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力量:创新驱动发展
2015-05-13于靖园
于靖园
成都,从来不乏创新基因。2月8日,正在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成都启动了“创业天府”行动计划,同时启动的还有“创业天府·菁蓉汇”活动。此项行动计划,着力构建面向人人的“众创空间”,让成都的创业者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善于圆梦,让成都成为资本、人才、技术汇集西部的首选之地
说起创业,成都不仅有教育优势,还有很好的实践。这里不仅有53所大学、70多万大学生、每年28万毕业生,还具有非常好的科技优势,重点学科有60个,位居全国第四,创业载体有84个。
“我们要让成都,成为天下创业英才汇聚、创业要素汇聚的创业之城、创新之都。”在“创业天府”行动计划的启动仪式上,成都市委副书记、市长唐良智如此表述。
校院地协同创新的“最后一公里”
物联网技术被列为中国新兴产业之一,成都市双流县就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物联网产业基地。作为长期研究传感器、光纤等物联网技术的电子科技大学,一直期望能实现科技的转化。该大学与双流县一拍即合,双方共同发展物联网。
“通过推动校院地协同创新合作,将集成创新资源,推进产业向技术链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有力推动双流县创新驱动产业发展,有效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双流县科技局局长马骏表示。
总占地460亩的电子科技大学产业园在双方签订协议后,很快全面开工建设,并筛选了可产业化的项目20余项作为储备项目,同时引进了电子科技大学刘霖教授团队、胡光岷教授团队。该园区内,第一家孵化企业成都速达光电有限公司于2012年4月正式成立,已实现产值2100万元。此外还引进了陈星弼院士智能功率半导体研发制造项目,其项目公司成都星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已完成注册。
“我们是一拍即合。”回忆起当时的情景,电子科技大学产业园区党总支书记平力说道。如今,这个总投资达30亿元的产业园区,已经开始正式运营,一方面已经有11家电子信息尤其是物联网企业入驻研究院,另一方面产业园招商中心主体建设全部完成,招商工作已经启动。在平力看来,未来3到5年,这个产业园区建成运营后,总产值将超过十亿元。
与双流县“一拍即合”的还有西南交通大学。在西南交通大学科技园的建设中,西南交大出资1000万元资金和价值3500万元的知识产权,双流县政府提供340亩工业用地和60亩科研用地以及1.4亿元资金,针对科技成果转化、孵化和产业化的三个环节分别设立研究院、研究院合资公司和天佑聚源公司三个单位。
有地、有资金、有知识产权,更有创业冲动的科技人员,只要天时地利人和条件具备,就能迅速做大科技园区。围绕高铁配套项目的铁路货车、动车组制动摩擦片项目等已经落地。2013年该校国家科技园企业销售收入近30亿元。
目前,双流县已经先后与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学院、香港城市大学等四家高校共建研究院,而且前三所大学还分别在双流建设3个大学产业园。
“三个产业园将各投资20亿元以上,引入与各高校关联的电子信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产业等战略新兴产业项目预计超过100个,全部投产以后,预计年生产总值将达到100亿元以上。”马骏对《小康》记者说。
除了与高校的合作,双流也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双流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签约建设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成都科技创新基地,项目总占地1450亩,总建筑面积约90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投资约110亿元。一期工程已经在建设中,未来将形成5000人以上规模的高科技人才基地。
“我们的创新基地,实际是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特区。”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成都科学技术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雷家荣表示,这是中物院的第二次创业,同时也将改革机制体制,建立符合现代科技制度的管理体系,打破原来总部的管理体制。基地主要是基于未来高新技术装备的发展,属于“战略性产业”,因此很难说短期内就有大的产值,但这里将引入全球最尖端技术,并向周边科技单位和企业开放。
当教育部和科技部的资金不足以将高校研究所的科技成果支撑到商业运用阶段的时候,与双流的合作相当于解决了院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利用双流的资助,把实验室成果进行转化,继而再孵化。
而另一边,双流县的着眼点则在于,一方面通过股权拥有收益权;另一方面,成果转化必须在双流当地进行,商业运营也必须注册在双流,这往往产生群聚效应,其他产品和项目也会落户双流。
“这既解决就业,又带动经济增长。”马骏说,随着人力和资源价格的高涨,导致中国制造业竞争优势正在减弱。一些制造业正在从中国溢出,往其他成本更低的国家转移,或者回归西方国家本土,不靠技术创新发展就没有前途。
“地方政府继续靠资源和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会在未来失去优势,因此必须创新,否则将被抛到后面。”马骏意味深长地对记者表示。
再破体制障碍的“成都十条”
为进一步完善高校院所创新创业孵化体系,积极探索校院地协同创新方式、路径,推动国内外高校院所创新资源优势与成都县域经济紧密结合,推动科技成果就地转化,成都结合实际情况又推出了“成都十条”政策,如对经认定的区(市)县共建协同创新试点示范区,可给予最高1000万元的资助,用于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及区域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等。
成都科技局局长唐华表示,“成都十条”紧扣成都市产业发展方向,通过探索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处置权和收益分配权改革,旨在最大程度激发成都高校院所科技创新的活力。成都将深入实施校院地协同创新,联手共建一批协同创新试点示范区、环高校知识经济圈等产业基地,把成都的科教优势转化为发展强势。
其实,“成都十条”除了上述旨在鼓励区(市)县立足自身禀赋,联合高校院所共建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吸聚创新要素资源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外,更在体制机制上进行突破。尤其是在高校科技成果处置权、所有权和收益分配权的改革上。
成都市科技局局长唐华对《小康》记者表示,目前,高校科技成果处置有严格的限额规定,多头把关、层层审批、程序繁琐,极大地影响了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和及时性。“成都十条”提出了支持高校院所对科技成果的合作实施、转让、对外投资和实施许可等科技成果转化事项进行自主处置,报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备案;高校院所两年内无正当理由未实施转化的科技成果,可由成果完成人或团队通过与单位协商约定自行运用实施。
而对于收益分配权,“成都十条”提出支持高校院所与发明人约定由双方共同申请、享有和实施相关知识产权;高校院所拟放弃其享有的知识产权,发明人可以通过与单位协商获得相关知识产权。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所获收益可按不少于70%的比例,用于对科技成果完成人员和为科技成果转化做出贡献的人员进行奖励,并在工资管理、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
科技成果转化的目的,是为了鼓励技术变成产品,产品走向市场。推动实施的主体还是企业。“毕竟,创新的主体还是企业,成都在校院地合作中凸显企业的主体”。唐华称,“成都十条”提出“拿出技术交易额的8%分别对中介服务机构、研发团队及承接成果转化的企业给予支持”,就是鼓励企业向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购买技术和服务。另外对高校产业技术研究院等中介机构,对其开展的技术转移、成果孵化等中介服务给予技术交易额2%最高200万元的补贴。
人间天府成为创业天堂
2月8日,在众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创投机构、创业服务支持机构,以及众多大学生创业团队及创业代表的见证下,成都“创业天府”行动计划正式启动,首场“创业天府·菁蓉汇”品牌活动登台亮相。与此同时,一条条令创业者振奋的消息相继在活动现场发布。
“创业天府”行动计划启动后,成都将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企业的创业主体地位,突出“知识青年”的生力军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对创新创业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积极发挥政府的引导性作用,加快构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通过降低创业门槛,拓展创业空间,释放创业红利,激发各类创业人才活力。
“创业天府”行动计划的目标是:到2020年,形成全域覆盖、功能完善、特色突出、全国领先、示范带动的创业支撑体系。比如,科技创业者突破20万人,全市创新创业载体数量达到500家,新设立天使投资和创业投资基金200只以上,全市创投机构管理资金规模超过2000亿元,创业服务机构达到1000家,每万人拥有有效发明专利20件以上。而到2025年,要使成都成为各类创业人才实现梦想的首选地,全球创新要素聚集的新高地,创新创业生态环境的新标杆,国家自主创新发展的引领区,建成全国领先、国际知名的创业之城、创新之都。参加启动仪式的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张志宏表示,当前,科技部正在积极组织实施“创业中国”行动。成都正式启动“创业天府”行动,是继2月4日“创业中国”中关村引领工程启动后,创新创业领域的又一标志性的工作。
“创业天府”计划还将依托企业、高校院所、投资机构等力量,强化创新型孵化器建设。支持领军企业、高校院所建设创业孵化平台,为创业团队和创业企业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创业物理空间和专业化服务,提高创业成功率。按照计划,成都将打造“孵化器+宿舍”“孵化器+商业空间”等创业社区,积极引进YOU+等创业公寓落户成都。
在创业金融支撑方面,将围绕创业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融资需求,构建“创业投资+债权融资+上市融资”多层次创业融资服务体系,打造区域科技信用服务体系,完善科技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探索推进公益服务与市场化服务有效结合的模式,聚集创新要素,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提升创业服务水平。
“创业天府·菁蓉汇”首场活动上,梦想帮、口袋家居等4个草根创业项目,进行了现场路演,并现场接受6位评委的现场诊断和点评。一番“交锋”后,投资人在现场向这些创业项目发出了投资邀约函。
据了解,“创业天府·菁蓉汇”这一品牌活动将以每月一场的频率,持续开展下去,实现系列化、常态化、持续化。每次活动,都将邀请创业团队、创业导师和投资人参与,为创业者指路护航。
一手创办了包括黑马营、黑马大赛和黑马会等一系列创新创业服务体系的创业家传媒董事长牛文文,对于在成都的创业者的风采、激情、模式、产品等非常赞赏。他认为成都向来是中国的创业之都,向来是移动互联网的重镇,在做移动互联网创业和投资的人,如果不来成都一定是残缺的。如果选三个中国创业最热的地方,一定有成都一席。
“这一轮创业具有新的时代特征。”唐华表示,这一轮创业是伴随着互联网跨界融合创新发展的,因为互联网技术与互联网思维的活跃,使得创业群体更加年轻,创业成本也大大降低,特别是青年大学生的创业大都是在用互联网的技术或者是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去改善和提升传统产业。
而且,在被誉为互联网产业第四城的成都,具有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基因的它,为新一轮的创业奠定了扎实的基础。“现在,只要有几个年轻人带着创新的思考和几台电脑,甚至足不出户就可以生产出‘金点子,而这个‘金点子一旦跟传统产业领域的某一环节整合,就会爆发出无穷活力。”这样的场景,或许,很快就将在这座疾速发展的西部城市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