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岩松:谁的成长不是惊心动魄的

2015-05-14邱晨辉

知音海外版(上半月) 2015年11期
关键词:借书证闲书白岩松

邱晨辉

北京中考成绩公布,白岩松松了一口气,不仅因为儿子“考得好”,更在于“没考得太好”。中考前,他和孩子开过一个玩笑,“你要是考上了北京最好的高中,我跟你急,你要是考了第一,就跟你断绝父子关系。”

以白岩松的个人经历来说,有谁能想到一个曾在班里成绩倒数的人,在三十多岁时就已经抱得“中国金话筒奖”,以及后来的“中国十大杰出青年”、长江韬奋奖和中国电视榜“最佳时评节目主持人”奖呢?

从倒数第二到高考第八的逆袭

白岩松小时候对成绩并不是“很在意”,中考时,他只比当时的重点高中录取线高出一分。就在中考的前几天,他的精力还放在黑泽明的《姿三四郎》和阿根廷0比1负于比利时的世界杯揭幕战上。这种“不好好上课,不好好学习”的习惯一直保持到高中,整个高一高二,白岩松在老师眼中就是个不折不扣的“差”学生,用白岩松自己的话说,“我最惨的时候,混到全班倒数第二。”

直到高三,白岩松才意识到,“是该冲刺了”。接着,他用了一年的时间,从倒数的位置追到了全班前10。但白岩松特意强调说:“我不觉得这可以让其他孩子借鉴,因为我是文科,可以完成这个逆转,理科可能很难。”

更为重要的是,白岩松有着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和规划。对文科生来说,复习就是看书和背书,白岩松就把语文书、历史书、地理书等所有需要复习的书全都钉在一起,然后计算着日子,每天需要看多少页,只要今天看完了,扔下课本就出去玩。

计划一条一条地落实,高考前,白岩松从头到尾看了4遍,最后,他以全班第8名的成绩考上了当时的北京广播学院。

爱读闲书的狂热分子

从识字开始,白岩松就是一个爱读杂书的“狂热分子”。1980年代,文学热席卷中国。白岩松所在的城市有两个图书馆,为了能读到书,他便拿着母亲的借书证,频繁穿梭其中。 “一个借书证已经满足不了我读闲书的频率了!”当时,母亲每把新的《十月》、《当代》拿回家里,白岩松就抢着去看。

不少家长不愿让自己的孩子去读课外书,或是闲书,但在白岩松看来,“书无闲”,如果非要定义课外书是闲书的话,也还是一定要读,因为,“不从闲书进,无法从正书出”!

一上来就读正书,孩子读不进去,没有乐趣,慢慢地,他就视读书为畏途,不进去了,这就“瞎了”。而从“闲”进,就是为了让孩子从兴趣出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养成读书和聆听的习惯。现在,白岩松的儿子也是一个书迷。

谁的成长不是惊心动魄

对于孩子的兴趣,白岩松从不去刻意地培养,“只有让孩子自由,才能成长得更快。”甚至,对孩子兴趣的支持近乎于“纵容”。曾有一次,在第二天有课的情况下,他同意孩子在头一天半夜看球,结果孩子次日放学回家骄傲地告诉他:“我们班没有任何人敢这样。”如今,孩子已经晋升为一支民间球队的队长,白岩松对此有说不出的“开心”。

白岩松相信这样一句话:阅读打开世界,但是运动让人更早地体验到分享、团队精神以及胜败的意义。

许多人认为,作为一个全国人民都熟知的“国脸”,白岩松应该不是一个好父亲,“他那么忙,哪来时间陪孩子?”白岩松对此不置可否,但他举了个例子,他家住顶层,每到晚上坐电梯回家。上了顶层后,他都会摁下“1层”,让电梯下去。这样可以方便晚上回家的人,缩短等待时间。后来,白岩松发现,以后每晚回家,孩子非常自然地也有了这个习惯。

谈及自己对孩子的教育,他说,“把任何一代孩子中学时代的成长真相,和盘托出在父母面前的话,一定会让他们感到惊心动魄!”有几个人没打过架,有几个人没偷偷地抽过烟、喝过酒,偷偷地单相思过?

白岩松认为,要接受这些,只要它没有变成主体,就没问题,不经历这些“好奇”,怎么可能成长?成长,就是充满好奇、波折,但也在不断地被校正、改变。

“如果成长永远是一个模式,顺理成章,阳光灿烂,洁白无瑕,那不是成长,那是不合格的文学创作。成长是真实、立体的,也会让人有一些担心,但不出格,守住底线就行。”

摘自《中国青年报》 编辑/贺长虹

猜你喜欢

借书证闲书白岩松
区域联盟共建共享服务的研究与思考
——以JALIS江苏高校通用借书证为例
在“闲书”阅读中培养语文能力——儿童“闲书”阅读指导例谈
莫言对话白岩松——文学的有用与无用
无事读闲书
新年忙“充电”
白岩松:传统媒体面对冲击不必焦虑丢内容被抛弃
白岩松错了吗?
静静地坐在墙根,捧一本闲书
高校图书馆管理与服务
浅析图书借阅管理系统的数据库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