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全球制造业竞争拉开序幕
2015-05-14郎咸平
郎咸平
李克强总理在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确定进一步减税降费,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和创业创新。主要是从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享受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的小微企业范围,由年应纳税所得额10万元以内(含10万元)扩大到20万元以内(含20万元),并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比正常税率低5个点;所有企业的失业保险费率由3%降至2%。
2008年金融危机后政府推出四万亿救市政策,我当时就讲,不如把这些钱给中小企业免税3年,政府不要乱投资。现在终于还是回到减税这条路上来了。如果当初减税,也许制造业企业会好多了,但现在才开始减税,问题积累得太多,效果怎么样,拭目以待。
国家主导的新一轮全球制造业竞争拉开序幕
全球制造业的现状、局势于我们已很不乐观,但是,接下来面临的竞争才是最大的挑战。
在传统的工业格局下,产品要经过原料、机器设备、工厂、运输、销售等环节,最后产品才会到达消费者手中。在传统的工业1.0到3.0都是这个过程。(工业1.0是指通过蒸汽机实现工厂机械化。工业2.0是通过电力驱动的大规模生产。工业3.0是指70年代以来的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制造过程实现自动化。)
德国2013年提出工业4.0。强调生产过程的智能化,以后工厂就是智能工厂,以往一条生产线只能生产一个型号的产品。德国Festo工厂哈雷摩托车生产线升级成智能工厂后,一条生产线能够实现混线生产。以前定制的摩托车生产周期是21天,现在只需要6个小时。白天下单,晚上就能收到个性定制的哈雷摩托车。这就叫工业4.0。
生产速度从21天变成了6小时,成本也下降约40%。《第一财经日报》报道,工业4.0直接将人、设备与产品实行联通,工厂接受消费者的订单直接备料生产,整体成本(包括人工成本、物料成本、管理成本)比过去下降近40%,消费者通过工业4.0订购的商品比淘宝网购还要便宜。
美国没有明确提出工业4.0,但提出了工业互联网,2014年4月18日通用、AT&T、IBM、英特尔牵头成立了工业互联网联盟,其实本质是一样的,将人、数据和机器连接起来,不仅仅是智能工厂。工业互联网已经超越制造过程以及制造业本身,涵盖交通、石油天然气、电力、工业设施、医疗五大领域。按照通用电气公司在2012年11月26日《工业互联网:打破智慧与机器的边界》报告中披露,工业互联网打开了一片新天地,有望为全球经济带来10万亿美元到15万亿美元的产值。这意味着再造一个美国出来!
2011年3月奥巴马提出《美国制造业创新网络计划》,计划建立45个创新中心,其中15个为制造业创新中心, 目前已建成了4个制造业的研究所。2012年8月成立第一个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3D打印机制造创新研究所”,用于国防、航天领域。2014年1月成立第二个制造业创新研究中心“下一代电力电子制造研究所”,包括18个公司、6所大学以及联邦政府机构。2014年2月成立了另外两家,一家是国防部主导的,主要研究可弯曲电脑芯片,用于电脑、手机、机器人等智能产品制造;一家由能源部主导,主要研究先进传感器和复杂流程控制。这比德国的工业4.0更全面,德国强调生产过程,美国更强调源头创新!
怎么办?
中央政府的办法——目前继续释放制度红利,以国家力量推动科技创新。
第一,减税降费。1月26日的《人民日报》发表文章《用减税降费为“双引擎”添新动力》。进一步压缩行政审批权力, 减少行政干预在经济建设中的负面影响力,把更多的资源交给市场自身去分配。
第二,学习德国、美国,从国家战略高度引领科技创新。李克强总理2014年10月份访德期间签订工业4.0战略合作框架, 工业4.0将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
短期内最大的问题有两个。
第一,我国目前没有统一的工业标准。表面上看工业4.0、工业互联网不需要太高的技术, 如果把智能工厂细分,可能每一个部分中国的厂都能做出来。但是在工业体系中,要对接首先要有统一的工业标准,我们目前最缺的就是工业标准。
比如甲生产的螺丝恰好可以被乙厂的螺丝刀拧进丙厂生产的螺母,那么这颗螺丝的每一个尺寸都需要完全符合标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不是大家坐下来商量商量就能定下来的。
第二,产品稳定性不高。一个庞大的系统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有可能引发大规模的故障,但整体的故障率却是由质量最差的环节所决定的。智能工厂这种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每一个环节都做到高质量完成。我们钢铁产量世界第一,但是港口码头上高吨位起重机的钢丝绳得进口;我们的铝产量是世界第一,但是飞机上用的铝我们得进口,都是因为国产的不可靠。
这意味着我们的4.0要么大规模引进,要么就要缴昂贵的学费。无论如何,新一轮全球制造业竞争拉开序幕,必须勇敢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