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负责发现丑和黑暗

2016-12-06○刘

莫愁 2016年10期
关键词:畸形摄影生命

○刘 创

我负责发现丑和黑暗

○刘创

上世纪70年代,当戴安·阿勃丝作为唯一女性,进入由男性组成的卓越的摄影家圈子时,比性别更显眼的,是她的取材与众不同。

她的镜头捕捉着丑陋的形象,作品常常充斥怪诞感、失落感。她被讽刺为“专门拍摄畸形人”,却又被称作摄影界的梵高。

她了解社会边缘人群的贫穷、粗陋和痛苦,却又非简单地宣扬这些。她想提醒人们:请看,你视而不见的真实。

“每按动快门一下,都该是一声警钟。”生于百万富翁家庭,戴安本不必如此辛苦。但出于女性细腻、柔软的心,她看到流浪汉,就心生困扰。她无法理解一个人怎样在桥洞下熬过寒夜,流离无依。

于是,11岁那年某个夜里,戴安背起相机偷跑出去。次日早上,她才跑回来,拉着保姆的手冲向洗手间,“我见过你在这里洗相片,快帮我把这些从机子里弄出来。”第一批照片,整整36张“乞丐夜睡图”。

自此,她流连于黑暗角落,记录扭曲、悲哀的画面。《中央公园里拿着玩具手榴弹的小男孩》中,瘦骨嶙峋的孩子,膝盖骨因下肢发育不良而突出。他惊恐地瞪大了眼,无声的脆弱中透着无力的挣扎。“畸形人有一种传奇的特质,就像神话故事里的人物,阻挡在你面前,逼你回答一个谜语……大多数人都惧怕痛苦与创伤,而畸形人已经通过了生命的考验。”

戴安的第一个作品展便遭受唾弃,展馆工作人员不得不每天花费大量时间,清除参观者留在作品上的口水。揭露社会的丑恶不公,让优势群体不舒服。艺术界称戴安的作品“不道德,反政府”。评论家诺曼·梅勒说:“她会颠覆人间天堂的印象,把西方社会置于不安定的动荡之下。”

可是,戴安固执地绕过了“发现美并宣扬它”的宗旨。“别的摄影师带给你美和甜蜜,而我的,只能带给人疼和耳光。”

这个女人,居然以相机为武器,与权势、主流为敌。人们拒绝她进入欧洲任何一个艺术馆,联名要求“所有杂志拒收戴安的作品”。丈夫阿伦不得不离开她,因为他在街上会被路人施以老拳。

严重的抑郁症来了。戴安很少再外出,出门用头巾遮住大半张脸,作品变得愈发暗色调,透着生命消逝前的不安和憔悴。

人们总以为艺术是以美为前提的,在戴安这里,艺术的真才是第一位。她以坚定的意识,从社会的上层望向下层,撕开美丽富有的外衣,把赤裸裸的黑暗贫苦昭示天下。然而,她与这个世界抗争了一生,再也不对艺术抱任何幻想。

1971年7月26日,戴安在家中打开煤气自杀,连一份遗书都没留下。人们发现她时,她衣衫零乱,面目却异常平静。看惯了死亡,死对于她,已经没什么可怕。

用生命捍卫无法撒谎的人生,令人们重新审视戴安。人们发现,她的特立独行,与什么主义、潮流、阵营无关,她只想探索人是什么,一切只是她“天真、生涩”的自然流露。可惜,当时的人无法理解这些影像,最终按照社会标签去诠释照片。

彩色摄影先驱皮特·特纳如此评价戴安:“在她照片人物无所畏惧的目光的逼视下,观众惧怕了、畏缩了。”摄影大师约翰·撒考夫斯基则说:“没有第二个人拥有她那样审视现实的眼光。”

(编辑赵莹zhaoyingno.1@163.com)

猜你喜欢

畸形摄影生命
平山病合并Chiari畸形1例报道
实时动态四维超声产前诊断胎儿畸形的临床意义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WZW—bewell摄影月赛
最美的摄影
We never Told Him He Couldn’t Do it我们从不说他做不到
摄影42℃展版
先天性畸形:矫治的最佳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