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思考

2015-05-13冯敏刘亚东

中国经贸 2015年2期
关键词:淮安开发区公共服务

冯敏+刘亚东

【摘 要】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近年来大力推进以城带乡、以工补农,着力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本文总结和梳理了该区在城乡一体化发展方面的经验和取得的成绩,分析了该区在城乡一体化发展中所面临的一系列的现实困难和难题,并在此基础了提出了五点建议。

【关键词】开发区;城乡一体化

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自1992年建区至今,牢固树立“富民强区”理念,大力推进以城带乡、以工补农,着力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在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社保、生态建设、社会管理等方面统筹谋划、协调发展,让广大城乡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一、开发区城乡一体化的主要做法

1.规划先行,引领乡村特色化发展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首要的是发挥好规划引领的作用。根据区域内产业基础、资源禀赋、生态环境等情况,开发区确立了“一城三区六园”的格局,完成了城区总体规划、控制详规以及交通、环保、水利等多项专项规划,促进了城镇建设、交通体系、产业发展、土地利用、生态建设等“五规”融合,做到了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错位发展、优势互补。

2.产业集聚,筑牢城乡发展经济基础

“十一五”以来,开发区以“南有昆山、北有淮安”为目标,积极打造台资集聚新高地,聚集了以富士康为龙头的电子信息制造业、以台玻集团为龙头的盐化工产业、以敏实集团为龙头的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截止2014年10月,开发区规模以上企业178户,实现工业总产值898.12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225.43亿元,利税33.34亿元,为城乡一体化进程筑牢了经济基础。

3.加大投入,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对接

开发区坚持把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在加快老城区城市功能提升的同时,建成古黄河生态公园、徐杨公园、日月洲生态乐园、社区公园等一批生态公园,形成绿地、湿地、农地一体的绿色空间;区内徐杨乡、钵池乡、南马厂乡全部建成国家级生态乡。

4.统筹管理,推进城乡公共服务融合

开发区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通过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完善卫生服务和医保体系、加强文化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四项工程,合理配置城乡公共资源和城乡服务。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城乡一体化发展土地瓶颈问题突出

随着开发区近几年开发力度的逐步加大,土地资源变得日益稀缺。主要表现在落实国家耕地占补平衡制度难、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紧张和发展空间长期压力较大。

2.财政收入难以足额满足各项事业发展资金需求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与外来人口的急速增加带来了社会公共服务需求的急速增长,政府投入压力与日俱增。与此同时,上级出台的政策大都需要基层自行“埋单”或配套,如何在财力有限、基础单薄的情况下负担庞大的公共支出,就成为困扰基层的重大难题。

3.衡量公共服务水平指标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一方面在衡量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常常以数量指标而非质量指标。另一方面,偏重农村居民获取公共产品的数量,诸如医院病床数、医生数、城乡合作医疗参保率等,但这并不能说明他们需要服务时所获得的服务质量和便利程度。

三、对开发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1.强攻招商,以工促农调结构,为城乡一体化筑牢有力发展根基。一是要做大做强工业,重点打造电子信息、盐化工产业链、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业等产业,实现产业集聚;二是加大三产服务业招商和政策扶持力度,推动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三是抓住建设苏北重要中心城市的机遇,以创成国家级台资产业转移集聚示范区为抓手,进一步加强载体建设,完善功能配套,为城乡一体化发展夯实强有力的经济基础。

2.重点倾斜,完善体系扩覆盖,为推进城乡一体化提供充分财力支撑。一是财政要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支持“三农”资金总量、增量和占总支出的比重都有所增加;二是要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体系,扩大公共财政覆盖面,把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逐步全面纳入公共财政支出范围。

3.富民壮村,多措并举促增收,为城乡一体化强化造血功能。一是要加快建设标准化厂房和村级创业点,通过租金和税金返还,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增收;二是可以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村级集体资产资源清查登记,突出资产盘活、资源整合,对房屋、机械设备等资产资源,采取公开招标等形式对外租赁发包;三是利用区位优势,发展二、三产业,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

4.关注民生,加大保障提幸福,为城乡一体化加大政策支持。继续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改善城乡困难群众的住房条件;积极为就业困难群体创造条件;深入推进土地换城保工作,扩大低保等社会救济覆盖面,不断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大城镇低保、农村低保、医疗救助等政策的落实力度;不断改善区内教育教学条件,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5.转变理念,注重效率强作风,为城乡一体化提供有力组织保障。针对目前存在的“高投入,低效率”的治理模式,改变现有的工作思路,建立与公共服务质量而不仅仅是数量相联系的指标评价体系,以城乡社会群众享受的公共服务实际效果作为政府工作的评判标准,进一步提高资金支出效率,加强作风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

参考文献:

马和励.中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和途径[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

冯敏,女,江苏淮安人,南京师范大学新闻学硕士,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刘亚东,男,江苏淮安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MBA专业硕士在读,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endprint

猜你喜欢

淮安开发区公共服务
“天下第一笋”——淮安“天妃宫”蒲菜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梨园寻梦淮安缘
凝眸古城淮安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喜看淮安“空中走廊”
开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