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5-05-12孙丕芳
孙丕芳
【关键词】 经典诵读;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2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06—0084—01
国学是一个非常大的概念,顾名思义就是“中国之学”,一切中国本土的学术文化都算国学。因此,在儿童时期进行经典诵读,在人的一生中有非常深远的意义,其会在儿童幼小的心灵中产生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效果,可以培养儿童仁义、敦厚和高尚的人格,会点燃儿童创新思维的火花,从而形成高远的智慧,优秀的人格,使儿童更文雅,更具文化气质。
一、经典诵读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经典诵读的时间无法保证。在经典诵读过程中,超过一半的教师表示没有具体的、整块的时间进行经典诵读。由于学校授课时间有限,教师能够利用的经典诵读的时间少且分散,教师要进行经典诵读就只能靠自己寻找时间。
2.教师自身的文化修养不高。教师自身的文化修养决定着其对课程的理解与认识,决定着其能否应用娴熟的教学技巧,吸引学生的眼球,或者应用自身对经典诵读的热爱,去感染学生,培养学生,引领他们成功走向阅读的殿堂。从教师受教育的程度来看,多数教师毕业于中等师范学校,阅读作品有限,内存储备不足,文化底蕴欠缺。
3.经典诵读评价体系不够完善。经典诵读评价主要是以学校的集体专题汇报演出为主,以班级活动中穿插经典诵读的表演为铺,其他的评价活动非常有限。学校抽查是为了完成规定的任务,教师的评价也主要是检查背诵,但这种评价方法对于活泼好动的学生显得枯燥、乏味。小学生对事物的关注是需要新鲜事物刺激的,重复缺少变化的评价方法只会削弱学生对经典诵读的兴趣,影响诵读的效果。
二、有效实施经典诵读的对策
1.精选内容,开发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对小学生进行经典诵读的教育,选取恰当的经典诵读的课程内容是非常重要的。选择的教材既要符合文化传承的作用,又要符合当今师生学习的实际,如《论语》《龙文鞭影》这类教材要节选。在教材的选择上还要注意区分学段,要分成两个阶段进行选择:第一阶段注重集中识字,主要教材是《三字经》《百家姓》等启蒙读物;第二阶段是进一步识字,为读写训练打下基础,在教学上注意让学生开始熟习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学一些必要的常识,所用教材主要以轶闻典故、各科常识、历史知识为主。
2.保证充足的诵读时间,固定诵读量。时间是学习的保证,是诵读的基本要求,没有时间的保证,一切将成为空谈。要想提高语言能力,必须大量阅读,只有在庞大数量的反复撞击、反复刺激下,经过日积月累,学生的知识储备才会厚积而薄发。所以,诵读的时间一定要固定。每周两个早读读20分钟左右,每周必须安排1节固定的诵读课,每日进行5分钟名句诵读赏析活动,每天在家进行30分钟诵读。同时,学校应按照年级一个月安排一次诵读展示活动,为诵读兴趣浓厚的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总之,每天保证有大约30分钟左右的时间来进行经典诵读,才能在根本上促进经典诵读的开展。
3.营造诵读氛围,促使教学方式、方法多样化。环境具有暗示、渗透的特点,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在一定程度上,环境就是一种教育手段,无论是校园的自然环境,还是家庭的人文环境,都会对学生起到无声的教育和影响。另外,经典诵读若不讲究方法,只是要求背诵,小学生很容易对其产生厌倦情绪。经典诵读的内容与现代白话文在语言的组织上相差很大,很多内容也不是一读就能明白的,所以教师应鼓励学生高声朗诵,读得多了,自然懂得语言和文字的音韵。
4.制订相应的教学评价方式。 教学评价是检测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没有教学评价就缺少了对教学的导向作用,教学质量及水平也就无从谈起。我们目前的教育还是应试教育,经典诵读不属于国家课程,充其量也只是属于校本课程的一部分。学校不考试、不检查,学习时间不固定,教师无教学进度,无考核标准,无恰当的方法,致使这种诵读流于形式,为了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可以采取不同于常规的教学评价方法:一是学生的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二是家长要参与评价。三是教师的即时评价与定期评价。
编辑: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