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创作要向往美好未来
2015-05-14
一文艺评论家陈先义直面文艺弊端
习近平同志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不论在文艺界还是在全社会,其影响可以说都是空前的。不少文章甚至把它与毛泽东同志延安文艺讲话并提研究。这就说明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个讲话,表达了一个时期以来人民对浮躁和纷乱的文坛正本清源的盼望和期待。
习近平在讲话中用诗一样的语言,陈述了文艺的现状,对广大文艺工作者提出了可遵循可操作的要求,指出了今后一个时期中国文艺应该把握的基本方向。他的许多词句被媒体称为“金句”,比如,他概述当前文艺现状是“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没高峰”,存在“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问题。他对文艺家的要求是“要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要“通过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这些掷地有声的话不仅切中时弊,而且传达了人民的心声。
一个时期以来,老百姓为什么对文艺现状的意见这么突出,这么集中,这样不满,就是因为一些文艺工作者的创作早就离开了人民的需要,离开了生活的源头活水,成了习主席说的“一味追逐市场和沾满铜臭味”的“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那样的“三无”作家和“三无”作品。
作为对人民大众影响最为直接和广泛的电视文艺作品,要沿着习主席指出的方向健康的向前发展,除了对文艺家本身的高标准严要求之外,恐怕离不开健康的负责任的文艺批评。这些年有个怪现象,就是社会的评价和报刊的评论往往成了相悖的两股劲。社会上反映的问题很多的作品,往往得不到媒体的呼应。透过这个表象,说明一个问题,就是市场和投资在起着决定的作用。作品需要投资,投资需要资本,资本离不开老板,而老板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他可以去运作舆论,可以操作媒体,甚至还可以活动奖项。对投资人来说,这是一笔生意和一项资本运作,在他眼里作品即是商品,而艺术一旦真正成了商品,便不再是艺术。所以由于资本对利润的追求,就要像生产商品一样抢时间,于是电视剧制作周期越来越短,作品集数却越来越长,而剧情却越来越“狗血化”。有业内人毫不遮掩地评价,不出两集就得上床,不出五集就得死人,这样才好卖呀,否则焊不住观众手里的遥控器。对一些少筋骨、缺道德、欠温度的作品,社会上议论很多,但批评的声音却只能之于网络吐槽,很难到主流媒体发声。这就是问题。这种制作和媒体评论出现的背离现象,说明提倡健康的文艺评论之气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没有健康的有权威的文艺批评,评论会成为被人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喇叭筒,这样的批评永远不可能建立批评的权威来。
文艺界中有些怪象正是因为批评的缺失,很多事情让人匪夷所思。比如,我们常常听一些学生家长说,某某省的卫视可不能让孩子看,那些节目会把孩子教
坏了。这批评不够严厉吗?然而媒体上却经常看到说这些电视台是经济效益的大哥大、领头羊类的话语。有的甚至被吹为全国效仿的样板,到底观众和媒体的认知谁发生问题了?这里没有批评家的参与。
电视文艺批评要健康发展,需要批评家的使命和责任意识,同时更需要制度的保障和支持。比如,广电总局最近出台规定,对劣迹斑斑的演员参与主演的作品,有关媒体可以拒绝播出,我认为这就是真招实招,其效果是批评文章和批评家做不到的。你在台上火的很,在台下却吸毒嫖娼,连起码的社会道德都不遵守,凭什么还让社会信任你。同样一个道理,对那些耍大牌抬高片酬、搅乱文艺市场的大腕们,完全也可以用这种类似办法加以管束。一个大腕动则耍大牌,或罢演要价,或前呼后拥,动则一集喊出七八十万,一半投资都被大腕拿走了,还怎么能拍好作品。
党的十八大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共产党人追求的目标,同样,人民对高品位的文艺作品的审美需求也应该是当下文艺家的最高追求。今天的文化产业都很时尚,但唯一缺失的是灵魂。所以有媒体撰文呼吁,请等一等,等一等被抛弃和丢失的灵魂。文艺缺失了灵魂,即使再大的投入、再大的制作、再大的景观,也不过是短暂的炫目而已。有思想有高度有灵魂讲究艺术追求的作品,如今再次成了抢手的稀缺资源,因为热闹过后,人们冷静下来发现,文艺还是要回归到有灵魂的作品上来,因为这样的作品流淌的是人民的情感,能让老百姓感受到温暖,作家通过这样的作品,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这样的作品与人民的心是相通的,因為这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
陈先义:河南兰考人。中共党员。198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1978年后历任济南军区某师宣传干事,解放军后勤学院教员、秘书, 《解放军报》文艺部副刊编辑、文艺部副主任,主任编辑。1972年开始发表作品。199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兼任解放军铁军书画院艺术顾问。著有报告文学集《战神之恋》,长篇报告文学《统帅部参谋的追怀》、《横槊东海》、《1978.历史在这里转折》,文艺随笔集《未入楼台》等。文艺评论集《走出象牙之塔》获1997年解放军文学艺术创作新作品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