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乡镇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
2015-05-13陈莉
陈莉
【摘 要】发展壮大镇域经济,是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方略的重要节点,是支撑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推动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必然选择。本文以余新镇为例,从高起点规划定位、高标准构筑平台、高要求优化环境等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加快乡镇区域经济发展的措施。
【关键词】乡镇区域经济;电动产业;转型发展
近年来,余新镇镇以电动产业为引领,助推镇域经济转型发展。2014年1-10月全镇完成工业投资11.31亿元,其中电动产业完成投资8.46亿元,占比74.8%;实现工业产值49.9亿元,其中电动产业完成11.57亿元,占比23.2%。主要做法是:
一、高起点规划定位,夯实区域经济转型基础
1.突出规划定位
按照《余新镇小城市试点三年(2013—2015年)行动计划》和《余新镇电动工具产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了该镇产业发展重点,即以特色电动工具产业园区为龙头,引进机电装备和汽配制造等产业配套项目、新兴产业项目,完善优势、特色产业链,突出向价值链高端发展、转移。以集聚集约创新发展为导向,重组区域布局,构建城市化和现代产业集群发展的平台,以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加速支柱型产业壮大。
2.明确政策导向
出台《关于加快余新镇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明确将电动工具、电动机械、通用和专用设备制造业等作为今后发展的主导特色产业。积极推进产业集聚,鼓励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引导企业做大做强。对总投资在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优先安排用地指标,优先推荐申报上级项目资金。2013年共拨付各类奖励资金217.6万元。
3.强化科技引领
通过出台奖励政策,鼓励企业创新发展,加强服务做好上下对接用足科技政策,依托专业科技服务队伍对企业开展点对点、一对一服务,开展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后备库建设等途径,着力培育科技型、成长性企业。该镇现有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1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7家,国家级实验室1个,省级科技型企业32个。
二、高标准构筑平台,拓展区域经济转型载体
1.加大投入建好产业园
在镇区西南,规划建设全国最大的电动工具产业园,以打造吸引高端、集聚贸易、凸现优势、倡导绿色低碳的现代化、生态化特色工业园区为目标,以各类电动工具、电动机械为主导产业,规划总面积2.2平方公里,分行政科研区、生产配套区、生活服务区、物流仓储区四大区块。产业园一期占地800亩,计划总投资35亿元,将园区确立为全镇工业转型升级主战场。园区自建设以来,基础设施累计投入8200万元,生产配套区预计将于2014年底建设商业生产服务街区模式提供配套,预计投入1300万元。
2.招大引强延伸产业链
以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加速支柱型产业壮大,目前,园区已引进11家关联企业落户,大华包装、双誉金属、移动电气、威信电器、海丰机械等5家企业已投产。其中,位于电动产业前端的企业双誉金属、精伦模具、振涛五金分别配套五金件、模具、喷涂;亚特电器主导产业中端的电子研发、马达、装配生产;大华包装为电动产业提供产品包装等终端配套。产业园一期全部投产后,将占据全镇工业经济的绝对主导地位,预计超过70%的产值将来自电动工具产业园。预计到2016年,园区机电装备产业销售产值将占南湖区该产业的50%以上。
3.双核驱动培育产业群
通过大力培育高端化、特色化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推动全镇产业不断优化升级。注重发挥龙头企业在产业集群形成中的带动和集聚效应,继龙头企业浙江亚特电器有限公司成功引入后,2014年注册资金1亿元、计划总投资6.66亿元的浙江赛克思液压有限公司落户并列入浙江省重大产业项目,将形成由亚特电器和赛克思构成的双核驱动产业发展模式,为加快培育余新电动产业群注入了强劲动力。
三、高要求优化环境,保障区域经济转型提升
1.强化机制保障
建立重点项目推进督查机制、实时报告机制、约谈问责机制。梳理事关电动产业发展重点项目,建立健全领导领办责任制,制定任务分解表。明确各项目由牵头领导负总责,全程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责任部门和成员负责具体日常和对接工作。每月定期通报督查进度,将工作实绩与目标责任制考核挂钩,对进度不快、措施不力的单位,取消年度评优资格,以约谈效能劝诫、通报批评等方式进行问责。
2.加强要素保障
突破空间要素瓶颈,积极腾退低效、空置土地,有效利用闲置厂房。2014年以来,腾退低效用地211.5亩,盘活存量土地85.1亩,利用闲置厂房面积1.6万平方米,并新增供地247亩用于保障电动产业园项目发展。出台人才引进综合奖励政策,对组建博士后工作站或引进博士后的,分别给予8万元和2万元奖励;对参加高层次人才培训班并毕业的,给予学费的10%补贴。2014年,共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紧缺人才和高技能型人才385名,其中引进电动产业各类人才200名。
3.持续优化环境
以完善功能配套为出发点,加大投入力度,基础设施配套得到进一步完善。投入3430万元完成市民公园、镇北路、余北大街改造工程等6个市政及公共设施建设,投入1150万元完成南北湖大道路灯工程,投入2000余万元完善了污水管线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围绕优化美化环境,实行城乡保洁“四位一体”新机制,探索长效管理方式,提升服务管理水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