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哥达纲领批判》思想诠释

2015-05-14张云飞

前线 2015年3期
关键词:资本主义分配马克思

张云飞

坚持无产阶级的实际运动和科学纲领的统一

“一步实际运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但是,制定一个原则性纲领(应该把这件事推迟到由较长时间的共同工作准备好了的时候),这就是在全世界面前树立起可供人们用来衡量党的运动水平的里程碑。”——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

为了消除德国工人运动内部的分裂状态,德国社会民主工党(爱森纳赫派)与全德工人联合会(拉萨尔派)在商谈合并的过程中推出了《哥达纲领》。但是,这个纲领是牺牲原则的妥协的产物。针对这种情况,马克思科学地阐明了无产阶级革命的运动和纲领的关系。一方面,共产主义就是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运动。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才能实现无产阶级解放。因此,针对那些空谈纲领、忽视实际运动的错误,马克思旗帜鲜明地指出,一步实际运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这样,就突出了实际行动在无产阶级革命中的优先性。另一方面,没有科学的纲领就没有正确的行动。因此,马克思指出,制定一个原则性纲领,就是在全世界面前树立起可供人们用来衡量党的运动水平的里程碑。当然,制定科学的纲领需要有较长时间的共同工作的准备。

劳动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

“劳动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同劳动一样也是使用价值(而物质财富就是由使用价值构成的!)的源泉,劳动本身不过是一种自然力即人的劳动力的表现。……只有一个人一开始就以所有者的身份来对待自然界这个一切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第一源泉,把自然界当做属于他的东西来处置,他的劳动才成为使用价值的源泉,因而也成为财富的源泉。”——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

《哥达纲领》提出,劳动是一切财富和一切文化的源泉。针对这一错误,马克思阐明了劳动的物质条件和社会条件在财富形成中的前提性作用。一方面,任何劳动都有物质前提。只有在具备了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三个要素之后,劳动才能进行。这三者最初都是由自然界提供的。从其构成来看,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自然界提供了使用价值,劳动创造了价值。脱离自然界提供的使用价值,劳动创造价值的过程就成为神创造世界的过程。显然,自然界也是物质财富的源泉,而且是第一源泉。另一方面,任何劳动都有社会前提。在生产力系统中,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合称为生产资料。如果只有劳动力而没有生产资料,劳动者就不能进行劳动,更遑论创造财富了。这样,劳动者能否以所有者的身份来对待自然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这就是生产资料所有制问题。只有在劳动资料归劳动者所有的前提下,劳动才是创造财富的源泉。

正确处理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关系

“如果我们把‘劳动所得这个用语首先理解为劳动的产品,那么集体的劳动所得就是社会总产品。

现在从它里面应当扣除:

第一,用来补偿消耗掉的生产资料的部分。

第二,用来扩大生产的追加部分。

第三,用来应付不幸事故、自然灾害等的后备基金或保险基金。

……

剩下的總产品中的另一部分是用来作为消费资料的。

在把这部分进行个人分配之前,还得从里面扣除:

第一,同生产没有直接关系的一般管理费用。

同现代社会比起来,这一部分一开始就会极为显著地缩减,并随着新社会的发展而日益减少。

第二,用来满足共同需要的部分,如学校、保健设施等。

同现代社会比起来,这一部分一开始就会显著地增加,并随着新社会的发展而日益增长。

第三,为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等等设立的基金,总之,就是现在属于所谓官办济贫事业的部分。

只有现在才谈得上纲领在拉萨尔的影响下狭隘地专门注意的那种‘分配,就是说,才谈得上在集体中的各个生产者之间进行分配的那部分消费资料。”——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

针对拉萨尔的“不折不扣的劳动所得”的谬论,马克思根据社会再生产的一般规律,论证了把社会总产品分配给个人之前,必须进行的各项扣除。从生产的消耗和需要方面来看,有三项扣除。一是用来补偿消耗掉的生产资料的部分,这样,才能维持继续生产。二是用来扩大生产的追加部分,这样,才能有所积累,扩大生产。三是用来应付不幸事故、自然灾害等的后备基金或保险基金,这样,才能防患于未然。从社会的消费和需要方面来看,在对作生产扣除之后的产品进行个人分配之前,还须进行三项扣除。一是同生产没有直接关系的一般管理费用。这主要涉及公共管理的领域。不论未来社会如何发展,这部分扣除是必不可少的。当然,它会逐渐减少。二是用来发展社会事业的部分,即用来满足共同需要的部分,主要指发展教育、科学、卫生的费用。这部分扣除不仅是必不可少的,而且会随着新社会的发展日益增长。三是用来发展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慈善的费用。即使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为了避免社会崩溃,也会发展官办济贫事业。在新社会中,更应该在这方面显示出优越性。这样,“不折不扣的劳动所得”就变成“有折有扣”了。

正确处理消费资料分配和生产条件分配的关系

“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而生产条件的分配,则表现生产方式本身的性质。例如,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是:生产的物质条件以资本和地产的形式掌握在非劳动者手中,而人民大众所有的只是生产的人身条件,即劳动力。既然生产的要素是这样分配的,那么自然就产生现在这样的消费资料的分配。如果生产的物质条件是劳动者自己的集体财产,那么同样要产生一种和现在不同的消费资料的分配。庸俗的社会主义仿效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一部分民主派又仿效庸俗社会主义)把分配看成并解释成一种不依赖于生产方式的东西,从而把社会主义描写为主要是围绕着分配兜圈子。既然真实的关系早已弄清楚了,为什么又要开倒车呢?”——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

针对跟随在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后面而将社会主义描写为主要围绕分配兜圈子的庸俗社会主义的错误,马克思科学阐明了消费资料分配和生产条件分配的真实关系。一方面,有什么样的生产就有什么样的分配。随着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出现和发展,生产的物质条件归社会上的少数人所有,大部分人却成为只拥有劳动力的劳动者。于是,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强迫劳动者为其劳动,生产出的产品大部分归其占有,劳动者只能从占有者那里分得残羹剩饭,勉强维持生存。这样,消费资料的公平分配根本无从谈起。另一方面,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就有什么样的生产条件的分配。在生产关系系统中,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起主要作用。这样,生产方式本身的性质,就决定着生产条件的分配及其性质。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工人只能得到劳动力的价值,资本家占有工人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一旦生产资料成为劳动者自己的集体财产,那么,就会形成新型的同志式的关系,就会形成新的分配关系。这样,消费资料的公平分配才能提上议事日程。

坚持教育和生产劳动的结合

“‘禁止儿童劳动!这里绝对必须指出年龄界限。

普遍禁止儿童劳动是同大工业的存在不相容的,所以这是空洞的虔诚的愿望。

……在按照不同的年龄阶段严格调节劳动时间并采取其他保护儿童的预防措施的条件下,生产劳动和教育的早期结合是改造现代社会的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

针对《哥达纲领》关于“禁止儿童劳动”的模糊提法,马克思强调儿童适度参加劳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且提出了生产劳动和教育的早期结合的科学思想。在一般意义上,人是体力因素和智力因素的统一体。只有其体力和智力都得到发展,人才能实现全面发展。因此,在开发其智力的同时,儿童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不仅是无害的,而且是有益的,有助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具体意义上,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的集约程度大大提高,生产操作的难度大大降低,因此,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儿童适度参加一些体力劳动,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当然,必须实现生产劳动和教育的早期结合。这样,可以促使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后代早日接触资本主义现实,有助于唤醒其科学意识和阶级意识,成为埋葬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生力量。当然,必须反对资产阶级剥削童工、摧残儿童身心健康的野蛮做法。

无产阶级革命必须结成广泛的同盟

“……说什么对工人阶级说来,中间等级‘同资产阶级一起并且加上封建主‘只组成反动的一帮,这也是荒谬的。

难道在最近这次选举(指1874年的德意志帝国选举。德国社会民主工党在此次选举中取得了很大勝利,有9人当选为议员,获得6%的选票——引者注)中有人向手工业者、小工业家等等以及农民说过:对我们说来,你们同资产者和封建主一起只组成反动的一帮吗?”——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

拉萨尔仅仅攻击资本家而不攻击土地所有者,把中间阶层、农民和小资产阶级都看作是“反动的一帮”。针对这一错误,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的具体的历史的分析,马克思指出,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矛盾和阶级矛盾的发展,手工业者、小工业家和农民等中间等级将面临着彻底破产,将转入无产阶级队伍里来,将成为无产阶级大军中的一员,因此,中间等级也具有革命的一面,是无产阶级革命的重要的同盟军。没有农民的配合和支持,无产阶级革命将成为孤鸿哀鸣。因而,将中间等级看作是反动的一帮不仅是荒谬的,而且是阴险的。同时,马克思也深刻地揭露了拉萨尔主义只反对资本家不反对容克地主的阶级实质。他之所以这样做,就在于要为普鲁士帝国服务,做铁血宰相俾斯麦的帮凶。

坚持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原则

“不言而喻,为了能够进行斗争,工人阶级必须在国内作为阶级组织起来,而且它的直接的斗争舞台就是本国。所以,它的阶级斗争不就内容来说,而像《共产主义宣言》(即《共产党宣言》——引者注)所指出的‘就形式来说,是本国范围内的斗争。但是,‘现代民族国家的范围,例如德意志帝国,本身又在经济上‘处在世界市场的范围内,在政治上‘处在国家体系的范围内。……

而德国工人党把自己的国际主义归结为什么呢?就是意识到它的努力所产生的结果‘将是各民族的国际的兄弟联合。这句从资产阶级的和平和自由同盟那里抄来的话,是要用来代替各国工人阶级在反对各国统治阶级及其政府的共同斗争中的国际兄弟联合的。”——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

针对《哥达纲领》接受拉萨尔从最狭隘的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的立场出发来看待工人运动的错误,马克思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原则。一方面,尽管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程度不如英国,但是,德意志帝国仍然是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的一环,处在世界市场的范围内。它在政治上又处在资本主义国家体系的范围内,联合对付各国工人运动。因此,无产阶级革命就其形式来说是民族的,必须在国内作为阶级组织起来,进行阶级斗争;就其内容来说则是国际的。另一方面,民族问题其实就是阶级问题,现代民族国家其实就是资产阶级国家。因此,所谓的“各民族的国际的兄弟联合”是典型的资产阶级的口号,实质上就是要求各国资产阶级的联合。这样,接受该口号就等于放弃了无产阶级革命的阶级立场,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对于无产阶级革命来说,唯一正确的选择是: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坚持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

“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

《哥达纲领》完全接受了拉萨尔错误的超阶级的国家观,荒谬地滥用“现代国家”、“现代社会”等字眼,避而不提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尤其是回避共产主义社会的国家制度问题。其实,现代社会就是资本主义社会,现代国家就是资产阶级国家。这样,就产生了一个问题:未来社会的国家制度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马克思认为,国家既具有政治职能,也具有社会职能。在共产主义社会,国家的政治职能将消失,而社会职能会保留下来。但是,由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复杂性,不可能从资本主义社会直接走向共产主义社会,在二者之间存在着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与之相应,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为了适应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无产阶级必须掌握国家政权,为经济上的过渡和社会形态上的革命转变提供政治上的保障。

坚持用现实态度建设社会主义社会

“我们这里所说的是这样的共产主义社会,它不是在它自身基础上已经发展了的,恰好相反,是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的,因此它在各方面,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都还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

显然,这里通行的是调节商品交换(就它是等价的交换而言)的同一原则。……

所以,在这里平等的权利按照原则仍然是资产阶级权利,虽然原则和实践在这里已不再互相矛盾,而在商品交换中,等价物的交换只是平均来说才存在,不是存在于每个个别场合。”——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

社会主义社会不是在自身经济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而是从资本主义母胎中生长出来的,它在各个方面都带有母胎的痕迹。从经济上来看,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还不高,社会主义还不能彻底消灭私有制,而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历史过程,因此,社会主义还不能取消商品经济。就此而论,按劳分配仍然属于资产阶级权利。从上层建筑来看,旧的道德和精神的影响依然存在,而且根深蒂固。旧的经济基础还依然存在,新的经济基础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因此,作为经济基础反映和体现的上层建筑自然会带有旧的痕迹。即使旧的经济基础彻底消灭了,由于作为上层建筑的道德和精神具有相对独立性,旧的道德和精神依然会阴魂不散。因此,我们必须进行长期的道德革命和精神革命,这样,才能建立起社会主义新道德和社会主义新精神。

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才能实现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

“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在迫使个人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之后;在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他们的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权利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

实行按需分配是共产主义高级阶段不同于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实现这一点需要一系列条件。一是必须在消除被动分工、异化分工的情况下,消除腦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并且要消灭工农对立和城乡对立。二是必须在消灭被动劳动、异化劳动的基础上,使劳动不再是单纯的谋生手段,而要使之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只有在自由劳动的情形下,人的劳动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发挥出来,才能创造出丰富的社会财富,这样,才能谈得上按需分配。三是必须在消灭人的异化的基础上,使人的各方面的素质和才能都得到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人的片面发展和畸形发展的情况下,人的生产力不可能得到充分发展,集体财富的源泉不可能得以充分涌现,这样,就根本不具备实行按需分配的条件。总之,只有在自由分工、自由劳动、自由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注:文中楷体部分摘自《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沈 聪

猜你喜欢

资本主义分配马克思
最有思想的句子
Crying Foul
遗产的分配
《卡尔·马克思:世界的精神》
论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问题
阅读理解Ⅳ
我会好好地分配时间
也谈资本主义一词的使用
不要给资本主义过多的“荣誉”
别开生面的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