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数学问题情境教学
2015-05-13邢美玲
【摘 要】数学问题产生于数学情境。培养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离不开数学情境的精心创设。数学情境的创设,其素材可以源于生活,源于数学自身,还可以源于其它相关学科。在此过程中,通过给学生呈现刺激性的数学材料信息,达到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发现欲,引起认知冲突,诱发质疑猜想的目的,使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在数学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的过程便成为学生的一种“数学化”的学习过程。
【关键词】数学问题;情境;创设;教学
一、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概念及必要性
(一)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概念
情境,即是具体场合的情形、景象。教学中的情境是知识产生或应用的具体环境。而问题情境是指个体自已觉察到的一种“有目的但不知如何达到”的心理困境。简言之,是一种具有一定困难,需要学生通过努力来克服,寻找达到目标的方法,而又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问题情境应具有三个要素:未知的东西,即“目的”;思维动机,即“如何达到”;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即“觉察到问题”,这就要求关注开发学生最近发展区。
数学问题情境, 就是数学教学过程中所创设的问题情境。数学情境问题是以思维为核心,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各种符合学生数学学习心理特点的情境问题,巧妙地把学生的数学认知和情感结合起来的情境。给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之中的机会,在于营造一个激励探索和理解的学习的情境,在于为学生有启发性的讨论情境。创设数学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的情感,使原本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并且受到思想品德的教育。
(二)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必要性
我国传统的中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只重视训练学生解答已经提出的问题,并要求学生按一定的解题模式去反复强化训练,而忽视了如何引导学生去发现和提出问题、去探索解决非常规问题,从而严重地影响了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推进新课程的过程中如何创设一个高质量的数学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的学习数学、深入的思考数学,促进学生数学修养的提高, 是我们不容回避的问题。
新课标建议。数学教学应结合具体的内容采用问题情境,要求数学教师学会创设问题情境的技能,即学会将数学知识的学术形态转化为教育形态。这说明在数学教学中仍单调地说教,机械地传授知识,是违背教学目的的。
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实际上就是以问题为思维的导火线,使学生的思维逐渐展开,层层深入。
第一是基于学生原有知识结构的问题情境,诱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使之成为学生建构良好的认知结构的有利契机。第二是基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的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自主建构成为可能。
二、教学中数学问题情境创设存在的问题
创设问题情境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的一个新亮点。它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更贴近学生的社会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经验,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体现数学学习的价值。然而,有的教师过于注重教学的情境化,为了创设情境可谓“冥思苦想”,好像数学课脱离了情境,就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就不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事实说明,教师辛辛苦苦创设的某些情境,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特别是一些低年级的学生,往往因为被教师创设的情境所吸引,而久久不能进入学习状态,脱离生活牵强附会,缺乏真实性违背认知原则流于形式。
三、教学中数学情境问题的创设原则及途径
现实性、趣味性和数学一致性应该是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基本原则。情境的现实性一般表现在2个方面:一方面,现实的问题情境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学习的对象,因而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有利于学生良好数学观的养成,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最大动力莫大于兴趣,因而,情境的趣味性也是问题情境创设的一个基本原则。
事实上,问题情境的数学一致性、现实性和趣味性也是现代课程理论的要求。现代课程理论有三大流派:学科中心论、儿童中心论和社会中心论。学科中心论要求教学内容符合数学学科本身的逻辑顺序,做到学习内容的数学性;儿童中心论要求学习内容符合儿童的认知实际,从而要求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那么如何创设情境,怎样创设才会更有意于教学呢?
教科书作为一纸文本同时呈现在学生和教师的面前,所以,她很自然的成为教师情境创设的第一来源。对教科书中所设计的教学情境,教师所应持有的态度是:既应认真研究其教学价值,不轻易舍弃;又不迷信教科书,大胆创新。在教科书中,教材编制人员已经创设了一定数量的问题情境,应该说这些教学情境都经过了编制人员的认真思考。面对这些情境,教师首先应该认真阅读教师教学参考用书,研究该情境的教学价值,在教学中将该情境的教学价值尽量充分地体现出来,而不要轻易舍弃教科书中的教学情境。
【参考文献】
[1]邬云德.“走向开放式教学”的教学设计[J].数学教学研究,2002,6
[2]段志君.巧设问题情境,实现认知结构的合理建构—读课例《众数、中位数》有感[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3,6
[3]汪秋萍.如何引发学生的数学思维[J].数学教学研究,1998,5
[4]刘吉存,孔令夯.引言教学的心理学意义[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2,12
【作者简介】
邢美玲(1986.6.20-),女,汉族,吉林省磐石市,学历:大学本科,研究方向:从事初中数学教学研究。职称:中教二级。
(作者单位:包头市第四十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