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当代大学生的多元社会思潮研究述评

2015-05-12程世平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社会思潮研究述评大学生

程世平

摘要:改革开放后,伴随经济全球化和网络信息化发展,多元社会思潮成为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十六届六中全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指导意见的提出,理论界围绕社会思潮的研究日趋深入,理论成果日渐增多,但也存在着一些有待深入的领域。着意于通过对学术界关于社会思潮的现有成果的梳理回顾,以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更好的参考,促进德才兼备大学生的培养。

关键词:社会思潮;大学生;研究述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5)03-0093-02

所谓社会思潮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现象而存在,“反映特定环境中人们的某种利益或要求并对社会生活有广泛影响的思想趋势或倾向”。是社会政治经济现象的晴雨表,也是社会意识形态的“风向标”。随着改革开放深入,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关键期,出现很多新情况、新问题,大学作为思想传播的前沿阵地,也成为各类思潮林立的地方。

一、“社会思潮与高校大学生”的研究现状

1979年丁守和“论五四时期的社会思潮”是国内最早的关于社会思潮的研究论文。整个20世纪80年代的十年中对于社会思潮的研究约有20余篇,主要包括对于社会思潮的总体性介绍与一般特点的评介,和影响当代中国的西方社会思潮的整理以及单个社会思潮的针对性研究。关于社会思潮对大学生影响的最早论文出现在90年代,1990年李峰的“社会思潮对大学学习成绩的影响及其机制”是最早的关于社会思潮对大学生影响的论文。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加强对于社会思潮的引领,使更多的研究人员关注到校园社会思潮的研究,在2007年之前,关于校园社会思潮的研究论文只是零星出现,2006年后,相关研究迅猛发展,从2006年至2013年,关于社会思潮的研究论文共有1052篇,在从1979年至2013年的论文总数(1421篇)中占比超过70%。除了数量上的增加,研究角度也开始深入,并呈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在不同的论题中,针对社会思潮对于高校大学生的影响是其中十分重要的角度。

通过整理笔者发现,对于社会思潮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研究角度。首先,对于多元社会思潮的内涵、特点、分类等方面的理论分析,从理论角度全面深刻把握社会思潮的特点和规律。这也是分析影响当代大学生的多元社会思潮的研究基础前提和条件。其次,研究社会思潮对高校大学生的影响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第三,是主要针对高校意识形态教育,探寻在多元社会思潮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立足点。

二、社会思潮的基本理论研究

社会思潮的理论研究是进一步分析高校社会思潮的前提,是树立高校主流价值观的基础。因此学术界围绕社会思潮的产生及形成的条件、基本内涵、主要特征、传播途径和发展规律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探讨。

1 社会思潮的内涵界定

《辞海》中注明“思潮是在某一历史时期内反映一定阶级或阶层利益和要求的思想倾向和涌现出来的思想感情”。梁启超认为“凡‘思非皆能成‘潮;能成‘潮者,则其‘思必有相当价值,而又适合于其时代之要求也。凡‘时代非有‘思潮;有‘思潮之时代,必文化昂进之时代也”。梅荣政教授针对社会思潮本身的意识结构及其在社会意识结构中的地位这一问题上,提出了界定社会思潮的两种代表性观点,一种是“综合说”,一种是“中介说”。佘双好教授认为“我国当前的社会思潮理解为反映某种现实社会利益诉求、具有较大受众基础、产生较大社会影响、对主导社会价值观念起消解作用的社会意识形态和观点”。

2 社会思潮基本特点研究

对于社会思潮的基本特点,有学者认为作为一种社会意识的社会思潮具有社会性、群体性、政治性、复杂性;也有学者认为社会思潮具有区域性、群体性、历史性、变异性、功利性、症候性等特点;还有学者将其归纳为时代性与时期性、民族性与地域性、群众性与复杂性、国际性与跨文化性;佘双好教授认为社会思潮具有理论性、现实干预性、广泛传播性、潜隐性、非主流性等特点;除此之外,还有学者认为就当前而言,我国社会思潮呈现出新的特点,更加关注现实利益问题,更注重争夺话语权,并力图影响现实,传播更加多样化、立体化、平民化,群众基础逐渐从精英向大众扩展,更注重吸收其他思潮的思想。除此之外,其他观点也很繁多。

三、社会思潮对大学生影响作用的相关研究

当今开放社会,校园是社会思潮的集聚地,各类思潮流动,大学生往往成为社会思潮的最直接受众和传播者,二者之间存在深刻的互动关系。很多学者通过分析归纳和实证调研等多种方式研究当代多元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

首先,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影响大学生的社会思潮进行了分类。有学者认为影响大学生的社会思潮主要包括:全球化思潮、人本主义思潮、非理性主义思潮、相对主义思潮四种。有学者将影响大学生的社会思潮主要分为国内和国外两类,并进行了分类的细分。有的则归纳为全球化的西方潮、社会主义的低潮、市场经济的商潮和信息网络的科技潮。有的认为当代中国的社会思潮出现一些新的发展趋势,包括:爱国主义、民族主义思潮;积极地回归社会主流的思潮;持续强烈的反对腐败的思潮;搏击互联网信息的思潮;“学历热”与实用主义的思潮。

其次,实证考察多元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对于多元社会思潮在高校的影响问题上,夏兰主要运用问卷调查与个体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认为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影响是一个涉及众多因素综合作用的复杂过程,并认为大学生受社会思潮的影响是有限的。佘双好教授在《当代社会思潮对高校学生影响的特点及对策研究》中通过广泛实证研究,认为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起了冲淡和消解作用。万美容教授认为社会思潮对青年的影响表现为双重效应,二者是一种能动的互动作用。青年从来就不仅仅是社会思潮的冲击对象,他们同时以自己的方式能动地作用于社会思潮。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社会思潮相关研究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理论界也展开了较为广泛的研究,其中包括梅荣政的《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朱士群的《当代中国社会思潮:回应与引领》、张耀灿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着力点》、张国祚《论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引领》等,都从不同侧面探究了多元社会思潮的引领问题。

首先,在引领的问题上,学界普遍认可“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本原则。徐晓宗教授认为,高校作为社会思潮的集散地,做好社会思潮的引领工作,加强师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应当遵循:“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根本内容进行教育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方向性、思想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原则,教育过程中教学者和教育对象教学相长的原则,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相结合的原则,以人为本,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原则,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言教与身教相结合、身教重于言教的原则,耐心教育与严格的纪律相结合的原则。”

其次,在引领的机制的问题上,王秀阁教授的《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机制研究》,王永芹教授的《当代中国多样化社会思潮发展态势与引领机制探析》,肖浩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多样化社会思潮互动机制研究》中都从多方面进行了阐述。

第三,对于引领的途径,冯霞《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实现路径》,罗海英《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黄爱斌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途径研究》都进行了不同角度的阐述。

最后,对于引导高校学生应对各种社会思潮的对策问题,要求客观认识各种社会思潮的来源和实质,提高对各种社会思潮批判引导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提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加强社会舆论环境建设,为高校学生正确认识社会思潮营造良好环境。

通过以上研究状况的梳理,可以看出学术界对社会思潮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在不断推进,研究成果不断丰盈,但也存在着一些方面的不足和空白。比如研究角度较为单调,零散性、表面性、重复性高。将社会思潮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二者综合研究的成果还较少,并且相关的研究专著还很缺乏;对于社会思潮的内涵和社会思潮的分类问题没有实现较为一致的看法;在研究方法上,文献研究、实证研究和比较研究占的比重还比较少;另外,可以看到针对特殊地域、特殊群体的研究比较少见。例如,结合学生特点、区域特点,从思潮产生的背景和思潮自身的规律,运用教育学理论研究如何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权的研究还有待深化。

(责任编辑:侯秀梅)

猜你喜欢

社会思潮研究述评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当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探析
直面“真问题”,廓清中国方向
国外私立大学管理体制研究述评及启示
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研究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