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型升级要做好“加减乘除”法
2015-05-14李长友
李长友
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工作时明确了“四个中心”的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对首都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大兴区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新区”)作为全市城市发展新区和重要功能区,是环渤海经济圈、京津冀产业带的重要战略节点。按照郭金龙书记“处理好舍与得的关系”、“瘦身健体”等要求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围绕首都新的城市战略定位,积极调整思路、调整政策、调整结构、调整功能,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做好“加减乘除”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积极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取得了初步成效。
多做加法,大力发展高端产业。紧紧围绕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深入推动开发区创新发展,瞄准产业链、价值链的高端环节,全面提升产业品质。积极争取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互联网等领域的“菜心”项目,坚决退出污染重、效益低、前景差的企业。推动开发区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涌现出以中芯国际为代表的母子工厂模式、以奔驰为代表的绿色总装集成模式、以金风科技为代表的交钥匙系统集成模式等高端模式,带动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例达到90%以上。实施开发区3平方公里起步区整体转型升级,在市规划、国土、发改、经信等部门指导支持下,重新调整定位、调整规划、调整形态,启动企业外迁。提升生物医药产业园、新媒体产业园等专业园区发展水平,通过政府收购再招商、政府租赁再转租、国企参股合作、调整建设用地容积率等措施,推动企业加快腾退和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现代商业、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等第三产业,促进消费升级。以兴华大街、荣华大街沿线为重点,整合商务楼宇资源,着力吸引互联网金融、平台类电商、总部商务等机构,打造国际化、高端化的楼宇经济发展带。规划建设绿地中央广场、宜家购物中心、鸿坤广场购物中心、凯德mall、中建国际港、龙湖时代天街、亦庄创意生活广场等一批高端商圈,极大改善了新区商业环境。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形成以兴创大厦、亦城国际、君安国际、国融国际等为代表的主题楼宇群。积极推进电子商务中心区CED建设,聚集了京东、酒仙网、小笨鸟等200多家电商企业,以及电子商务相关服务企业1000多家,建立了全市首家专业外贸大数据分析平台和跨境电子商务平台。2014年,新区电子商务网络零售额达到584亿元,同比增长31%,占全市的40%,连续3年居各区县之首。以新媒体产业基地为主要平台,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聚集新华网、中国黄金等300多家文化创意企业,中国设计瑰谷、中国电视文艺节目最高奖“星光奖”落户。
勇做减法,加快产业调整疏解。坚决疏解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产业,加快对接转移生产链中的一般生产环节。严格执行《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严格项目准入标准,守住新增产业禁止和限制底线。以城乡结合部改造为突破口,持续加大拆除腾退力度,着力引高退低、腾笼换鸟、筑巢引凤。2014年,西红门、旧宫和“三场一基地”(团河农场、南郊农场、天堂河农场和武警部队基地)拆除腾退218万平方米,累计800万平方米;共清理低端企业6600多家,腾退土地1.8万亩。综合考虑区域功能定位、区位优势、资源条件、承载能力等因素,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生产性服务业、科技创新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总部经济,实施了金融谷、电商谷、星光影视园北区等一批高端产业项目,推动城乡结合部产业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对建材、家具、服装、小商品等各类市场,重新调整规划,建立布局合理、功能优化、保障有力、群众满意的服务体系。拆除兴华易购、兴亿吉祥2家农副产品市场,原玫瑰城小商品转型为居然之家品牌家居广场,原王府井羽奥广场转型为主题文化购物中心,4家小商品、建材类市场已制订提升方案,共腾退低端商业经营面积20多万平方米。
力做乘法,放大产业协同效应。通过创新驱动、园区带动、产城融合、区域协同,强化产业关联效应、转移效应、聚集效应,最终实现产业升级的乘数效应。制定出台新区《促进科技创新发展的实施细则》、《促进设计产业发展若干意见》、《促进电子商务发展若干意见》等政策,科技创新扶持资金每年安排2个多亿元,高端人才创新创业扶持资金由1亿元增至2亿元。打造科技创新中心主阵地,构建“产业联盟+研究院+专利池+技术交易平台+基金+特色产业园”六位一体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推动科技研发、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以蓝鲸园为重点,完善军民融合创新机制。整合优势文化资源,积极搭建文化创新服务平台,促进文化创新和经济发展融合。深入推进开发区起步区产业升级,努力创建“北京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发挥“一区六园”(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生物医药、新媒体、新能源汽车、军民结合、生产性服务、新空港六个特色专业园)带动辐射作用,统筹产业布局招商,提高项目质量水平。有效发挥大兴新城“行政总控室”、亦庄新城“产业发动机”、空港新城“经济新引擎”的作用,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推动城市经济发展。加快开发区综合服务配套区建设,开展空间、产业、生态等8个专项规划研究,投资100多亿元,开工建设德贤路基础设施、凉水河滨河公园等项目30个,推动开发区产城融合、城业互促。发挥新区桥头堡作用,大范围整合资源,全方位深化合作,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规划建设为契机,与河北共同规划建设临空经济合作区。发挥开发区优势,输出人才、资金、项目、管理,推动跨区域全产业链布局。目前已与河北廊坊、天津武清、内蒙古察右前旗、山东枣庄等外埠地区进行了产业合作对接,规划建设“亦庄·永清”合作共建产业园区,规划面积90平方公里,确定了一批先行布局项目,正在加快推进项目落地。
善做除法,提高绿色集约发展水平。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加大节水、节地、节能力度,减少产业发展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全面深化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园区建设,启动中芬北京生态创新园建设。积极争取国家、市级专项资金,实施一批有示范性的节能环保重点项目,培育一批节能环保企业。采取更为严格的节能减排措施,提高企业能源利用效率。坚持量水发展,严格农业节水、工业用水、再生水利用、地下水保护,使新区用水总量保持在合理范围。在工业上,新区用全市7.8%的工业用水创造了20%的工业产值,万元GDP新鲜水耗2.8立方米,污水处理率保持100%,工业高品质再生水使用量3.1万吨/天,居全国领先水平。在农业上,推广农业节水技术,调减了4万亩高耗水农作物。盘活低效闲置用地,引导园区企业“二次开发”,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以生物医药基地为例,将容积率由0.8~1.5调整为1.5~2.5,增加126万平方米建设规模指标,相当于新增1平方公里产业用地。对镇级工业园区,通过设立专项资金,定任务、下指标、给补贴,全面清理低端、促进产业升级,累计腾退盘活低效闲置用地4000亩。积极推动专业园区低碳绿色发展,采育经济开发区被纳入国家第一批低碳工业园区试点。
(作者:中共大兴区委书记、开发区工委书记)
责任编辑:金蕾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