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看完《水滴》,毛骨悚然

2015-05-14张冉婷朱晓佳

读者·校园版 2015年24期
关键词:刘慈欣三体水滴

张冉婷 朱晓佳

在“知乎”上,网友们变换着角度夸赞Waterdrop(《水滴》)。王壬制作的这部短视频作品,被认为“完美还原了《三体》中关于水滴的描述”“有库布里克《2001太空漫游》的风采”……看上去夸得最有道理的一条评论,已得到4000多个“赞”。

最意外的赞美来自原著作者刘慈欣。在“水木社区”BBS上,这位刚获得“雨果奖”的科幻作家,用使用了多年的一个ID评论:“可以负责任地说,这就是我心目中的《三体》电影,如果能拍出这种意境,真的死也瞑目了。”

让刘慈欣“死也瞑目”的这部短片,取材自《三体Ⅱ·黑暗森林》中最残酷、最超乎人类想象的一段情节。短片末尾,这段情节被总结为:“公元2212年,人类捕获了来自半人马座α星三体文明的探测器。它被命名为水滴。”

片长14分43秒,一镜到底,没有人物,《水滴》这样表现“水滴”:黑暗中出现一组点阵,点阵化作一团纷杂的管子,接着是纸一样的褶皱;镜头缓缓拉开,原来褶皱是一枚螺丝钉上极细微的肉眼不可见的破损,点阵和管子则是微观物质。

伴着冰岛乐队Sigur Rós空旷而略带惊悚味道的乐曲,螺丝钉渐渐现出全貌,随后一步步出现的,是它所在的炮弹舱盖,舱盖所在的电磁炮,电磁炮所在的黑色太空战舰……以及,人类引以为豪的、被认为是无坚不摧的太空舰队:它由100×20只太空战舰以矩形点阵的方式排列——恰与开头的微观点阵相呼应。

此时,水滴终于现出。人们意识到,刚刚看到的,是来自水滴外表“绝对光滑的全反射镜面”的反射。

水滴缓缓行入舰队中央,短片戛然而止。看过《三体Ⅱ》的人都知道:接下来,水滴摧毁了人类舰队。

“水滴兼具美丽和恐怖”

《水滴》的作者王壬,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建筑系的一名在读研究生。创作短片的念头,始于4年多之前他读完《三体Ⅱ·黑暗森林》之后。

和许多科幻迷一样,王壬对科幻的兴趣始自《海底两万里》。《三体》在《科幻世界》杂志连载后,王壬成为刘慈欣的“死忠粉”。王壬也喜欢亚瑟·克拉克——《2001太空漫游》的作者,他最喜欢的克拉克的作品是《童年的终结》。

在克拉克和刘慈欣的作品里,他看到的共同点是“对宇宙和世界的诗意描写”——正如他想在《水滴》中表达的那样。

出于对电影和剪辑的兴趣,在大连理工大学读本科的时候,王壬曾和他的科幻协会的朋友们做过一些有关科幻的小电影,《水滴》是他的第一部独立作品。

起初,王壬想做的其实是一个大场景的视觉故事:水滴被捕获,然后摧毁舰队。这个版本做了一两年后,他到了美国。这几年,他每天抽空制作一两个小时,放假则每天做8个小时。但他对剧本的思考从未间断过,到后来,王壬全盘推翻了过去的想法。

2013年冬天,王壬开始制作全新构思的《水滴》,只保留了旧版本的最后一个镜头。整个故事,从摧毁的全过程,变成了水滴进攻前的这一瞬间——用14分43秒来阐释的一瞬间。

“在这个故事的一刹那着力,也许能激发很大的感情波动。具象的情节和故事,不如一个瞬间这么能体现水滴的精髓。”王壬说,这种情感波动,于他自己而言,就是“矛盾”,“这和我对外来文明的态度很像。水滴同时兼具美丽和恐怖,美不仅是表面上的美,也是人们对陌生而遥远的事物所抱有的美的感觉。恐怖则在于它的未知,人们对未知的事物都会恐惧。”

2015年下半年,《水滴》制作完成了。在完成的最后时间,王壬自己的电脑还要用来做功课,不能终日开着做渲染,于是只能花钱在云端使用“渲染农场”。这部分资金,全靠王壬的好友钟昕慷慨相助。

《水滴》做成后,王壬的女朋友把片子带给朋友们看,事先没有告知片名。有些看过《三体》的朋友,一边看一边猜:“这是不是水滴?又像,又不像。”最后大家才恍然大悟。这种与短片互动的心理过程,让王壬和女友觉得很有趣,他们决定在正式发布的时候,使用英文名“Waterdrop”。

“为了保持大家看到结尾时的那种情绪波动,我们就去掉了具有提示性的中文名。毕竟大家对英文名没有那么敏感。”王壬解释。

引发“情感波动”的目标,王壬达成了。很多读过原著的人,看到最后的感触是:“毛骨悚然。”

如果我们发现外星人……

人们津津乐道于这部短片的配音。有人详细指出《水滴》配音的几处来源:除了根据剧情设计的话外音,配音几乎都由王壬的朋友宋鹏完成;其他的几段配音,都来自历史音频。

其中包括1972年11月在美国波士顿大学进行的关于“超越地球和人类意识的生命”的讨论,也包括1977年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库尔特·瓦尔德海姆面向宇宙的一段问候,甚至还包括BBC的访谈。

“我们走出太阳系的家门,进入这宇宙,只为寻找和平和友谊。抑或应邀倾囊相授,抑或有幸聆听教诲……”影片开始时瓦尔德海姆的这段音频,搭载着无人探测器“旅行者一号”正飞向外太阳系。

片中讨论的几个问题:“人们对于外星文明的看法已经与以往不同了,它们本来是被当作敌人看待的,但现在,人们越来越乐观了”“外星生物也会有道德观吗”“真实的宇宙也有无限细节吗”……都来自BBC在1988年制作的一期访谈节目,那期节目的参与者包括《时间简史》的作者霍金、科幻作家亚瑟·克拉克,以及“旅行者”探测器项目负责人、天文学家卡尔·萨根。

尝试使用历史音频,是王壬女朋友的主意。虽然未必能与视频画面严丝合缝,但王壬觉得这再合适不过:“它给人一种感受,人类历史永远是相似的。过去发生的事,未来会再次发生。”

许多人从中看出了现实与科幻的巧妙结合,对王壬而言,现实恰是给予他科幻灵感的源泉。从三四年前开始筹划《水滴》起,这个片子就没和现实脱离过联系:影片中呈现的许多微观视觉效果,参考了真实的科学图片,譬如影片前半段出现的管子,其实正是纳米管;关于人类的太空战舰,他也咨询过许多爱好军事的好友,反复总结后设计出现在这种黑色三角状的“介于未来人类与非人类文明之间”、留有想象余地的战舰形态。

有人指出《水滴》存在的硬伤:“短片中,螺丝钉的直径相当于碳纳米管的1039倍,而事实上两者的直径只相差105量级。”王壬称这的确是个疏忽。

也有人发问:“影片中,水滴的镜面反射是完全光学的,怎么可能达到原子级别?”王壬解释:“你完全可以认为这是两个镜头剪辑在一起的长镜头,最主要是无论你怎么理解,都不会改变水滴给你带来的印象。”

《水滴》完成后,王壬联系刘慈欣,希望他能看到。刘慈欣的称赞让王壬“无比激动”。此前,他唯一一次见到刘慈欣,是在2015年5月的纽约书展上,他作为一个小粉丝,前去讨了一个签名。

支持者把《水滴》与《2001太空漫游》中的星门场景作比较,王壬“受宠若惊”。“星门主要是视觉奇观,《水滴》的场景则是依靠剧本的。”王壬解释。

许多人觉得《水滴》的出现,会把《三体》大电影推上绝境。自从制片方公布了制作团队和主要演员,《三体》粉们就对这部电影充满忧心。王壬自称是会买票去看电影的:“毕竟我是《三体》的粉丝。”

王壬倾向于相信外星生物的存在,他也认同外星生物会有道德感。“如果真有那样万年难遇的机会,我们发现了他们,那将是整个人类的大震动,但于我们个人而言,可能并没有什么意义。”王壬说。

猜你喜欢

刘慈欣三体水滴
利用水滴来发电
水滴轮的日常拆解与保养办法
刘慈欣科幻片《超新星纪元》启动
《球状闪电》:科幻大神刘慈欣又一力作
酷世界
刘慈欣《三体》将由亚马逊投资拍摄
《三体》中的物理学
刘慈欣:《三体》之外,我只是个普通的工程师
《三体》获雨果奖
刘慈欣:中国科幻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