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是兼济天下的体现

2015-05-14蔡如鹏

中国新闻周刊 2015年18期
关键词:共同体一带一带一路

蔡如鹏

施芝鸿。摄影/董洁旭 图片编辑/陈俊丹

“一带一路”是当下中国和世界的重大热门话题。除了从经济、外交角度解读之外,近日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施芝鸿提出,“一带一路”建设的推出,也反映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核。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一个天下的观念,即以天下为己任。古人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施芝鸿认为,在中国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步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之际,“一带一路”的推出、亚投行的组建等,都体现了这种情怀。

长期在地方和中央从事政策研究工作的施芝鸿,曾先后参与了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文件起草工作,上世纪90年代初还参与了在改革开放史上极具盛名的“皇甫平”系列政治评论文章的写作。

近日,《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就“一带一路”的话题,对施芝鸿进行了专访。

以增量改革替代存量改革

中国新闻周刊: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上,中国政府颁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以下简称《愿景与行动》)。请问你如何理解“一带一路”建设?

施芝鸿:“一带一路”建设,是借用古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时代潮流,由中国发起的一项最广泛最全面的国际性经济互利合作倡议,是向亚欧非各国和亚太国家提供的国际公共产品,是“一带一路”沿线60多个国家联袂开展的以互联互通为核心概念、以互利共赢为基本内容的集体行动,是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实践。

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体现了正在接近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当代中国“达则兼济天下”的大胸怀、大视野、大思路。其内涵可用“一二三四五”来概括。

“一”,就是打造“一项系统工程”。跨越亚欧非广袤陆地和海洋的“一带一路”建设,是旨在促进沿线国家开展大范围、高水平、深层次区域合作,通过经济政策协调、市场深度融合、要素自由流动、资金高效配置,以共同利益连接起沿线60多个国家、40多亿人口,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的一项世纪性系统工程。

“二”,就是贯通“两个经济圈”。“一带一路”建设,以亚欧非大陆东头活跃的东亚经济圈和西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为依托,连接起中间经济发展潜力巨大的广大腹地国家,打造一系列带动腹地发展的战略支点,推动沿线各国发展战略对接与耦合。

“三”,就是坚持“三个发展”。中国将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与沿线各国和人民一道,坚持和平发展、共同发展、合作发展;做到“三个促进”,即促进与沿线国家的贸易与投资,促进沿线国家互联互通与新型工业化,创造需求和就业,促进各国共同发展,让沿线国家40多亿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发挥“三个作用”,即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各类企业的主体作用,发挥好各国政府的作用;打造“三个共同体”,即通过推进全方位务实合作,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四”,就是顺应“四化”潮流,即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的世界潮流;用好中国“四大机遇”,即中国在同世界互动越来越紧密的背景下,更加凸显的市场机遇、投资机遇、绿色机遇和对外合作机遇;坚持“四个共”,即共商、共建、共享、共赢;建成“四条路”,即把“一带一路”建成沿线国家互尊互信之路、和平友谊之路、文明互鉴之路、合作共赢之路。

“五”,就是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五通”,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覆盖“五大战略方向”,即陆上从中国经中亚、俄罗斯至欧洲(波罗的海)方向,从中国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方向,从中国至东南亚、南亚、印度洋方向;海上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并延伸至欧洲方向,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方向。

中国新闻周刊:中共十八大以后,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大思路。请问“一带一路”建设同这些大思路有何内在联系?

施芝鸿:“一带一路”建设被普遍认为是体现当今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为主题的大时代所需要的大格局、大智慧。中国倡议建设“一带一路”和设立亚投行,体现了以战略对冲替代战略对抗、以发展战略对接替代国家利益对峙、以国际范围的增量改革替代存量改革的大格局、大智慧。

所谓以战略对冲替代战略对抗,就是中国以弘扬亚太大家庭精神和命运共同体意识,以欧亚大陆互利共赢的一体化发展,对冲美国重返亚太的战略压力。事实证明,这样的对冲是成功的。

所谓以发展战略对接替代国家利益对峙,就是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通过硬件的互联互通,拉近各经济体的距离;通过软件的互联互通,加强与沿线各国的政策沟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通过人员往来的互联互通,促进与沿线国家人民的友好往来和民心相通。这样做,既契合沿线国家和地区发展需要、符合有关各方共同利益,又顺应地区和全球合作潮流,既承认各自发展独特性,又可以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结成沿线国家互为中心和源头的共同发展体系。

所谓以国际范围的增量改革替代存量改革,就是顺应世道人心,在对现行国际金融体系搞存量改革改不成的情况下,搞与时俱进的增量改革。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在G8和G20例会上,增加中国、印度、俄罗斯等在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投票权利份额的要求已多次提出,但均遭美国国会否决。因此,中国倡导设立亚投行这样配套建设“一带一路”的金融机构,是以国际范围的增量改革替代存量改革。

进一步倒逼改革

中国新闻周刊:在你看来,如何以“一带一路”战略促改革开放?

施芝鸿: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开放促改革,始终是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主要经验之一。中国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的次第开放,赢得了改革开放以来前二十多年的持续快速增长;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扩大全方位对外开放,赢得了近十多年更加持续快速增长。“一带一路”建设,将进一步倒逼我国全面深化改革,促进中国平衡高水平引进来和大踏步走出去,形成新的历史起点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一带一路”建设,是对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深度融入全球经济的成功经验和做法的集大成。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这“五通”,就是“中国经济深度融入全球经济”最形象的表达;打造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这“三个共同体”,就是“中国经济深度融入全球经济”最鲜明的标志。

从《愿景与行动》中还可以看到,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将通过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着力打造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的1个战略支点、2个核心、7个合作区、9个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15个沿海城市港口和2个国际枢纽机场等,这几乎覆盖了全国绝大部分省区市。

有专家学者认为,“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和实施,不仅将进一步推进以开放促改革,而且还将赋予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以新的内涵,有利于加强我国在各个战略方向上同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也有利于打破国内不同区域在基础设施等硬件和社会保障、劳动力流动等软件上的障碍,推动国内统一大市场建设,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中国新闻周刊:有一种观点认为,“一带一路”建设,就是要让中国的先进制造力和雄厚营造力同沿线60多个国家各自的比较优势形成强大合力。请问你对此如何看?

施芝鸿:2010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世界的比重已接近20%,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这意味着在经历了一个半世纪之后,中国把丢掉的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的地位重新夺了回来。

同时,中国也在大型经济基础设施、交通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设施方面向世界展示了雄厚营造力。中国不仅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大坝和通车里程与运行速度都排世界第一的中国高速铁路网,而且造就了南水北调、北煤南运、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和把外国陆上海上油气长距离输入中国的人间奇迹。

先进制造力、雄厚营造力是助力当代中国崛起腾飞的两个翅膀,也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造福丝路居民的两大法宝。习近平总书记说,“一带一路”建设将“促进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与新型工业化”。其中,互联互通是指输出中国的雄厚营造力;新型工业化是指输出中国的先进制造力。

这些年,“中国制造”已成为中国走出去的重要品牌。进一步深化产业合作,既契合沿线国家实现工业化的诉求,又可带动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将立足比较优势,结合国内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国内装备制造业走出去、富余产能转出去、技术标准带出去。

“一带一路”沿线各国资源禀赋各异,经济互补性较强,彼此合作潜力和空间很大。可以预期,中国的先进制造力和雄厚营造力一旦同沿线国家各自的比较优势形成强大合力,就一定能够极大地造福44亿人口的丝路居民。

从这个视角看,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是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牵引、以产业合作为抓手、以金融合作为支撑、以兼济天下和互利共赢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

猜你喜欢

共同体一带一带一路
爱的共同体
抗疫中彰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一带一路”:大美友邦
重庆在“一带一路”中的地理位置
重庆与“一带一路”的缘分
中部非洲共同体内部贸易占比下降至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