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下大型航运企业的“长江”战略
2015-05-13宗金彩
宗金彩
一、什么是长江经济带?
长江经济带开发的战略构想于上世纪80年代提出,2013年9月23日发改委和交通部开始起草《依托长江建设中国经济新支撑带指导意见》,标志着长江经济带成为我国继沿海大开发、西部大开放、中部崛起战略之后,与京津冀一体化战略并列的国家层面的重大战略部署。2014年9月12日,《国务院关于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14]39号)的发布,标志着该战略的正式实施。长江经济带东起上海、西至云南,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重庆、云南、贵州等九省两直辖市。
二、长江经济带战略将分三个区域层面实施
以上海带动全流域、以武汉带动中部、以重庆带动上游地区发展。战略定位:一是依托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渝蓉城市群;二是做大上海、重庆、湖北武汉三大航运中心;三是推进长江中上游腹地开发;四是促进“两头”开发开放,即上海及中巴(巴基斯坦)、中印缅经济走廊。
三、长江经济带经济总量大、资源优势明显、内河航运发展空间大,政府也将在此培育世界级的产业集群
1.GDP总量占全国半壁江山。长江经济带11省市2014年上半年GDP总量达12.68万亿元,占全国GDP的47.14%,较去年增长5.94%。面对当前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长江经济带总体GDP仍保持平均8.77%的增速,高于全国增速1.37%。
2.资源优势明显。长江是中国水量最丰富的河流,水资源总量占全国河流径流总量的36%,居世界第三位。该区域还拥有储量大、种类多的矿产资源,以及众多旅游资源和农业、生物资源等,开发潜力巨大。该流域是我国最重要的工业走廊之一,布局了钢铁、石化、能源、汽车机械、电子、建材等一批高耗能、大运量、高科技企业。上海、南京、苏州、无锡、合肥、武汉、长沙、南昌、重庆、成都等城市在生物工程、航天技术、激光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工程、自动化技术等领域集中了相当数量的优势企业和技术研发机构。此外,长江流域大农业优势也很显著,沿江11省市的粮棉油产量占全国40%以上。
3.沿江经济社会发展给长江航道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长江是横贯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水路运输大通道。干线航道上起云南水富,下至江苏浏河口,全长2688公里,占全国三级以上航道的30.6%,是名符其实的黄金水道。近些年,长江航道通航条件不断改善,航行船舶趋于大型化,船型结构趋于合理,航道通过能力不断提升,促进了沿江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样,沿江经济社会发展也给长江航道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沿江聚集的近200家中国500强企业客观上要求长江水运加快发展,以保障船舶航行安全、缓解当前的运输压力、降低运输成本。据权威部门预计,到2020年长江干线年货运需求将达到20亿吨。
4.《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也特别指出,要在长江经济带培育世界级产业集群。即“以沿江国家级、省级开发区为载体,以大型企业为骨干,打造电子信息、高端设备、汽车、家电、纺织服装等世界级制造业集群,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长江口造船基地和长江中游轨道交通装备、工程机械制造基地,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培育知名自主品牌。在沿江布局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国家高技术基地和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推动石化、钢铁、有色金属等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沿江炼化一体化和园区化发展,提升油品质量,加快钢铁、有色金属产品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因此,长江经济带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将进一步提升,沿江省份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5.长江水运在一定时期内符合我国战略发展要求。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低碳环保已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我国也已制定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水运因其优势明显而倍受青睐。世界发达国家高度重视内河航道的建设与发展问题,并成立了专门的国际组织,如Smart River 21,致力于加强内河航道研究,促进内河航运发展。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长江等内河高等级航道建设,强化内河水运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基础和支撑作用。《国务院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国发〔2011〕2号)的出台标志着加快内河航道资源开发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全国交通骨干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长江水运在一定时期内符合我国战略发展要求。长江干线航道资源正处于黄金开发期,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高度重视长江干线航道发展与建设问题,为长江航道的建设提供了政策支持、资金保障。
四、经济新常态对我国外经贸政策带来的影响
2014年中央经济会议首次对经济新常态进行界定,明确指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新常态之“新”,意味着不同以往;新常态之“常”,意味着相对稳定,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长速度适宜、结构优化、社会和谐;转入新常态,意味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条件和环境已经或即将发生诸多重大转变,经济增长将与过去30多年10%左右的高速度基本告别,与传统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粗放增长模式基本告别。与经济新常态相适应,我国的外贸进出口政策也在发生着深层次的变化。“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将成为我国外贸进出口的新常态。因而,大型航企要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立于不败之地,必须重视我国经济新常态和长江经济发展战略对我国未来经济政策和外经贸发展带来的深层次影响:
1.伴随着上海、广东、天津、福建等自贸区的实施或批准,沿海发达省份将更多地发展高附加值经济,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将先行先试。沿江内陆省市将承接沿海粗放型经济的转移。特别是四川、重庆等人口大省将发挥人口优势,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2.长江干支线航道的疏浚和升级和航道基础设施等航道通航制约因素的影响进一步减弱,长江运能将进一步提升,沿江省市特别是内陆省市与世界经济的融合将进一步提速。endprint
五、伴随着政府最高层的密集调研和相关政策的不断出台,长江经济带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长江经济带将为大型航运企业的发展带来新机遇。相关建议如下:
1.在中国航运仍处于行业低谷、大型航运企业谋求业务发展新动力的背景下,长江经济带对航运版块的拉动效应予以重视。“完善全球海运网络”是《国务院关于促进海运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的我国海运七大任务之一,大型航企应将长江航运看作其全球网络的重要一环加以重视和推进。具体实施中应重视上海在长江至我国沿海、长江至近洋运输中的枢纽作用,重视重庆、湖北武汉两航运中心在长江运输中的节点作用,努力实现内河运输资源的升级发展以及江海一体化运输的不断推进。大型航企应充分利用长江黄金水道优势资源,积极参与并深度开发沿江、沿海和近洋航运市场,实现内河航运的可持续发展。
2.与政府大力推进长江干线船型标准化政策相结合,逐步淘汰现有落后船舶,适度超前建造符合国家引导方向的先进、高效、节能、环保的船舶。相关调研成果显示,目前不少航企采用单一船舶从长江中上游港口运至上海外高桥港区,再通过水上快巴或公路集卡运至上海洋山港,但由于三峡船闸等水域通行能力和中游航道“瓶颈”的制约,集装箱运输船舶吨位普遍偏小,航线上运营的集装箱船大部分都达不到经济船型的要求。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会议上也提出,要“推进内河船型标准化,研究推广三峡船型和江海直达船型”。企业应进行相关调研,统筹考虑,以节约总体运力成本。新运力的配置应有超前意识,避免资源的低水平重复和因不符合航道、节能、环保等强制要求过早强制淘汰而产生的不必要的浪费。
3.在危险品运输方面,应按有关政策要求,加快淘汰长江单壳危险化学品船舶,引进安全技术标准高的船舶,并通过兼并重组实现规模化经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推进长江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办函[2014]54号)明确提出,“推进长江危险品运输船舶结构调整,鼓励并加快淘汰长江单壳危险化学品船舶,引导安全技术标准高、符合节能减排要求的双壳危险化学品船舶进入运输市场”,“自2016年1月1日起,长江干线将全面禁止单壳化学品船舶和600吨以上单壳油船进入,危险化学品运输船舶标准化率达到70%。”国务院会议也提出,要“鼓励发展节能环保船舶”。伴随着该工作方案的实施,国家必将严格长江航运市场准入管理,提高危险化学品运输市场准入门槛。大型航企应充分利用现有优势通过兼并重组实现规模化经营,确立在长江危险品运输方面的良好形象及龙头地位。当务之急是,企业应抓紧利用国家有关政策调整期,对危险品运力进行淘汰或调整,以适应国家对长江的生态环保要求。
4.企业应针对11省市的经济特点和下一步的发展重点制订不同应对思路。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意义在于把开放的内涵放在更宽的视角中,实现了内与外、西部和东南沿海、山区和沿海、工业和农业等多个领域的无缝对接。随着《推动长江经济带转型升级指导意见》的实施,从国家层面部署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打造长江经济带,上海、重庆、湖北武汉的定位将发生变化。上海自贸区的制度创新举措取得的成效,也将进一步向沿江11省市推广。湖北武汉在建设航运中心的前提下,其在环保先行的理念下打造工业强市的思路不会动摇。长江经济带其余各省市也会依据各自的资源禀赋的差异制订不同的发展战略。在国家的指导下,沿江区域不同地区将有可能协调发展体制机制,打破行政区划“门户”,立足全局、统筹“落子”,通过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促进形成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另外,为吸引企业投资和实现现有企业的升级换代,11省市还有可能出台各种优惠政策。上述都需要加强调研,以使政策和改革红利能够及时惠及企业。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