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审美的兼容性与倾向性——《红楼梦》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赏析

2015-05-13董方红

戏剧之家 2015年6期
关键词:宝黛含蓄贾府

董方红

(辽宁科技学院 人文艺术学院,辽宁 本溪 117000)

在《红楼梦》中,初见凤姐和宝黛相见的写法迥异,前者热烈,重锣响鼓开场亮相,后者则遥设伏笔、层层润染、语犹未尽,一个显赫张扬,一个含蓄委婉,极富张力。这一显一隐,一方面各自适于人物身份和个性形象,二者兼美;另一方面以中国传统美学中崇尚含蓄蕴藉论,又暗含曹雪芹对人物的情感倾向。体现出审美的兼容性和倾向性。

黛玉进贾府,虽“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但对贾府的富贵气象、豪门气度,都能处之泰然,不在话下。倒是后院传来王熙凤的笑声时,心下惊异,“纳罕”不已。这是曹雪芹给王熙凤出场戏安排的一个响亮的叫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众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连黛玉这位远道而来的客人,也“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王熙凤如此表现,以黛玉的陌生人眼光观之,的确放诞无礼。但无人敢于指责,更万万不敢效仿。唯一有资格指责她的贾母,反倒闻声而喜,暂抛失女之痛而开起玩笑来——黛玉此时心中之惊异恐怕更甚于先前。

之后的几句日常语,尽显王熙凤巧于辞令,八面玲珑,聪明机敏,深谙世故。一句句“只管告诉我”、“也只管告诉我”,既热情殷勤,又显示她在贾府不可小觑的权力。

而宝黛相见的场景,则大异其趣。宝黛来历在第一第二回就由说书人和书中人演说了一番:宝玉本女娲炼五彩石中的一快顽石,已通了灵性,因无才补天,下凡遭劫历世。在世俗人眼中的宝玉,“有时奇谈怪议”,性情古怪,行为特别。而宝黛相见之前,又安插王夫人语评价宝玉,实乃“孽根祸胎,混世魔王”,这样,外人给黛玉也给读者塑造的宝玉就是个令人不屑的“惫懒人物,懵懂顽童”。

黛玉则是绛珠仙草,受了神瑛侍者的雨露滋养,幻化人形,因未酬灌溉之德,五内郁结一段缠绵不尽之意。第二回,借贾雨村之口赞美这位女学生。第三回黛玉才正式露面。这回虽以黛玉为核心,然而贾府的恢宏豪奢,上下人众纷杂出现,更有凤姐光华四射的峥嵘,使用在黛玉身上的笔墨显得素淡朦胧,人物形象隐约可见:寄人篱下,身体怯弱,才高思深,眼明心细,娴于辞令,言谈不俗。

宝黛相见,各以自己的眼光审视对方,才向人物的本真接近。然而作者仍然隐约含蓄,意味深长:正当众人的评论在黛玉的脑海中形成惫懒人物懵懂顽童的印象时,宝玉出现在黛玉面前,使黛玉一见之下“大惊”:“面如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而此时,作者也借宝玉眼细看黛玉形容:两弯似蹙非蹙柳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接着说“好像见过”、“何等眼熟至此”。分明言黛玉心中之宝玉。“大惊”、“眼熟”背后有多少文章,作者却一笔略过。

见过之后,作者将宝黛混在众姊妹,问名取字,笔墨闲散。宝玉摔玉是件大事,可也是常事,而且众人一同忙乱,并不突出宝玉。似乎是不经意的平平叙事,然而也正见曹子的功力与大家风范。但曹子的倾向所在还是在不动声色中显现了。极俭省的文字,却极富张力。我们重新来看宝黛初见时的“大惊”、“眼熟”。黛玉之惊,一惊宝玉形容面貌与“惫懒人物”相去甚远,更惊在“好像见过”、“何等眼熟”上,而且这是宝黛共同的感觉。这一笔极为隐约,又极富张力:第一,渲染了三生石畔旧相识的神秘色彩,是他们共同的神话背景。第二,黛玉心中的宝玉(包括宝玉心中的黛玉)全无关乎众人的评议,他们原本就是同属另一个世界——超脱世俗的性灵世界,这是二人共同的心理性情背景。第三,“眼熟”是黛玉的直觉感应,到底怎样,恐怕也还在朦胧之中;读者可是全不知晓,只被激起更大的悬想:背后不知藏了多少故事。这是作者有意铺陈,刻意的渲染,埋下一条长长的线,而“眼熟”的内涵,作者要徐徐的铺陈演绎,读者要慢慢索解品味。

中国传统审美中首先包含着作为文化主脉的儒家成分。在王熙凤出场的场景中,小说用浓重的笔墨描绘了不让须眉的巾帼英雄。但在风格迥异的宝黛相见中,则展示了小说另一种审美倾向:人物的前世仙缘的虚化背景、层层铺垫欲语还休的含蓄写法,转向人物的个体的性灵体悟的超现实世界——中国传统美学含蓄美的典型体现。小说的丰富性正由于这种审美的兼容性,其中含蓄蕴藉的美学风格更得偏爱。

[1]周汝昌.《红楼梦》与中华文化[M].北京:中华书局,2009.09.

[2]文池.思想的魅力[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1.01.

[3]陈志椿.中国传统审美文化[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01.

猜你喜欢

宝黛含蓄贾府
含蓄三义
阅读《红楼梦》“宝黛参禅”的感悟
《红楼梦》说唱的典故使用与宝黛爱情的民间接受*——基于弹词开篇、木鱼书、子弟书的研究视角
王士禛 汉诗에 나타난'含蓄'의 미학
从信息修辞学看宝黛爱情悲剧的原因
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例谈小说教学方法
尤三姐柳湘莲的关系在宝黛爱情中的象征意义
憧憬含蓄是一种收藏
从工具性和人文性角度解读《林黛玉进贾府》
王夫人“点头不语”有深意——品读《林黛玉进贾府》中的一个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