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穿越千年图书馆

2015-05-14

科普童话·百科探秘 2015年4期
关键词:泥板藏书世纪

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每到这一天,图书馆里都会组织很多活动,提倡多读书、读好书。那么,图书馆又是怎样建起来的呢?

当人类发明了文字之后不久,就开始把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和知识用文字记录下来。不过,早期的文字不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就是刻在泥板上。一块接一块,很快就堆成山了。人们就把它们放在一起,以便长久保存。这样,最早的图书馆便诞生了。

考古学家们在挖掘公元前3000年的古巴比伦王朝遗址时发现,在一座寺庙附近,有一大批刻着字的泥板被集中放在一个地洞里,这就是目前人类已知最早的图书馆。据古代的文献记载,公元前7世纪,亚述国王在首都尼尼微建立了藏有大约2.5万块泥板文献的皇宫图书馆。可惜现在已经找不到了。

在公元前23世纪时的古埃及,就有了王室图书馆和寺院图书馆。一张张写有象形文字的莎草纸被卷起来,非常细心地存放在专门的架子上。到了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公共图书馆已经成为城市里的必备设施。诗人和哲学家们每写一部著作,就专门找人手抄一份,给图书馆送去。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公元前3世纪,埃及的托勒密王朝建立了宏伟的亚历山大图书馆。它收集了整个西方世界的知识精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都曾到这里阅读和学习。不幸的是,这座文明的宝库于公元前48年毁于战火。

在中国,人们已经发掘出了殷(yīn)商时代的“图书馆”。它建于公元前14~11世纪,保存着商代后期的大量甲骨文献。特别是商代的重大历史事件,在这里都可以找到记载。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写文章已经改成用竹简和丝帛(bó),保存起来就比甲骨要方便得多了。

后来,历朝历代的皇帝都有专门保存古籍图书和档案的地方,如西周的盟府、汉朝的石渠阁和兰台、隋朝的观文殿、宋朝的崇文院、明朝的澹(dàn)生堂、清朝保存《四库全书》的七阁等等。但这些地方一般只有皇室成员和官员才能使用,不对普通百姓开放。

光把书随便放在一起,人们怎么能很快找到自己要看的书呢?所以管理这些“图书馆”的官员还要负责把它们分类,以便人们查找。魏晋时期,秘书郎郑默对皇家藏书进行了校定、整理,编出了《中经》,就是一份藏书目录。后来著作郎李充又编写了《四部目录》,按经、史、子、集四个类别来管理和保存图书,这种方法在中国一直沿用了1000多年。

19世纪末,“图书馆”这个词从日本传到我国。1904年,浙江人徐树兰引进西方的图书馆章程,开办了面向全社会开放的古越藏书楼。不久,我国第一所正式的公共图书馆,即湖北省图书馆也在武昌开馆。从此以后,图书馆就成为所有读书、爱书的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好伙伴了。

猜你喜欢

泥板藏书世纪
世纪赞歌
阿马尔那泥板的涅槃重生之旅
拍块泥板做浮雕
泥板的叠加、拼合、包裹与刻线
20世纪50年代的春节都忙啥
1999,世纪大阅兵
浅谈泥板成型工艺在陶艺创作实践中的思考
珍惜每一本藏书
千载藏书风 化绩于当下——《嘉兴藏书史》评鉴
别宥斋藏书题记拾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