是中国军事外交的主旋律和对外关系格局的特点。进入70年代,由于苏联争霸野心不断膨胀,中国军事外交以反对苏联霸权主义为主导,打击苏联全球性霸权主义的战略意图。同时,保持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军事往来,支持他们反帝、反殖、反霸的正义斗争。特别是,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在国际裁军与军控问题上,揭露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假裁军、真扩张”的面目。总之,回顾改革开放前30年,反对霸权主义,维护和平是中国军事外交中文化理念的主基调。

改革开放后,中国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军事交往新格局。80年代中期以后,为经济建设创造一个和平环境,加强中印之间磋商与合作。同时,中苏边境裁军谈判取得顺利进展。冷战结束后,军事外交以“新安全观”为指导,中国以积极务实的态度继续参加联合国维和领域的活动,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积极贡献。进入新世纪,面对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中国政府于2008年派遣海军舰艇编队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实施护航。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仍面临多元复杂的安全威胁和挑战。既有美国深化亚太军事同盟;也有个别邻国在涉及中国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上采取使问题复杂化、扩大化的举动。2013年10月,习近平明确指出,周边外交要谋大势、讲战略、重运筹,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理念,争取良好的周边环境成了军事外交的主要任务。2014年6月28日,习近平发表了题为《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设合作共赢美好世界》的主旨讲话,提出了坚持主权平等、坚持共同安全、坚持共同发展、坚持合作共赢、坚持包容互鉴、坚持公平正义的“六个坚持”主张。总之,改革开放后的36年,和平的文化理念不断拓展到我军对外交往的各个领域,这些军事外交的努力都是和平理念的生动体现和真实写照。

和平理念作为中国军事外交的基本价值取向,虽然各个时期表现方式不同,但它始终贯穿了中国军事外交的发展历程,并由国家层面向全球层面扩展,由被动应对到积极主动,实现从反霸维护和平向促进世界和平的理念转变。

从双边发展到世界共同发展

新中国成立之初,在军事外交中的发展主要体现与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双边关系上。一方面,苏联向中国派遣大批军事专家和顾问,中国向苏联派遣了大批军事留学生,学习苏联在国防和军队建设方面的经验;另一方面,从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我军先后对越南、朝鲜、古巴、老挝、阿尔巴尼亚等友好国家派来的各类军事学员进行了培训。到了60年代,双边关系的发展理念有所突破,但更多地体现单向性,主要是支持抗美救国战争,向支援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为重点的第三世界友好国家提供军事援助。70年代初,军事外交不断向美国、西欧等西方国家延伸,先后与意大利、加拿大、英国、奥地利、西德、希腊、芬兰和比利时等西方国家建立了军事关系。但回顾改革开放前30年,中国军事外交的发展理念更多体现在双边发展上。

改革开放后,中国除同大国努力拓展军事交往外,也同其他各国加强军事外交。虽然其发展理念更多体现在双边发展上,但发展的形式上发生了变化。中国不断从美、英、法等国引进先进的武器装备技术。进入90年代,军事外交在保持双边发展理念的基础上,不断向世界共同发展的理念转变。进入新世纪,中国开展对外军事交流的内容日趋丰富,领域逐步扩大,形式更加灵活多样。通过我军高层的友好访问以及总部、各大军区、各军兵种和军事院校等单位外派军官出国参观考察,这些既为全方位推进中国与世界各国军队的交流与合作搭建了平台,也为开展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努力为推进中国特色的新军事变革和世界共同发展做出了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军事外交坚持内引外联、广搭平台,与外军在专业交流、院校教育、人员培训等领域开展务实合作,围绕海上作战、特种作战、反恐、反海盗、紧急救援等课题开展十余次中外军队联演联训,取得许多新突破。

中国军事外交中注重发展理念,从涉及对象上看,由改革开放前,主要在苏联、越南等社会主义国家中树立相互发展的理念。到70年代初,中国军事外交中的发展理念扩展到美、英、法等西方国家。显然,中国军事外交中发展理念的影响范围在不断扩大。从涉及内容上看,中国军事外交中由注重“技术”向“技术”、“人才”并重的发展理念转变。从影响范围上看,从国家层面向部队、院校等多层面渗透,从军队领导人、军种领导人、专业部门负责人等不同层级人员交往频繁到基层一线官兵延伸,影响范围更加深远,认同程度不断加深。

从工具性安全合作到共同安全合作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一直面临外部势力军事威胁的压力,中国参与国际安全合作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外敌入侵,维护国家的领土和主权安全。比如,《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核心实际上又是防止美国利用日本对中国进行侵略的问题。因此,这一阶段的安全合作的方式体现出工具的性质。20世纪70年代,中美之间签订的《中美建交公报》、《上海公报》等公报虽不具有结盟性质,但其旨在通过改善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军事关系,反对苏联霸权主义战略,从而达到国家之间权力平衡的军事交往策略。同样,与中苏军事关系一样,具有工具性合作的性质。

进入80年代中期,根据国际国内形势,中国军事外交摒弃了这种联合一方、反对第三方的传统安全合作模式,谋求与世界各国都发展友好合作的军事关系。中国不但建立了与美国、苏联等大国的安全防务磋商机制,还发展了同巴基斯坦等周边国家的军事安全对话机制。

冷战结束后,面对变幻的国际局势,为了打破西方“制裁”,推动与各大国建立面向21世纪的新型军事合作关系。以互信为基础的多边安全合作逐步取代以遏制和力量平衡为基础的冷战安全合作模式,形成了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一方面,加强地区安全合作,建立信任措施。多次参加亚太地区多边安全会议、亚太地区防卫当局官员论坛、东盟地区论坛会议等多边安全研讨会活动。另一方面,“9·11”事件后,加强反恐怖主义合作。

进入新世纪,在保持地区的安全对话合作的同时,加强了海上安全对话与合作。比如,2008年12月26日中国派遣海军舰艇编队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实施护航。此外,在中外联演联训方面加强合作。截至2010年12月,我军已与外军举行44次联演联训。

总之,这种合作理念从工具安全合作到共同安全合作转化,是以不减少成员的安全感为基本前提,而重在增进各国军事间的相互了解与信任。这种转化,一方面是基于主权平等的真正意义上的军事合作,其内容符合所有成员和整个地区的安全利益,另一方面,这种安全合作的发展又基于全球化条件下国家安全利益的趋同。

确立和平、发展、合作三位一体的和谐理念

中国军事外交中的和谐理念就是“和平、发展、合作” 的综合表述。反映在实践中,和谐理念就是“和谐世界”、“和谐地区”以及“和谐双边”等分目标的建设上。

在建设“和谐世界”方面,积极参与裁军、军控进程,维护世界和平。比如,2008年2月12日中国与俄罗斯在日内瓦裁军谈判会议全体会议上共同倡导反对《外空武器化条约》。同时,积极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和人道主义援助。截至2010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有1955名官兵在9个联合国任务区遂行维和任务,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派遣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

建设“和谐地区”主要体现在周边、中亚、东亚等三个方面:一是建设“和谐周边”。我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塔吉克斯坦等国彻底解决了陆地边界争端,建立了良好的军事互信。二是建设“和谐中亚”。中国政府积极参加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的多边合作。2009年以来,上海合作组织安全领域合作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三是建设“和谐东亚”。中国高度重视东盟地区论坛的作用。2008年3月,主办首次中国与东盟高级防务学者对话。

和谐理念也不同程度地体现在一系列中国双边军事外交实践中。一方面,在对美军事关系上,近年来,中美在反恐、防扩散、海上安全、人道主义救援减灾等领域的军事交流和合作不断深入。另一方面,在对俄军事关系上,将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提升到一个新层次。比如,1996年4月,中俄哈吉塔五国签署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互信的协定,五国边界成为和平、安宁的边界。

由此可见,中国军事外交中的和谐理念,一方面突出安全的共性、普遍性,强调国家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合作、相互依赖,国家的安全维护应该通过共同合作来实现;另一方面也承认差异性、多样性和矛盾性,以控制威胁为主要目标,中国军事外交努力消除产生威胁根源,以实现各国间互利合作。

综上所述,中国军事外交中具有浓重的文化理念及其价值取向。这种文化理念在中国军事外交中集中表现为:一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防御性的国防政策是中国军事外交的基本原则,也是其文化理念调整和实施的终极动因。无论是和平、发展、合作,还是和谐理念,国家利益、国防军队建设、世界和平与发展是中国军事外交文化理念的基本价值原点。二是除正义、互信等其他文化理念外,和平、发展、合作、和谐理念构成中国军事外交的主要文化理念,这些理念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中国军事外交的健康发展。三是对冷战思维的彻底摒弃,是适应世界发展趋势的文化理念。四是强调国家安全要以国际安全为依托,将国家安全与国际安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树立各国普遍安全和全人类共同安全的文化思想。

(作者:武警政治学院军事理论教研室教授)

责任编辑:梁齐勇

猜你喜欢

军事外交和平
冬奥外交促进团结,一起向未来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博弈·和平
期盼和平
扁亲信为“外交案”出庭
军事幽默:局
军事
军事幽默
希拉里喊出“巧实力”外交
Five Hundred Times五百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