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文山地区壮族、瑶族等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的延续与发展研究

2015-05-13林明辉云南财经大学云南昆明650昆明理工大学城市学院云南昆明650

戏剧之家 2015年6期
关键词:文山瑶族壮族

林明辉,刘 晔(.云南财经大学 云南 昆明 650;.昆明理工大学城市学院 云南 昆明 650)

云南文山地区壮族、瑶族等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的延续与发展研究

林明辉1,刘晔2
(1.云南财经大学云南 昆明 650221;2.昆明理工大学城市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1)

文山壮族和瑶族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中具有丰富多彩民族传统文化的民族,具有众多独特的特色文化与传统民俗,做好其精神发展,文明建设和经济建设并重,对于寻求到更好的民族文化发展道路具有积极意义。

壮族瑶族文化;延续;发展

纵观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史,民族的兴衰与文化的繁荣和进步是紧密相连的。一个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是其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所在。中国在漫长的历史长流中积累了众多优秀的文化,但是随着众多外来文化的流入,我们的民族文化根基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这时,做好传统文化艺术的延续与发展就显得十分重要,也是建立和谐社会所必须关注的重点。云南省作为我国众多少数民族的聚居区,拥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与艺术,加强对这些传统文化的延续与发展的重视,能够更好的发挥民族特色优势,寻找出更加适合本民族发展的道路,下面我们以文山壮族和瑶族为例,分析一下云南边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延续与发展。

一、文山州壮族和瑶族基本情况

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山是云南境内壮族的主要聚居地区,也是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两个自治民族之一。作为文山境内分布最多最广的民族,壮族在全州八县均有分布,人口增长方面在建国后至今也得到了快速增长。因壮族多分布在有河、溪、井的坝区、河谷地区和靠山临水的丘陵地带,因此历史上壮族曾被成为“水边的民族”、“农耕民族”和“稻作民族”,在分布上也呈现大聚居、小分散、居地连片的特点,少数还保留着古代濮人部落的居住遗迹。

瑶族多分布在溪流密布,山青水秀,风景优美,气候宜人的地区,其称谓由于生产方式、居住条件、生活服饰等特点,历史上曾多次变化,在建国后,经过民族归系统称瑶族。现居住在州境内文山的瑶族主要有三个支系,自称“们”或“金门”的,他称蓝靛瑶;自称“孟棉”或“龙棉”的,他称大板瑶、角瑶;自称“秀”或“亚”的,他称山瑶、过山瑶。相较壮族,瑶族经历过封建和半封建社会,受分布地区自然条件和入境早晚差异,各地瑶族在经济和文化形态等方面也存在一定差异。在解放后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瑶族地区的生产力和生产水平均有所提升,开始融入市场经济轨道。受居住条件和生活习性影响,瑶族人除了粮食生产水平较为稳定外,在林果业、养殖业和加工业发面也有所发展,民族总体发展趋势较好。

二、壮族与瑶族传统文化艺术现状

(一)壮族传统文化艺术

壮族在历史上曾有过自己的文字,是全国23个有古代文字的少数民族之一。唐宋时期,部分壮族有识之士采用汉字记音、记义和汉字切合的方法,按照壮语习惯发明了具有形、声、义规律的土俗方块古壮字,有象形字、会意字、形声字等,用它记载民族的历史文化、天文地理、生活习俗、民情掌故。在广南、富宁、文山、西畴等县的壮族民间古籍中,以汉字、壮字混用的形式,记载壮族的历史与现状,自然与经济,政治与文化,许多古壮字至今仍珍藏在民间。流传下来的壮族文献古籍有《骨刻历算》、《鸡卜经》、《布洛陀经诗》等。壮族口头传说有《创世史诗》、《英雄史诗》、《爱情长诗》、《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

铜鼓、壮锦、乐器天琴、壮剧等也是壮族优秀的民族文化。铜鼓不仅是一种实用器物,同时也是一种精美的艺术品。它既有浮雕式的花纹图案,又有立体塑物,是雕刻艺术和立塑的综合体,是综合的艺术品,体现了壮族工匠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艺术水平。壮锦是壮族妇女独创的手工艺品,以棉纱为经,丝绒为纬,经线一般为原色,纬线用各种彩色,织成各种美丽的花纹图案。壮锦色泽鲜艳、织工精巧、质地松软、结实耐用。天琴是壮族最古老的弹拨乐器,至今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壮族的舞蹈有“舂堂舞”、“绣球舞”、“采茶舞”、“扁担舞”、“铜鼓舞”等,主题鲜明,舞步雄捷,诙谐活泼,感情逼真,极富感染力。壮剧是壮族舞台艺术形式,是壮族民间文学、音乐、舞蹈、技艺的综合性艺术,大体上可包括师公剧、北路壮剧、南路壮剧、富宁壮剧、广南壮剧、乐西土戏等六种,在民间文化中享有盛誉。

(二)瑶族传统文化艺术

文山瑶族民间珍藏的古籍,已发现的大体可分为历史、度戒、丧葬、教育、本命书、阴阳牒、历书、科技、中医草药、故事、创世歌、婚姻歌、祭祀歌、鸳鸯歌、信歌、新民歌16类,共150卷1000多万字。这些瑶族古籍,风格独特,绚丽多彩,具有历史性、资料性和艺术性,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祖国宝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具有瑶族风情的特殊乐器长鼓在瑶族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瑶族舞蹈多与宗教祭祀有关,其中最著名的是长鼓舞和铜鼓舞,长鼓舞主要流行于盘瑶支系的瑶族地区,1996年广西金秀坳瑶到日本演出长鼓舞,大获好评。瑶族人民精于织染和刺绣,他们用蓝靛和黄蜡在白布上染出精美细致的花纹,称为“瑶斑布”,这种精巧技术,曾在国内享有盛誉;织绣的花纹图案主要有挑花、织花和绣花三种,明清之际就曾有“用五色绒,杂绣花卉”的记载,这种精美的手工艺品在改革开放后作为重要的旅游资源被开发。瑶族的编织工艺,主要有竹筐、竹篓、竹箩、竹帽、藤箱、藤夹等,雕刻艺术,主要有门匾、烟盒、吊楼,以及神像、神龛,以茶山瑶的水平为最高。盘瑶、蓝靛瑶和部分茶山瑶青年成年时,必须举行一次“度戒”仪式,举行仪式时,据说要翻云台、上刀山、过火海等,历尽艰苦考验,发展到现在,其中许多内容已经成为一些瑶族地区民族风情旅游表演的保留节目。在传统体育节目方面,抢花炮、抢柚子、打陀螺等体育项目也非常受欢迎。

三、传统文化艺术的延续与发展

(一)挖掘和保存传统文化精髓

文山地区壮族和瑶族少数民族文化具有非常强烈的原生态文化特色,我们要努力挖掘濒于消失的少数民族原生态载体,真实记录保存下少数民族璀璨的文化,并以多种形式和载体发展下去。文山地区濒临消失的少数民族文化主要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包括濒危民族语言文字、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与游艺、传统礼仪与节庆、传统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知识与实践、传统医药、民族传统文化延续区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延续工作要以州文化局为主,地方政府为辅。要对文化局工作人员加强教育与培训,广泛开展多种形式和类型的民族文化遗产调查、收集工作,申报立项,引起国家和地方重视。地方政府可成立传统文化延续项目培养传统民族艺人,实现技艺和文化的发展,配以多种奖励措施,加强对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视和延续力度。在宣传工作中,强化民众对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发展历史的认识,培养其民族历史自豪感,并从中获得动力更好的完成文化的延续与发展工作。

(二)加强文化溯源研究,做好延续与发展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关于壮族和瑶族的部分民族文化就已经做了基础性整理,我们要在这个良好的基础上,联合文化局、古籍办等结构组织力量抢救古籍文化,进行整理和出版,在本土多培养一些民族学者,以便更好的完成整理和出版工作。以此同时,我们还要多渠道多项式挖掘、延续、发展与展示文山少数民族的原生态文化。近几年,随着国家和政府对于延续少数民族文化问题的重视,众多媒体都加强了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关注力度,比如2008年,由多家影视公司和电视台及州政府共同合作拍摄的壮族文化电视系列片《丽哉勐僚》上市,填补了中国少数民族影视族群志的空白,其中《竜》一集,揭示了壮族的原生宗教文化和壮族的生态观,这对于宣传、发展壮族文化有着积极意义。2008年州庆期间,中央电视台在文山录制《见证与畅想》、《世外桃源》等纪录片,在央视节目播出,提高了文山的知名度,充分展示了文山少数民族原生态文化。我们要结合史料和已有成果深入研究,力求对文山壮族、瑶族文化的内涵进行深入阐释,促进对文山少数民族的社会历史、文化源流追溯研究及发展与延续工作。

(三)少数民族原生态文化建设三结合

在延续与发展工作中,将少数民族原生态文化的挖掘延续与少数民族村镇的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将少数民族原生态文化的延续发展与少数民族村镇的资源开发相结合,将少数民族原生态文化的发展展示与少数民族村镇的经济发展相结合。州级政府要在少数民族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基础上,加强民族文化生态村的开发和文明建设,探索资源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道路,结合民族实际发展情况,走最优的发展道路,比如麻栗坡县瑶族的老山第一村、马关县阿峨民间艺术之乡、文山县的姑娘寨、富宁县坡芽壮族文化生态村等,都是运作较为成功的村寨。目前,广西民族文化开发其实已经踏出脚步:如诗如画、永不落幕的山水实境演出“印象·刘三姐”等一批民族文化品牌都已经走上了产业化经营发展的康庄大道。包括靖西绣球、阳朔画扇等大批民族文化传统工艺产品已经行销世界。

(四)多方面合力共同促进延续与发展

我国的少数民族文化是整个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延续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关于延续与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国家曾经下达重要政策,主要有以下四种措施:制定法律,用法律的手段延续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设立延续少数民族文化的机构和设施,使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有一个重要的载体;培养人才,包括各种大学、艺术院校培养的从事少数民族文化研究的专门人才,也包括培养对少数民族文化起发展作用的民间专业人士;对那些濒临湮灭的少数民族文化进行抢救。这四种措施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层面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延续与发展进行了指导和提示,也是文山壮族和瑶族在延续民族文化传统中应当遵循的重要指示和必然要走的发展道路。

总之,在世界不同民族的文化沟通和交流的过程中,延续好自己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做好新时代的发展,对于焕发新时代下民族文化精神魅力具有积极意义,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文化产业和其他经济产业的发展,对于民族文化的延续和发展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1]尹毅.少数民族文化建设的着力点[N].云南日报,2003-07-02(C04).

[2]朝克.中国的濒危民族语言文字的延续及学术价值[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9(04).

[3]赵冬菊.民族民俗文物抢救刻不容缓[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07(03).

[4]王德华.省政协对我省少数民族文化发展与延续进行专题调研[N].云南政协报,2007-06-20(001).

刘晔(1980-),云南昆明,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管理设计、教育学方向。

K892.24

A

1007-0125(2015)03-0284-02

林明辉(1978-),男,云南财经大学人事处副处长,讲师,博士在读,研究方向:政治经济学领域的中国政治经济改革方向;

猜你喜欢

文山瑶族壮族
诗与象
诗与学
瑶族织锦
壮族嘹歌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The Mountains Sing—But for How Much Longer?
东南亚瑶族研究回顾
瑶族舞曲
“壮族三月三”来对山歌
读瑶族经典 为盘护正名
Holocene paleoearthquake activity along the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 ruptures of the Beichuan and Pengguan faul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