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赢made in china升级战

2015-05-14

中国新闻周刊 2015年12期
关键词:制造业工业战略

中国制造正处于关键时刻,数据表明,无论是工业企业数还是从业人员都在减少。与此同时,制造业正在回流美国,东南亚等较有成本优势的区域出现了成为制造业投资替代地的可能。

春节过后人们热议到日本购买马桶盖和电饭煲现象,说明虽然各行各业产能过剩,但中国高精尖电子产品缺失明显。有媒体指出马桶盖和电饭煲其实是中国代工,这只能证明中国制造的工艺标准太低,跟不上消费者对高端生活品质的需求。

金融危机之后,发达国家纷纷抛出刺激实体经济增长的国家战略和计划,美国制定了“再工业化”计划;德国抛出了“工业4.0”;日本开始实施“再兴战略”;韩国推出“新增动力战略”;法国也提出“新工业法国”等等。这些战略中包含政策共性:对新兴产业的补贴和扶持;对前沿技术研发的扶持;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对竞争环境的优化;对新产品市场的培育;对人才培养的看重——发达国家希望通过技术进步和产业政策调整重获在制造业上的竞争优势。

全球工业生产的组织方式和竞争规则将发生重大转变。中国制造转方式、调结构、上档次面临严峻挑战。

在此背景下,李克强总理提出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计划,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绿色发展,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开发利用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等技术,着力在一些关键领域抢占先机、取得突破,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

“中国制造2025”将以航天装备、通信装备、能源装备、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钢铁、石油炼制、家用电器等与国际先进水平较为接近的八大产业进行重点突破,并最终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流程管理数字化、企业信息网络化、智能制造云端化。

该规划将借鉴德国版工业4.0计划,围绕在我国工业有待加强的领域进行强化,力争在2025年从工业大国转型为工业强国。

如果说生产层面的智能化是工业4.0,那么生活层面的信息化就是“互联网+”。

今年两会上推出“互联网+”,将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其中的“+”将联通传统的各行各业。目前,互联网已全面应用到第三产业,形成了诸如互联网金融、互联网交通、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教育等新业态,并正在向第一和第二产业渗透。

工业4.0将促进制造业智能化、物联化、个性化,而“互联网+”则能为传统制造业插上翅膀,同时打破行业内部的垄断壁垒。

当下,如何突破中国制造业面临的诸多困境是紧迫课题,如成本不断增加、资金投入短缺、产品附加值低产、能过剩严重、高端人才匮乏、企业税负过重等等,政府应在“互联网+”的大思维下,有所为、有所不为。

首先是制订并落实“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现中国制造战略转型,在国际竞争上争得新的发展优势。其次要反垄断,破除行业壁垒,让“创客”们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中竞争。再次是保护好知识产权,为创新保驾护航,让技术研发无后顾之忧。

推动“互联网+”,要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政府应该有所为,让市场发挥资源配置作用更顺畅、更公平、更透明。而政府的扶持作用也应当更具针对性,有时微刺激、微激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比如本届两会上宣布国家成立400亿创业创新基金,其作用应该界定在“扶上马送一程”上,为企业或个人在创业创新初期雪中送炭,之后基金应及时撤出,投放到新项目上去。

当然,政府最应该做的还是为企业创造良好环境。最近中央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将“营造激励创新的公平竞争环境”摆在首位,而其中“打破制约创新的行业垄断和市场分割”又是重中之重。

此外简政放权之外,还需降低企业税负。长期以来我国财政收入增长远远高于经济增长。两会上国务院副总理马凯也承认企业缴纳的社保费用过高。竭泽而渔的结果,使大量企业举步维艰,没有多余的资金做研发投入。减负势在必行。

大道至简。政府大力推动made in china升级战,权力不能任性,又须推动产业升级,这是政府职能转型最好的机遇。

猜你喜欢

制造业工业战略
强国战略下的企业管理创新
美国“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
2019长三角制造业企业100强
2018上海民营制造业企业100强
多式联运发展的战略与路径
战略的里子与面子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
工业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