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好的学校生活是教师幸福之源
2015-05-12金春华
金春华
“善好的学校生活既能保证教师内心的无限认同,促进教师的自我实现,又能使学生形成阳光般的心态和健康人格,提高学生的自尊和自信,使师生内心变得越来越充实和富有力量。”最近,再次阅读肖川的《教师的幸福人生和专业成长》一书,书中阐述了这个观点,给我很大的启迪。
何谓善好的学校生活?书中是这样解读的:“善的生活,即体面的、有尊严的、负责任的生活,精神高贵和优越的生活,正直与光明的生活,富于德性的生活,充满了同情与关爱的生活。而好的生活是能够感受到惬意与轻松,感受到内心的成熟与和谐、感受到精神与物质的富足、感受到心灵的舒展与个性的张扬。”“善好生活是一种自我实现的生命历程,是一种‘不惑、不忧、不惧的生活。”
我想,学校发展的核心因素在于人,具有鲜活思想和丰富情感的人决定了一所学校的发展走向。当人有幸福感的时候,他们的思想和情感就会产生正能量。我校以学校文化建设为主线,以提高教师生命质量为目的,努力创造善好的学校生活,让教师充分体验幸福人生。
一、“上善文化”从根本上给予教师成长养分
江苏省无锡市河埒中学有悠久的办学历史,胡通祥老校长的遗训“勤之效之”激励和鞭策着河埒中学一代又一代师生。面对新的时机,历经多番论证,将校训演变为“上善”二字。“上善若水,水润万物而不争。”在人性层面上,是大真、大爱、大诚、大智的体现;在办学历史上,它是对前身化新中学“化旧为新”品质的最好传承;地域文化上,它凸显学校依山傍水的地理环境;在教育本质上,它体现了立德务真的办学哲学。“上善”文化的确立,既是对原有办学精神的传承,又是当今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引导广大教师追求“至真、至善、至美”的境界,明确“教书育人”使命的哲学考量。
二、“三风建设”从方向上引领教师不懈追求
河埒中学以“仁爱和融”为校风,倡导师生之间相互敬爱、和谐交融,这体现了学校以德立校、建立和谐校园的办学思路。学校以“有容润新”为教风,一方面提倡全体教师要心胸宽阔,要有一颗包容之心,另一方面倡导教师“海纳百川,取则行远”。学校以“勤勉敏行”为学风,这既是对全体学生的要求,也是对教职员工的倡导,长期以来,正是在“勤之效之”“勉力修身”精神的引导下,河埒人发扬锲而不舍的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推陈出新,完善自我。
三、“文化舞台”从实践上给予教师成功体验
河埒中学搭建校园“文化舞台”,每年一主题、一形式。2010年开展的“讲述我的教育教学故事”活动许多教师成功登上“文化舞台”,诉说着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动人故事,不管是晨曦中的顿悟还是薄暮中的迷惘,不管是春雨中的欣喜还是冬雪中的感动,无不充满了讲述者的教育情结和教育智慧。让教师感受成功,让成功激励教师。
2011年“梁溪诗韵”吟诵活动展演,又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一张特色名片。许多教师在活动中展示了自身的才华,也留下了感人的故事:领导班子亲自创作并集体朗诵《我们—肩负起教育的光荣使命》;黄昌华老师在多媒体技术方面的才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顾向东老师为求得最佳演出效果诚恳拜师纠正语音、忘情挥毫。
2012年第三届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走进校园活动应邀在学校举行。活动中,被誉为“亚洲车神”的中国香港自行车队队员黄金宝以及奥地利等国赛手走进河埒中学,和师生互动。同学们很兴奋,为明星们献上珍贵的红领巾,与他们互赠礼品;运动员与同学代表进行自行车慢骑比赛;同学们拿着环太湖赛首日封,成了“追星”一族;教师们也纷纷加入,抢着与明星合影留念。值得一提的是,明星人气指数最高的黄金宝还特地为河埒中学签下了具有特殊意义的“阳光体育,上善育人”八个大字……这一天,学校像过节一样,幸福和快乐写满了师生的脸庞。
2013年举行红歌会,全校师生人人参与,连学校的保安人员、保洁员、食堂炊事员都登台演唱。每一位学生、每一位教工在歌唱祖国、赞美校园的旋律中陶冶情操,凝聚团队合作精神,丰富了积极向上的学校文化生活。
2014年开展以“悦动”为主题的课堂文化交流活动。学校倡导课堂是愉悦的,课堂又是动态的,因喜欢而“悦”,因探究而“动”。本次活动由省内六所学校参与,进行同课异构,涉及七门学科,二十节课。激发教师们共同思索与发现:如何营造和融共生的师生关系?如何进行积极有效的课堂互动?如何在教学相长中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
四、“教师协会”从身心上给予教师愉悦空间
学校根据教师年龄,分别组建青年教师、中年教师、老年教师发展协会。三个教师协会根据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要求,分别确定各自的组织目标,激励和提升教师的内聚力。青年教师协会以“专业历练、快速成长”为组织目标;中年教师协会以“智慧共享、愉悦人生”为组织目标;老年教师协会以“流金岁月、厚德为教”为组织目标。学校教师发展协会自成立以后,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愉悦身心,促进专业成长,取得了良好效果。
长期以来,河埒中学秉承优良传统,抓住发展机遇,夯实人文底蕴,优化管理机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享有良好的社会信誉。今后,我们将继续在学校精神文化的引领下,靠群体的价值认同和凝聚力,共创善好的学校生活,让师生得以善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