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中国传统民歌改编现象的思考

2015-05-13付立志贵州省工程应用技术学院贵州毕节551700

戏剧之家 2015年6期
关键词:流行歌曲民歌传统

付立志(贵州省工程应用技术学院 贵州 毕节 551700)

对中国传统民歌改编现象的思考

付立志
(贵州省工程应用技术学院贵州 毕节 551700)

民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脉和文化记忆。无论是传统民歌还是改编民歌,都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己的文化元素和精神信仰,都是值得大力弘扬和传唱的。本文通过对民歌发展现状、民歌改编利弊的分析及民歌改编走向的思考,找出民歌改编的成功案例,揭示了民歌改编应遵循的原则和宗旨。同时经过改编,使传统民歌被赋予了新的色彩和特征,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力。

民歌现状;民歌改编;民歌创新;民歌出路

一、民歌改编的社会原因

民歌是中华民族的一种古老文化形式,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实践中积累形成的文化载体,它分为山歌、小调、劳动号子三类。由于我国民族众多,幅员辽阔,民歌资源十分丰富,上至七旬老翁下至学龄儿童都能随口唱上几句。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迁,尤其是在电子娱乐文化和流行商品文化的巨大冲击下;当今社会,民歌对于广大青少年而言,已是过去时代的娱乐形式,喜爱的人不多。有些现代感很强的年轻人只喜欢快节奏的流行歌曲和电视音乐之类,更别说传统民歌了。针对这一现象,有些有识之士开始将现代音乐的技巧融入到民间音乐中去,求新求变力使民歌艺术焕发出时代的新鲜气息,于是民歌改编的现象出现了。

二、传统民歌改编的社会发展现状剖析

(一)民歌的现代演绎。从上世纪末叶开始,通俗音乐逐渐走进了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从中国台湾早期的校园民谣到红极一时的粤语流行金曲,以至于上世纪90年代还一度出现了大繁荣局面,出现了很多杰出的音乐人和通俗歌手,如周华健、毛宁等,作品如《花心》、《涛声依旧》等,流行乐坛可谓群星璀璨、作品众多,这与当时杰出音乐人的高质量创作有很大关系,如台湾的罗大佑、小虫;内地的李海鹰、付林、高晓松等。

然而随着电子音乐的冲击尤其是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商业利益的驱使,一些音乐人变得浮躁起来,和声、编曲的丰富性下降,旋律感不强,歌词内容贫乏,全靠包装和炒作,流行也就变得昙花一现。同时,可喜的是一些音乐人士已经认识到这一点,并开始蜕变,于是出现了对传统民歌的重新演绎,借助流行音乐创作技法使民歌得以更好地传播,而不至于在现代文明的滚滚洪流中被遗忘。这方面杰出的作品有韩红的《家乡》、崔健的《南泥湾》、腾格尔的《天堂》、那英的《为你朝思暮想》等等。这些民歌的重新编曲、配器、翻唱给流行音乐带来了一股清新的气息,也使古老的民歌文化得以具有时代性和流行性而更好地传承。

(二)民歌改编的钢琴曲。市场上以民歌为蓝本改编的钢琴曲数量众多,如林光璇创作的《民乐情缘》和刘智勇编写的《世界民歌钢琴公式化即兴伴奏》,经过重新编配和适当的旋律改动,融合了时尚流行的气息,很快被青少年甚至老年朋友接受,这种不破坏民歌原意蕴和风格的改编让民歌变得动感、亲切起来。

在我国创作改编的钢琴曲中最著名有《黄河》钢琴协奏曲,改编后的《黄河》,进一步体现了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精髓,把民族音乐带入一个崭新的世界。

三、民歌改编的利与弊

(一)民歌新唱的益处。民歌的特点是表达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意志、要求和愿望,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时代性。现如今我们的传统民歌音乐文化受到欧美、日韩、网络流行音乐的强烈冲击,正在逐步失去大众市场,而且由于我国民族众多,各民族民歌都有各自的特点,演唱时不够上口,导致许多年轻人宁愿去听一些简单的通俗歌曲,也不愿意听内涵丰富的民歌,故而使现在的年轻人缺少对民歌了解的积极性;他们认为民歌都是比较庄重而严肃的,许多优秀的民歌就渐渐被大家所遗忘。

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民族同胞在生产和生活中创造了大量形态各异、色彩斑斓、饶有韵味的民歌,为了使其能更好地得到传播和传承,必须注意传统民歌和重新改编创作的新民歌的有机结合。近年来,我们在央视的“青歌赛”和“民歌中国”等栏目中看到或接触到了大量的传统民歌和重新改编创作的“新民歌”,听起来是那样的清新甜润,让人有如沐春风之感。所以民歌的改编翻唱,用古朴的音乐元素加上国际前瞻的作曲技法将会对传统民歌的传承与传播产生积极影响。

专辑《二月里来》是民歌新唱的一个很好的版本,其中的曲目清新自然又不失民风意蕴。作曲家经过重新编曲和配器,歌手以全新的民通唱法演绎,给人带来前所未有、耳目一新的感受。如歌曲《大海啊,故乡》用钢琴和弦乐来衬托人声,重点突出了歌唱的情绪渲染和和声感受,从而很好地体现了游子对母亲的深深依恋。又如歌曲《二月里来》则大胆地运用了民谣风格的配器手法,抒情轻快的曲风加上独特的效果音更是让人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并唱出了欢畅淋漓的感觉,深受广大听众的喜爱。

(二)民歌新唱的弊端。民歌的“新唱”、“翻唱”作为一种全新的演绎方式,它采取的是娱乐产品生产的模式,即高度的商品化、传媒化、速成化、快餐化。这种方式在找回一部分听众的同时,也存在艺术内涵上的缺失。当流行歌曲作为一种潮流涌入市场时,也就进入了杰姆逊所说的“商业化逻辑”之中。于是流行歌曲借用了几乎一切宣传媒介,包括广播、电影、电视、报刊、网络、磁带、光盘等载体,使其高度传播化、流行化,使很多观众先闻其名后闻其声,由于创作时间短、内容肤浅甚至低俗、制作过程粗糙导致流行歌曲在大众媒介的推波助澜下泛滥成灾,艺术价值无从谈起。如一首江苏民歌《茉莉花》就有周彦宏的《又见茉莉花》版、梁静茹的《茉莉花》版等几个不同版本。歌曲原本是赞美花儿本身的纯洁无暇,而现在却变成了直白大胆的爱情小调,原来歌曲的意境和韵味已经荡然无存。再如,四川民歌《康定情歌》也有好几种版本,如黑鸭子组合版、张惠妹摇滚版等。尤其张惠妹的摇滚版已经违背了歌曲原有的悠长、舒缓的意境,而变得不伦不类,娱乐性严重掩盖了歌曲的艺术性,此做法实不可取。

综上所述,民歌改编还是要在遵循艺术至上的美学原则下,适当兼顾娱乐性,这样才能传承好和发展好我们的民族音乐文化。

四、传统民歌的出路及关于民歌改编的思考

(一)借鉴及分析流行歌曲的创新。要走在时代浪尖的广大青少年喜欢民歌并传唱学习民歌,我们可以借鉴流行歌曲创新的一些方法对民歌进行改编。

1.在民歌改编中加入“民族化元素”、“中国化元素”,例如周杰伦的《双节棍》、《青花瓷》,焦恩俊的《中国功夫》,伊能静的《江山如此多娇》,林俊杰的《江南》等,都充分表达了我们的民族精神,让我们在聆听这些歌曲优美旋律的同时,感受到了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2.在流行歌曲中加入“戏曲音乐元素”,例如陶喆的《苏三说》、周杰伦的《发如雪》、陈红的《长安街》、陈升的《北京一夜》等,就运用了京昆戏曲音乐元素。这些歌曲在保留民族文化的同时又体现了流行具有的时代意义,使得这些歌曲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并深受人们喜爱。

3.在流行歌曲中加入方言说唱,例如周杰伦的《爸,我回来了》加入了中国台湾客家方言,《我的地盘》则采用了北京方言儿化音的咬字方法,可谓是完美结合。

以上都是一些非常好的作品,为什么这些作品能够如此出彩,正是因为词曲家的大胆创新以及演唱者数一数二的专业水平使得这些歌曲红遍中国。

(二)关于民族歌曲改编的思考。随着时代的发展,许许多多的民族歌曲都被一些优秀的音乐人士所改编。例如《玛依拉变奏曲》,此曲是由中国音乐学院青年教师胡廷江以哈萨克民歌改编创作的叙事抒情歌曲,以原版民歌《玛依拉》为基础,加上变奏的曲式在内容和情感上充分展示了哈萨克民族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和憧憬。作者在原有的音乐素材当中加上了欢快的节奏和旋律,进行了合理的改编,最大的特点就是运用了花腔唱法,使此曲更加活泼欢快。此歌曲为3/4拍,运用了变奏曲式进行了2次变奏,带有舞曲的性质,此曲改编得惟妙惟肖,受到许多声乐教师和音乐专业人士的青睐。

近期由湖南卫视推出的《我是歌手》这一栏目备受观众喜爱,许许多多的明星都纷纷赶来参加,使观众大饱眼福,节目中也出现了许多改编歌曲,例如:在一期节目当中,由张杰改编的歌曲《可爱的一朵玫瑰花》惊爆全场。此曲在原有的特点上改编成爵士风格,使这首歌曲内容更加丰富,吸引眼球。《可爱的一朵玫瑰花》原名《都达尔和玛利亚》,这是一首家喻户晓的哈萨克民歌,电钢琴、合成器模仿的风声、打击乐器的几声简单前奏,引入深情的歌曲,讲述了一个叫都达尔年的轻人追求一个叫玛利亚的女孩的爱情故事,此曲温柔缠绵,富有深刻的意境。此歌曲在张杰这位艺人的改编下充分展现了另外一种特色,这就是创新带给我们的视觉与听觉的全新感受。

通过以上的例子我们不难看出,在中国传统民歌的曲调中加入新的音乐元素,唱法上采用通俗唱法,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底蕴,结合流行的包装和推介不失为传统民歌获得新生和辉煌的不二法宝。民歌改编这种形式是好是坏,应该从民歌本身的文化内涵和母体价值来看。既要有利于传播又不能在现代文明的大潮中迷失;既要积极地借助流行歌曲的传播载体和演绎手法,又不能使歌曲的情感内涵产生漂移,既要使民歌的音乐风格保持清新甜美、自然淳朴,又要具有细腻缠绵、柔美与妩媚的流行特征,这应是民歌改编的宗旨和灵魂所在。

总之,在民歌改编,“土”与“洋”、“传统”与“现代”这样漫长而复杂的博弈中,要让传统民歌占据广大年轻人的心灵,是我们每一位艺术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使命,这更需要我们用平和的心态、发展的眼光去对待民歌改编这一新生事物,愿有更多更好的民歌改编作品带给我们更多、更美的艺术享受。

[1]张子辉.对现代流行音乐歌手翻唱中国传统民歌的思考[J].人民音乐,2003(4).

[2]袁颖.中国民间歌曲对新民歌音乐发展的影响[J].音乐生活,2005(10).

[3]丁先红.质疑“新民歌”、“新民乐”[J].人民音乐,2002(8).

[4]黄昌海.音乐文化导论[M].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2008.

[5]储望华.谈钢琴独奏曲《茉莉花》的改编[J].钢琴艺术,2005(10).

[6]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

[7]沈湘.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

[8]施敏.解析新编民歌《蓝花花》及演唱[J].云南: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2).

[9]向乾坤.浅析中国音乐作品《蓝花花》的文学欣赏[J].作家杂志,2008(1).

J642.2

A

1007-0125(2015)03-0124-02

付立志(1963-),男,1992年毕业于贵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现在贵州省工程应用技术学院任教,声乐副教授,研究方向:声乐教学、民族音乐学。

猜你喜欢

流行歌曲民歌传统
改革开放以来流行歌曲的正能量表达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藤县水上民歌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穿花衣 唱民歌
《打支山歌过横排》——“流行歌曲中的中国民歌”之十五
《摘葡萄》——“流行歌曲中的中国民歌”之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