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站连续重力信号的差分方法原理及理论验证
2015-05-13徐伟民卢红艳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81
徐伟民 陈 石 卢红艳(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 100081)
台站连续重力信号的差分方法原理及理论验证
徐伟民 陈 石 卢红艳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 100081)
连续重力记录是包含高频微波、地球构造活动、潮汐分量、极移等多尺度多频段复杂信号的数据,通过对重力监测网中邻近台站的连续重力观测结果进行“差分”,可削弱日、月引潮力等远场信号影响,提高与台站区域构造运动等相关的近场信号信噪比,得到重力台站间连续重力的“段差”变化,获取区域重力场连续变化特征。
(1)数据预处理。日月引潮力引起的潮汐分量是连续重力信号的主要成分,同时观测数据中包含尖峰、突跳、阶跃及震动等干扰信号,采用ICET推荐标准潮汐预处理软件Tsoft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连续的重力固体潮观测数据。“漂移”是弹簧型重力仪数据记录中最为复杂的影响因素之一,由于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只采用线性拟合其趋势性,尽可能保留观测数据中的信息。
(2)理论潮汐分量计算。潮汐分量通过理论潮汐模型精确确定,首先基于台站经纬度采用Wparicet计算各站点潮汐参数,在此参数基础上通过MT80TW模型计算重力固体潮理论潮汐分量。该潮汐理论模型计算基于Xi Qinwen潮汐合成方法,可精确至3070阶,海潮模型计算提供tam1200和cet505等模型,并考虑极移等长周期因素影响,可得到精确的理论潮汐分量。
(3)气压负荷等影响改正。气压负荷影响的计算,可通过大气重力格林函数用离散褶积方法求得,亦可采用单负荷大气重力导纳值计算。
(4)“差分”连续重力变化。以邻近台站(通常300 km以内)同时段的连续重力非潮汐量为基础,对台站间时变重力信号进行“差分”,获取台站区域近场连续重力“段差”结果。
以川滇交界地区的昭通台和南山台两个台站为例(2012年1月1日至12月30日,hour值采样)进行理论验证和结果检验。首先,根据两个台站经纬度计算潮汐参数获得各自理论潮汐值,“差分”得到理论潮汐信号的连续重力变化段差(图1)。其次,以昭通台和南山台同时段同采样率的实测数据为基础,依次进行预处理、理论潮汐拟合、气压负荷改正,然后“差分”获得实测数据的连续重力变化段差。
图1 理论潮汐信号和实测数据的“差分”结果对比
理论潮汐信号的结果表明,“差分”方法能极大压制远场信号;实测数据的结果表明,“差分”方法能有效提高近场信号的信噪比。得出以下结论:
(1)通过连续重力原始数据预处理,对“漂移”进行线性拟合,并顾及大气负荷效应,同时基于高精度理论潮汐模型的理论值计算,是得到连续时变重力信号的必要步骤。
(2)邻近台站数据“差分”得到重力台站间连续重力变化段差,能有效提高近场信号的信噪比,得到台站区域重力场连续变化特征。
(3)“差分”得到台站间连续重力段差,一方面与区域相对重力网内台站段差进行联合解算,另一方面基于台站站点绝对重力结果控制。不同测量方法的重力数据融合,可得到区域重力场连续变化,进一步分析区域构造运动等地球活动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