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欧产能合作期待三方共赢

2015-05-14蒋涛欧阳开宇

中国新闻周刊 2015年25期
关键词:中欧李克强法国

蒋涛 欧阳开宇

7月2日中午,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法国图卢兹与法国总理瓦尔斯出席中法工商峰会闭幕式并致辞。瓦尔斯在见证双方签署22项合作协议期间主动拿起手机与李克强总理自拍。摄影/本刊记者 刘震 图片编辑/陈俊

7月3日上午,结束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的第十七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并对法国进行正式访问后,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乘专机回到北京。

继年初赴瑞士参加达沃斯论坛以及不久前访问南美时经停爱尔兰和西班牙后,此访已是李克强今年第三次赴欧。

这也是去年欧盟领导人换届后李克强与欧盟新领导层的首次正式会晤。而对法国的访问,则是中国总理近10年来的首访。作为欧洲的“常客”,李克强在就任中国国务院总理的两年多来已到访欧洲10个国家。此次为期5天的访问中,李克强首次会见欧盟新一届领导人,并走访比利时、法国两国4个城市,密集出席了近40场活动。

“一带一路” 对接容克计划

李克强此次访欧行程的首站是比利时,其地理位置位于英国、法国、德国、荷兰、卢森堡诸国之间,扼守西欧交通要冲,被称为“欧洲的十字路口”。当地时间6月29日,李克强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参加第17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当天,日程也受到希腊债务事件的冲击。

希腊总理齐普拉斯当地时间6月28日晚宣布该国所有银行将根据中央银行的建议停止对外营业并实行资本管制。齐普拉斯还表示,希腊将于7月5日就国际债权人提出的协议草案进行全民公投。如今公投结果已尘埃落定,逾六成投票的希腊选民反对国际债权方提出的“改革换现金”协议草案。欧洲媒体评论称,受希腊公投结果影响,欧元、欧盟乃至整个欧洲正处在一个“十字路口”。在德国总理默克尔和法国总统奥朗德的呼吁下,欧元区首脑7月7日将齐聚布鲁塞尔商讨解决方案。

而在齐普拉斯宣布希腊将进行全民公投次日,欧盟领导人不得不召集紧急会议,受此影响,李克强6月29日在中欧工商峰会上的演讲比原计划时间推迟了5个小时。心怀歉意的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下午在峰会伊始便向李克强总理连连致歉。《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在现场注意到,在容克短短几分钟的开场白中,他一连使用4个“抱歉”,还按东方人的礼节,双手合十,向李克强躬身致歉。

李克强则报以包容和理解:“虽然我也很遗憾和大家见面推迟了几个小时,但这正印证了中国的一句话——好事多磨。”

“中欧关系一直比较成熟稳定,这其中关键在于中欧并不存在地缘政治冲突,且双方都主张世界力量多极化和人类文明多样化。”中国人民大学欧盟研究中心主任王义桅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说。他还表示,中国欧盟合作点与契合点多,目前正呈现出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态势,中国欧盟合作将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全球发展的积极力量。

官方统计数据显示:欧盟已连续11年位居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连续12年成为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2014年中欧双边贸易额突破6000亿美元大关。欧盟是中国重要的外资来源地,累计在华投资已接近1000亿美元。中国企业对欧投资虽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呈井喷态势,在欧盟的投资存量已超过500亿美元,2014年中国企业对欧投资首次超过欧盟对华投资。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14年访问欧洲时,中国欧盟双方就共建“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达成重要共识。2015年是中欧建交40周年,李克强此访对于中欧扩大利益交汇点,开创合作发展共赢新模式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在第十七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中,中国欧盟同意建立中欧共同投资基金;在出席第十届中欧工商峰会时,李克强提出2020年贸易额达到1万亿美元的目标;在中欧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双方重申到2020年每年联合动员1000亿美元以满足发展中国家的需要;在比利时,中比两国领导人见证180亿欧元贸易订单的签署;在法国,中法在民用核能、航空航天、产能、金融和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签署几十项协议,其中包括最重要的两份联合声明:《中法政府关于第三方市场合作的联合声明》以及《中法两国深化民用核能合作的联合声明》。

这些成果达成的背后,是中国与欧盟实现发展战略对接的务实考虑。去年11月,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便提出3150亿欧元的巨额投资计划,被称为“容克计划”,期待通过投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拉动内需,改善欧洲经济疲软现状,创造更多就业机会,这同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有众多共通的地方。

王义桅认为,欧洲人对“一带一路”充满兴趣有两大原因:一是丝绸之路是德国人李希霍芬1877年命名的,而迄今国际上对“一带一路”研究最深入的就是德国智库,如席勒研究所,“一带一路”的“五通”提法也借鉴了欧洲一体化“四通”——商品、 资本、劳务、人员自由流通的经验;二是欧洲人对美国推动的TTI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的怀疑和不满加剧,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则越来越有兴趣,希望在大西洋关系之外有新的选择。

对于中欧战略对接,李克强在中欧工商峰会发表主旨演讲时提出四点建议:第一,中方愿同欧洲战略投资计划对接,在基础设施共建上取得突破;第二,中欧双方可以装备制造为重点,在第三方合作上取得突破;第三,要面向产业投资需求,在金融合作上取得突破;第四,在提升贸易投资自由化水平上取得突破。

“这四个提议都既兼顾现实,又立足长远。” 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周弘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中国在高铁等基础设施建设上有比较优势,具体来看,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构想,着力促进互联互通、产能合作、装备走出去;欧洲酝酿的相关投资计划,重在实施再工业化、一体化数字市场、港口铁路网改造等。

此外,推出中欧共同投资基金被周弘视为“一个金融合作的创举”,双方共同创建一个平台,找到共同感兴趣的投资项目,既让中国参与欧洲未来的发展,为欧洲发展注入活力,也有助于中国学习欧洲的先进管理经验。

正当李克强访问欧洲与容克握手强调中欧战略对接时,6月29日,包括英、法、德、意等欧盟成员国的57个意向创始成员国代表在北京出席《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协定》签署仪式,作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重要支撑的亚投行迈出筹建过程中的关键一步。

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场落地

2015年年4月3日,李克强在中国装备走出去和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座谈会上提出,中国与发达国家合作开拓第三方市场是“各得其所、互利共赢的好事”。5月底,李克强在出访拉美期间在中巴工商峰会的致辞时再次提出,中国企业愿与发达国家企业一起,在拉美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此后,李克强在多场内外事活动中反复阐释第三方市场合作。直到出访欧洲两周前,他还在赴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考察时再三强调核电不光要在国内发展,还要“走出去”,与欧美发达国家一同合作,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场。

此次李克强访法期间,中法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场的声明落地。声明指出,要“在基础设施和能源领域,推动两国企业在第三方市场开展环境友好型产业合作”并“支持两国联合生产的民用航空器进入第三方市场”。

“将中国中端装备与法国先进技术和核心装备结合起来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场,对中国来说,可以盘活存量产能,推进产业链由中低端迈向中高端;对法国来说,可以带来更多出口与就业;对第三方市场来说,可获得更多高性价比的装备与工业生产线,满足自身工业化的需求。”王义桅分析说。

外交学院副院长王帆则向《中国新闻周刊》进一步指出,中法在第三方合作领域达成共识,将会调动更多发达国家参与国际产能合作的积极性,这是走在中国与西方国家前列的中法关系结出的果实,不仅有助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也是促进世界经济复苏的实际行动。  “在应对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等方面,第三方合作也能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较为低水平、高排放产业的更新换代,对中国而言,也会倒逼节能减排产业升级。”王帆说。

目前,中法已经在第三方市场,如英国开展合作。而此次根据中法双方发表的声明,两国将在非洲与拉美的发展中国家共同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向第三方提供新的产品服务,同时带动本国企业的发展。

分析人士指出,中法之间关于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的联合声明,是突破,也是范本;是创新,也是经验。它将开启一个三方共赢的局面,并由此具备了强烈的示范意义:未来将有更多国家被这种新型合作关系所吸引,并主动进入到这种关系中来。

常年驻非的中国一家电力企业负责人沈诗伟表示,法国对历史上的法属殖民地影响巨大,而这些国家正面临基础设施升级改造的压力,双方在非洲合作前景广泛。 “中法企业可借总理访法‘东风在埃博拉疫情后的非洲开展国家重建、电力设施改造、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领域的合作。”沈诗伟说。

中法双方还将在核电和高铁等领域开发第三方市场。当地时间6月30日,李克强在法国巴黎见证了中核集团、中广核集团与法国两大核电公司签约。分析人士指出,作为继高铁后的一张新名片,中国核电正告别“借船出海”“拼船出海”,全力走向“造船出海”。

当日,中核集团、中广核集团作为中方代表,与法国电力公司(EDF)及阿海珐集团(AREVA)就开发高功率反应堆、在全球市场建立百万千瓦级反应堆、后处理/再循环工厂项目等方面签署协议。

“这些合作旨在加强核电企业的‘内功修炼,为更好出海做准备。”就本次签署的协议而言,中核集团科技委常委、研究员张禄庆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当前中国在建设高功率反应堆以及后处理、再循环等业务上缺乏经验,需要向法国借鉴,特别是在后处理技术上,通过“引进”可进一步求精。

灵活但颇具挑战的第三方市场合作

“在李克强总理的愿景中,国际产能合作是三赢之举。”华侨大学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研究员黄日涵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黄日涵表示,中国有大量在国际上处在相对高水平的产能,将这些产能出口到有需要的市场可有效释放国内富余产能;中国产能和装备往往质优价廉,有助于众多正处在工业化早期的发展中国家以更低的成本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中国产能核心装备往往需配套西方发达国家的产品,如中国和这些国家能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场,将大大拓展这些国家的出口市场,弥补国内需求不足,同时为各方创造数以千计的就业机会。

而中法开展的第三方合作,也对中欧开展相关国际产能合作具有助推作用。除了在法国,第三方合作在中欧领导人会晤及李克强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表演讲时亦被频频提及。

沈诗伟认为,中国企业以往“走出去”都是和当地的企业或政府开展合作,而“第三方合作”的模式更为灵活,有利于企业间优势互补,相互合作,规避风险。

不过分析人士认为,中欧合作开发第三方市场,仍需要通过协调克服一些“不和谐”。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研究员储殷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中东欧国家经济上仍主要依附于欧盟,欧盟出台容克计划,增大对中东欧地区尤其是中东欧地区基础建设的投资,实际上可能缩小了中国在中东欧的“存在感”。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与欧盟的协调,拓展中国在中东欧地区的空间。

“中国在亚投行上为欧洲打开了大门,欧洲也不应该在中东欧的发展上将中国排除在外。容克计划可以也应该为中国的‘一带一路留下对接口。”储殷建议说。

在目前的“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与欧盟核心成员国合作都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成果,但储殷认为,相比于德国与英国,中法关系仍存在极大的提升空间。

“法国优势项目与中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重合,如高铁、核电也是其产能输出的拳头产品,如果处理不好与法国的产能合作,那么中法之间很有可能会形成竞争大于合作的态势,而这将对中国与欧洲的产能合作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储殷说。

他进一步建议,中法应努力实现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如中国核电强在中前期的基建能力,而法国核电则强在中后期的核废料处理等环节,正好形成前后完整的链条。

中国前驻法国大使吴建民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提到,基础设施建设、第三方合作、金融合作和贸易投资等四个方面,挑战最大的应当是第三方合作。

“因为这是一个新事物。当年我在法国当大使的时候,就曾经收到政府的明确指示,探讨中国、法国、非洲三方合作,我也做了一些推动,跟法国方面接触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不是很大。”吴建民说,第三方合作具有巨大的潜力,但作为新事物人们存在不适应。“大家一起合作总会有一些摩擦,这就会很麻烦。如果是双边合作就很痛快。”

不过,吴建民也认为,通过三方合作确实能取得三方共赢,“我想新事物就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推动世界经济增长。”

猜你喜欢

中欧李克强法国
莫奈《睡莲》[法国]
李克强:RCEP谈判要踢好“临门一脚”
中欧班列运营及发展情况
建筑师行迹中欧
法国:短篇小说ATM机
法国浪漫之旅(二)
李克强的“高铁外交”成绩单
法国凯乐美我涂我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