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华才子”忽悠12年,亮瞎了一众父老乡亲

2015-05-14何显飞

知音·下半月 2015年10期
关键词:乡邻清华大学

何显飞

2003年9月,四川南充市南部县万年镇爆出特大新闻:该镇青年樊骅被清华大学录取了!此后关于樊骅的“喜讯”不断传回家乡:他先后成为国家商务部干部、国务院秘书、中央某领导的乘龙快婿……

然而,2014年12月,这个让乡邻引以为荣的“大人物”却在北京落网。此消息再次引爆乡邻敏感的神经,一时流言四起。2015年8月6日,随着南部县人民法院对本案的判决,真相终于浮出了水面……

1980年9月6日,樊骅出生在南部县万年镇小侯村4组,上面有两个哥哥和一个姐姐。1998年,他高考落第,复读一年又名落孙山。樊骅不想再读书了,要出门去打工。但父母最后四处托人让樊骅到成都电子科技大学读自费。父母和3个已成家立业的哥姐做起了他的经济后盾,资助樊骅读书。

2003年8月底,樊骅给父母传来喜讯:他被清华大学计算机专业录取为硕士研究生,并带回了一张“清华大学入学通知书”,这在万年镇可是破天荒的事,顿时传遍了十里八乡,哥姐分别给了他一万元的学杂费,家里又摆下升学宴,邻里乡亲纷纷赶来祝贺:“好好干,以后有了好的前程,也让老乡们沾点光。”

樊骅去北京上学后,他的事迹在当地坊间被传得神乎其神。樊骅的哥姐非常想到这所名校看看,父母也想去学校替儿子整理一下床铺。樊骅却说:“去北京路费多贵啊!我会照顾好自己。”为了让家人放心,他特地给父母寄来自己学生宿舍以及和导师在一起交流的照片,并给了侄子一枚清华大学校徽,甚至带回来清华大学出版的计算机专业课本。就这样,樊骅在读期间,家人一直未去过清华大学……

2006年7月,樊骅的父亲接到了他的“报喜”电话,说他在清华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国家商务部工作。此事又在万年镇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热门话题。

2008年冬季,樊骅的侄儿准备当兵,父亲特地给他打电话,让他与万年镇武装部长刘锋沟通一下。樊骅果然拨通了刘锋的电话:“刘部长吗?我是国家商务部的樊骅啊,现在我侄儿要当兵,请你优先考虑照顾一下。你以后有什么事需要我帮忙,尽管找我就是了。”刘锋早听说有这样一个老乡在商务部工作,自然格外重视,不久樊骅的侄儿顺利参了军。

2009年11月,家人又接到了樊骅的电话,说他调到了国务院办公厅给某副总理担任秘书,父母逢人便“分享”这一喜讯。然而,如此“优秀”的儿子,年届三十还是光棍一条,父母经常催他尽早落实终身大事。2010年10月,樊骅打电话给了母亲“报喜”:他处对象了,女朋友叫于优雅,其父是中央一位领导。

老两口不久来到北京看望“未来的儿媳”,被樊骅安排在一家小宾馆下榻,他没让父母见于优雅,却带了一个看上去比他大了好几岁的女人来见他们,说她叫“燕清”,是他清华大学的同学。没见到“中央领导的女儿”,父母暗地里批评他说:“放着中央领导的女婿不做,却和这个女娃缠在一起,简直没眼光!”于是他答应父母,离开燕清,和于优雅恋爱。当父母回到老家后,果然接到了樊骅的电话,说他已经和燕清分手,与于优雅正式处起了对象。

2011年旧历五月初八,樊骅的父亲去世了。追悼会这天,有很多乡邻和镇村干部来吊唁,樊家准备了一些花圈,请樊骅姐姐的公公刘得恩为赠送花圈的来宾代笔写挽联。樊骅也让刘得恩在一副挽联上写下“亲家公樊海林老人安息”,落款则要求写上那位中央领导的名字,并在名字前面冠以“亲家公”三字。

这可是全党全军举足轻重的人物,刘得恩握笔的手直打颤,半天不敢落笔。樊骅当着他的面拨打了一个电话,随后说,电话是打给他妻子于优雅的,“已征求了她父亲的意见,你写吧,要是你不写,上面怪罪下来,你可要吃不了兜着走。”并当众宣称,他与于优雅已在年初领取了结婚证。刘得恩只好照他说的写了。当天,对那只花圈来参加追悼会的人都感到吃惊,有人信以为真,有人半信半疑。此后,到处都在传说樊骅是中央某领导的女婿,他的名头更加响亮了。

葬礼结束后不久,万年镇几位领导请他吃饭。席间,镇长问樊骅在哪里工作,他说:“我在国务院总理第4办公室当秘书,以前在国家商务部世贸司工作,家乡如果有用得着我的地方,我将会尽力提供帮助。”镇长听到这里,便说:“樊秘书,我们镇政府办公室是90年代修建的老房子,一下雨就漏,你能不能给我们拨点经费把政府大楼维修一下?”樊骅说:“这个太远了,不归我管。”并打起官腔,“我岳父经常教育我,改革开放到了攻坚阶段,要认清反腐斗争的新形势,依法办事,破除各种特权思想,不能乱打他的旗号。”一通套话和官话,让万年镇的领导们再不好麻烦他了。

2012年旧历五月八日,樊父周年祭日。樊骅乘坐一辆豪华轿车回到了家乡,同行的还有三个男子,驾车的是在成都经商的老板刘正,特意护送他回家,另外两人他介绍说,一个是他国务院的同事,一个是他以前在商务部的下属。亲戚问他老婆于优雅怎么没回来,樊骅说她怀上了娃娃不方便回来。在家人烧的冥币的外包装上,樊骅还让写上“孝媳于优雅”字样。

2013年旧历五月初八,樊父去世两周年祭。这次樊骅回家后,对外宣称他从国务院办公厅调到了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大伙再次问他老婆于优雅怎么没有回来,樊骅说:“她刚生了三胞胎,实在走不开……”大家惊奇不已,纷纷想看看孩子的照片,樊骅说:“中央领导的外孙按规定得保密……”大家只有作罢。

2014年旧历五月初八,樊父三周年祭,樊骅在万年场上星兴酒楼摆下了13桌酒席,宴请了100多位宾客,除了亲友外,还有附近乡镇一些干部,共收到了一万多元礼金。宴席结束后,樊骅的姐夫不动声色地要过他的手机,在通讯录里果然找到了于优雅的名字,心里这才释然了。原来他对于乡邻们盛传他的舅子樊骅是国务院秘书、中央领导的女婿,一直不太相信,单从舅子的言谈举止和衣着气质看,就与那种身份的人不大吻合,当从他的手机上看到了“于优雅”的名字后,他才信了。此后,他逢人就说,他的舅子不是冒牌货,他手机上还存了于优雅的号码。

邻乡某单位几名干部想开发一个旅游项目,听说樊骅回到了家乡,便陪他到海螺山游玩。当他们转弯抹角提出让樊骅帮助解决经费开发旅游项目时,他却说:“此事不归我管,我爱莫能助。”那几名干部表面上点头称是,背地里却后悔烧香拜错了菩萨。

就在樊骅这次离开家乡回北京后,当年12月中旬,万年镇突然流传开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樊骅在北京落网。原来,有群众向纪检部门举报中央领导女婿樊骅违反“八项规定”,在老家大肆请客收礼,县纪检部门初步调查认定其为“冒牌货”,遂移交公安机关查处。2014年12月12日下午4时许,四川省公安厅国保总队和南部县公安局国保大队的民警在北京市丰台区角门东里将涉嫌招摇撞骗的樊骅抓获,押回审讯。

面对审讯,昔日意气风发的樊骅眼光暗淡下来。他的供述令办案民警大跌眼镜!悲剧回到12年前——

连续两年高考落榜后,樊骅心灰意冷,可家人四处托关系把他送到成都自费读书。然而,背着自费生沉重的枷锁,仅读了一年,他就辍学到成都流浪。

2003年8月,樊骅想到北京闯荡,为了向家人交差,他就用电脑伪造了一张清华大学的硕士研究生的“录取通知书”,然后用一个萝卜稍微晒干水分后,私刻了清华大学的公章加盖在“通知书”上。这块假冒的金字招牌让他成为了备受乡亲艳羡和仰慕的“求学明星”。

樊骅到北京后,在丰台区角门东里某小区租了一间陋室,将亲友们赠送给他的“学费”挥霍一空后,只得到处求职。因为没有大学文凭,他最后不得不到一家公司搞销售,每天早起晚归,累得要命,收入却很微薄;两年后他又丢了饭碗,不得不继续流浪。

虽然在北京混得狼狈,但想到自己在家乡人眼里可是堂堂的“清华毕业生”,他于是又给自己“敕封”了国家商务部官员、国务院秘书等显赫头衔。当受到家乡人顶礼膜拜后,他的虚荣心迅速膨胀,每年都要回家一两次,找那种万众仰视的感觉。据樊骅落网后交代,在当年父亲的葬礼上,他从来宾们窃窃私语中读出了对他这个冒牌货的怀疑,遂打出“岳父”的旗号,来堵住人们的嘴巴。

果然,从此怀疑他是山寨版“中央领导女婿”的人也大大减少。为了彻底打消乡邻的疑虑,在父亲周年祭日,他又在北京收买了两个混混冒充他“过去和现在的同事”带回了家乡。恰好在成都遇到南部籍老板刘正,听说他是“国务院秘书”,就主动开车送他回乡,无意中充当了其行骗的道具。

其实,樊骅的农民父母一直对儿子的身份充满了怀疑,多次要求到北京看一看,都遭到了他的婉言谢绝——当年他带回的清华校徽、课本、照片,均系为取信于家人或伪造或到清华大学购买的。他父母后来好不容易上北京去见未来儿媳“于优雅”,可樊骅带他们见到的燕清,并不是清华女生,而是他多年的同居女友。当父母要求到他工作单位去看一看时,樊骅说:“单位有纪律,不能破例。”二老带着满腹疑惑回了家,自然不会对外界透露儿子的可疑之处,反正儿子在乡亲们眼里是“了不起的大人物”……

樊骅抓住了那些干部只会巴结他而不敢得罪他的心理,长期招摇撞骗,乐此不疲。然而,每当夜深人静,他经常梦见10年谎言败露,被众乡亲直戳脊梁骨,陷入无尽的孤独中……果然,他到处“吃请”而不为对方办事,早已得罪了一些人,被人暗中举报。很快,他被以涉嫌招摇撞骗被南部县人民检察院起诉。

南部县人民法院审理本案后认为,樊骅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招摇撞骗,严重影响了国家机关的威信和形象,其行为构成了招摇撞骗罪。2015年8月6日,该院一审依法判处樊骅有期徒刑3年。

[编后] 12年,凭借一张伪造的“清华录取通知书”,樊骅在父母亲人和乡邻之间一手制造了令人匪夷所思的“黑色冷幽默”与惊天骗局。这与其说是樊骅的人生悲剧,还不如说是生他养他的那个偏僻故乡的悲剧。其实,只要仔细想想,本文涉及的众乡邻,甚至是政府官员,谁也不是弱智,但为何会被他行骗12年之久呢?原因只有一个:被名校效应和权利蒙蔽双眼而轻信。而深谙于此的樊骅抓住人们这种推崇心理,在链条般的谎言制造的“蝴蝶效应”中,让自己的人生一步步走向疯狂极致。然而,一路走来,他如履薄冰,噤若寒蝉,悲情自知……直到东窗事发。

所幸他还年轻,相信3年后高墙归来,他能重构价值观,从虚荣的废墟上重新挺立,善待亲人与故土!

(本文除樊骅外,其他人均为化名)

编辑/谢学军

猜你喜欢

乡邻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外出打工开眼界 返乡创业富乡邻
循环种养 带富乡邻
“惠”泽乡邻情如“海”
我的清华大学自主招生经历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七)》释读拾遗
回归,和再出发——序《清华大学学生诗词选》
他永远是我们的老学长——清华大学受助研究生来信摘编
神算
一道2009年清华大学自主招生数学试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