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抚琴弄弦,唤醒民族记忆
——浅谈刘天华的音乐创作风格

2015-05-13董霞妹河南大学艺术学院河南开封475001

戏剧之家 2015年6期
关键词:刘天华国乐音乐创作

董霞妹(河南大学 艺术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抚琴弄弦,唤醒民族记忆
——浅谈刘天华的音乐创作风格

董霞妹
(河南大学 艺术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刘天华是我国杰出的民族音乐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二胡与琵琶演奏家,其音乐思想受到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在演奏与创作方面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本文对刘天华的音乐创作风格进行了剖析,并解释出其音乐创作中的民族精神内涵。

改进国乐;创作风格;虚籁

刘天华先生的音乐创作中西兼容,不拘一格,有着鲜明的民族特征。其中改革国乐是刘天华先生创作的核心。

民国初年,中国民族音乐发展垂危,天华先生见此情形,决心进行国乐改进,然而,复古守旧或是完全西化是改进过程中的一大难题。先生认为,中国传统器乐发音纯正,但西方理论又十分规范多样,各有长处,他主张:“必须一方面采取本国固有精粹,一方面容纳外来潮流,从中西的调和与合作中打出一条新路来,然后才能说进步二字。”既要守住自身传统,又要吸取西方音乐精华,要想进一步拓宽国乐发展空间就必须把我们的国乐之精粹发扬到世界,经受历练后的民族音乐才是真正的中国音乐。刘天华先生对于国乐改进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改良乐器

为拓宽二胡的演奏力和表现力,先生对二胡的制造材料、技术进行了改良与定制,调整了两根弦的音准,增加了把位。

对琵琶的改革更是思维大胆且恰到好处。《刘天华致力改革民族乐器始末》中有一段对先生琵琶改革的详细叙述。文中说:“对于这样一件公认的已定型的传统民族乐器,天华仍敢于从其形制,演奏技术直到用弦粗细等方面再进行一系列改进,使琵琶的音域更扩大了,音色更优美了,尤其是在原来四相八品的基础上改革成六相十三品的十二平均律琵琶,采用活动品位装置后,仍可按传统的自然律演奏,又可按十二平均律演奏,在转调的性能和表现力上又大为提高,使这件古老的乐器更加焕发出夺目的光彩!”先生利用十二平均律,并在此基础上增加品、项,使琵琶有了准确的音准,且能演奏半音阶。这一创新之举,正发扬了我国传统民族音乐,对于民族器乐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二、乐曲创作

“调和中西,发扬传统”是刘天华先生作品的一大特点。天华先生在其短暂的一生共有十二首二胡曲,《病中吟》、《光明行》、《良宵》、《月夜》等,三首琵琶曲,《虚赖》、《改进操》、《歌舞引》。

二胡曲《病中吟》是先生的第一首作品,也是先生不拘一格、糅合中西音乐创作风格的首次体现。作品乐句丰富,长短相间,好似中国宋词的长短句,平仄有度,像在倾诉着什么。结构形式近似西方的三段体结构,首段如泣如诉;中段情绪变得紧张起来,速度加快;第三段是再现段,有无奈和感叹之感;尾声是一段急促的快板,采用了西方的大跳、级进等手法,在激愤中结束。乐曲段落划分有致,节奏富于变化,灵动活力,在指法上借鉴小提琴的技法,运用了吟音、滑音、颤音等。这首乐曲以传统音乐与民族思想为主线,将西方音乐技法融入,中西兼容,开启了二胡独奏音乐的创新道路。大胆的音乐创作风格使这首乐曲成为1993年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举办的“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评选中的优秀入选作品。

《虚籁》是刘天华先生所创作的一首琵琶独奏曲,乐曲因其独特的演奏技巧及音乐风格成为近代琵琶曲中的经典曲目。乐曲简朴动人且富有深意,每个音符都有其意蕴所在,每个段落都有音乐与内容间的微妙变化。

虚籁,虚无和天籁,有“大音希声”之境。乐曲不同于《十面埋伏》、《霸王卸甲》那些具象的、场面感十足的文武大曲,偏重意境,加入想象并结合现实,储备力量爆发于指尖,将所有情绪化作音符,干净地落在琴弦之上,迸发出蓄积已久的情感。这样一首安静却颇有内容和精神的乐曲同时影射着先生的一生。先生一生淡泊,忙忙碌碌却是为国乐发展和民族精神的传扬。正是这种简单朴素的思想和对民族精神的沉着与执着,才有了这样一首极具个人风格和民族精神的乐曲。这首乐曲内容丰富,融合了多种乐器技法。明朗的主题段落用轮指和弹挑技法,以音点演奏音线,模拟二胡弓不离弦之感;中段借鉴了古琴上的绰、注,并运用左手的吟、打、带、泛音等,给人以一种古朴之感,增加了琵琶的音色和内容表现力。乐曲结束在左手的带弦,深远而悠长,营造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氛围。

刘天华先生精于多种乐器,掌握很多传统音乐及西方音乐的理论技法,并将其巧妙地用于创作之中。《虚籁》是他融合了多种传统乐器的指法技巧,加之鲜明的中国特征和强烈的民族精神创作而成的一首极具民族性的天籁之声,集中体现了先生朴素而创新、简单而深刻的音乐创作风格。刘天华先生的音乐作品不仅是音乐,更是一种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需要我们这一代去传扬,用音乐向世界传递中国文化,展现我们的民族精神。

[1]孙继南,周柱铨.中国音乐通史简编[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3.

[2]明言.中国新音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2.

[3]沧浪云.民国音乐人[M].北京:团结出版社,2010.

J604

A

1007-0125(2015)03-0078-01

董霞妹(1990-),女,河南大学艺术学院在读研究生。

猜你喜欢

刘天华国乐音乐创作
江苏常州市歌舞剧院—国乐现场《听见·大运河》
诗韵二胡,国乐传承
姚晨琴歌四首《云·山·风·松》音乐创作初探
刘天华音乐美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思考
戏曲音乐创作应把握的三重风格——以朱绍玉戏曲音乐创作为例
中国近代报刊中刘天华音乐史料钩沉
从两篇音乐创作评论引发的思考
托布秀尔音乐创作简析
国乐改进
On Musical Forms —— One of Presentation of the Social Ide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