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校长

2015-05-14

读者·校园版 2015年7期
关键词:兴文升学率校长

编者按:我们开辟了《问》栏目,希望在这里可以问校长、问老师、问同学、问家长……我们想通过“问”与“答”,展开互动,增进了解。如果您有想问的问题或能提供相关的线索,请投至邮箱:wenbin930@163.com,wangtingpeng@126.com。

本期嘉宾:窦兴文,中学特级教师,甘肃省庆阳市第一中学校长。曾荣获“首届全国中小学百名优秀明星校长”“全国科技先进校长”等称号,编著有《潜山师论》《为数学爱好者铺路》《〈弟子规〉导读》等著作。

《读者·校园版》:身为校长,在学校里面对师生时,您是微笑的时候多,还是严肃的时候多?

窦兴文校长:微笑的时候多一点。爱是教育的真谛,微笑是心灵沟通的最好方式。

《读者·校园版》:从教30年,从普通教师变成名校校长,您能用一句话总结一下自己的教育理念吗?

窦兴文校长:我的教育理念是:“适合校情的管理最有效,适合学生的教育才能成功。”

《读者·校园版》:您曾在平泉中学任教,那所学校以管理严格、应试性强著称,主政庆阳一中后,您在管理学校时是否也会借鉴在平泉中学时的经验?

窦兴文校长:平泉中学从20世纪80年代到现在,一直是庆阳市农村中学的一面旗帜。教师的敬业精神和在艰苦环境中的奉献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但好的做法和经验必须适合现在的校情,盲目照搬,只会适得其反。

《读者·校园版》:高考的评价模式不变,社会和家长对学校的要求首先还是考试成绩和升学率,升学率也是学校对外宣传、延揽优质生源的根本。但追求升学率、适应应试教育与教育本质上又有冲突。有的老师在把很多学生送入高校后,又开始忏悔这种教育方式毁了很多学生。作为校长,您有没有这种苦恼?

窦兴文校长:我没有这方面的苦恼。一个学校不关注升学率,就走不到今天;如果只关注升学率,就没有明天。作为校长,不可能不关注升学率,但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学生的未来打基础。我们庆阳市教育局几年前就开始对高考成绩不通报、不评比、不奖励。淡化高考成绩后的学校发展步入良性循环,我们目前全力抓学校的特色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这样的发展模式和发展思路既提高了升学率,也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读者·校园版》:您曾撰文称:“每一个教师都是校长。”但在教育评价模式和老师的绩效考评制度不改变的情况下,日常的教学任务已经让他们疲于奔命了,怎么能保障他们有精力和兴趣参与到学校的建设和管理事务中,而不是干苦力活的“教学民工”?

窦兴文校长:教师的职业倦怠感严重和学校的无效管理以及过多的形式性的东西,的确使教师疲于奔命,许多教师把本该富有创造性的劳动当作体力活去干。正因为如此,就需要引导教师进行专业研究和创新,克服职业倦怠,同时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学校的决策和日常管理,增强主人翁意识,提高学校管理的有效性和工作的自主性,这样有利于把学校的意图内化为教师的自觉。

《读者·校园版》:您心目中理想的校长应该是什么样子?能列举几个吗?

窦兴文校长:我心目中理想的校长是有思想、善管理、懂教育的专家型校长。人大附中原校长刘彭芝、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洋思中学老校长蔡林森等,都是我心目中的好校长。

《读者·校园版》:我们杂志曾介绍过北京等教育先进地区一些中学施行走班制、选课制、学分制,并积极尝试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主动讨论、主动学习。这些形式,有可能在未来几年走进庆阳一中吗?您觉得这些新的教育形式,在我们这种教育相对落后的地区施行,有没有意义?

窦兴文校长:走班制、选课制、学分制这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北京十一学校4000多名学生有4000多张课表,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课表,这种教育模式走在了全国前列。我们虽然由于师资等条件的限制,一下子达不到这样的水平,但我们通过聘请校外专家、学者,开发校内资源,已经开设了193门选修课供学生自主选择,而且还会越来越多,这样的课程对培养学生的个性很有作用。课程的多样化、校本化和选择性,支撑着我校的特色发展。

《读者·校园版》:中学教学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但一些传统名校似乎对这些改革兴趣不大,仍然是关注成绩,细心“呵护”学生的成绩和升学率,您所在的学校也是传统意义上的名校,是不是也有这种情况?您如何评价这种现象?

窦兴文校长:新课程改革在我省实施4年多了,但在我校的推行确实是举步维艰,全国新课程改革的现状也是薄弱学校改得最彻底,一般学校积极在改,省级重点学校或省级示范学校多数在等待观望。最核心的问题就是怕影响高考。因为这些名校多数是因为升学率高、办学质量高而成为名校的,名校的名师也是因为在应试中讲得好、指导得法而成为名师,所以,他们依然习惯以讲为主,甚至“满堂灌”。课堂教学方式的改变是我校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和难点,4年来,我们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初期的“3520”模式,目前的“九段达标”模式,很好地改变了教师占用课堂时间过多、学生的自主作用发挥不彻底的状况,取得了明显成效。从2011年到2014年,我校高考的重点进线率从28%提升到52%,二本以上进线率从53%提升到81%,有19名学生考入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前年一名学生获全省理科第二,去年一名学生获全省理科第一。我们进行了总结和反思,觉得学校的生源质量在逐年下降,学校管理基本没有改变,学生和教师的在校时间相对缩短了。所以,高考成绩提升的原因主要是课堂形态发生变化,学生的潜能得以激发,选修课、研究性学习、社团活动等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了,这也让我们更加坚定了新课程改革的决心和信心。

《读者·校园版》:您最近在读什么书?如果要给在校的老师和学生们各推荐一本书,您会推荐什么书?

窦兴文校长:我最近在读张东娇编著的《学校文化管理》和胡百良编著的《校长的特殊使命》。建议老师们阅读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做卓越的教师》和《教师那些事儿》系列图书。针对中学生,我建议他们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读者·校园版》:您最希望自己拥有哪种才华?

窦兴文校长:我是学理科的,所以非常希望自己有深厚的文学功底,有较高的艺术修养,这样我能更好地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

猜你喜欢

兴文升学率校长
一个放羊娃成就的“书香之家”
火红的日子
基于ARIMA模型对我国升学率的研究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兴文农商银行中干竞聘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他的执着,让自身升值
实现升学率与素质教育的辩证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