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八拜之交到点赞之交
2015-05-13Terry
Terry
自古以来关于友情的故事有很多,古人还把最有名的八个友情故事归纳为“八拜之交”:管鲍之交、知音之交、刎颈之交、舍命之交、胶漆之交、鸡黍之交、忘年之交、生死之交。其实,八拜之交的出处来自这样一个“傲慢与偏见”的故事。
宋朝时,京城守备文彦博听说李稷为人很傲慢,就想教训教训他。有一天,李稷去拜见文彦博,文彦博故意让李稷等了很久,才慢悠悠地走出来说:“你的父亲是我的朋友,你就对我拜八拜吧!”古人很讲究辈分,所以,作为晚辈的李稷再怎么不愿意也只能忍气吞声地拜了八拜。
后来,人们就用“八拜之交”表示世交子弟谒见长辈时的礼节。随着语义的发展,八拜之交用来指结拜弟兄,也用来形容交情好到如同结拜弟兄一般的朋友。
最为风雅的交情,莫过于王子猷与戴安道。王子猷出身东晋第一豪门琅琊王氏,是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五子。这位公子哥有闲有钱有文化,玩世不恭,行为放荡,是有名的怪人。他在车骑将军桓冲门下挂职骑兵参军,但整天不问政事。而戴安道呢,博学善论,清高自恃。传说武陵王听说戴安道擅长鼓琴,就派人请他去王府演奏。戴安道听来人说完,一把将琴摔碎在地上,说:“戴安道不为王门伶人!”就是这样两位把权贵不放在眼中的“行为艺术家”,却互相看对了眼,成为了朋友,于是留下了“雪夜访戴”的故事:王子猷住在山阴时,冬夜一觉醒来,踱到院子里,四望皎然,想起左思的《招隐诗》,忽然想起戴安道,呼人备船,连夜向戴安道隐居的剡县进发,经过一宿飞驰,终于来到戴安道门前,他却说:“回吧!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最有名的不对称友情,要算李白和杜甫。他们相见那一年,李白四十四岁,杜甫三十三岁;李白已经名满天下,杜甫则刚刚崭露头角;李白恃才傲物,在朝廷待不下去,杜甫奔走于上流社会却不得其门而入……就这样,两人在洛阳相遇,落魄的北漂诗人遇上失意的明星文豪,互诉衷肠,一见如故。从那以后,李白成为杜甫诗中永远的身影,杜甫写下十多篇怀念李白的诗歌。而李白的回响并不多,他写给杜甫的诗只有三首,其中一首还是属于为杜甫的诗“点赞”的类型。
最喜欢互损的一对友人要算苏轼和佛印。佛印是金山寺的高僧,幼时有“神童”之名。他俩一个是蹭蹬文化人,一个是闲散出家人,都很闲,常在一起吟诗作对,互开玩笑。有一天,两人相约打坐,苏东坡问佛印:“你看我像什么?”佛印说:“像一尊佛。”苏东坡很得意。佛印问:“那你看我像什么?”苏东坡说:“像牛屎一堆。”说完哈哈大笑。佛印悠悠然答道:“佛由心生,心中有佛,所见万物皆是佛。心中是牛屎,所见皆化为牛屎。”苏东坡顿时哑言。又一次,苏东坡与佛印泛舟水上,苏东坡看见河边有一条狗正在啃骨头,他赶紧指给佛印看,颇为得意。佛印马上明白了苏东坡的意思,他随手把东坡题诗的扇子抛入水中。两人相视大笑。换言之,苏东坡骂佛印“狗啃河上(和尚)骨”,佛印回得更狠:“水流东坡诗(尸)”。如果说能自嘲的人才是有自信的人,那么能互嘲的朋友才可以说是对两人交情有信心的朋友,这也就是时下流行的“好损友”。
演绎出最有名绝交事件的一对友人要算嵇康与山涛。嵇康和山涛都是魏晋才子,两人交情深厚,契若金兰。不同的是,嵇康为人清高,嫉恶如仇,而山涛说得好听叫与时俯仰、和光同尘,说得不好听就是同流合污、首鼠两端。司马氏专权之时,山涛升官离任,向上司推荐嵇康接替自己的位置。他知道嵇康的清高品性,但他希望借此调和嵇康与司马政权的矛盾。哪知嵇康决不妥协,还写下《与山巨源绝交书》流传天下,一对好友就此分道扬镳。然而,嵇康在临刑前对儿子说:“巨源在,汝不孤矣!”在他眼里,山涛依然是可以托孤的生死之交!
不管是动辄有生死之义的八拜之交,还是今天拉近时空的点赞之交,变的只是沟通、交流的工具与方式,而不变的是“交乃意气合,道因风雅存”的交友原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