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阅读品质 加强人格教育
2015-05-11阮寿峰
阮寿峰
内容摘要:针对当前中职学生的阅读现状,结合中职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明确了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重要途径。为了实现学生在阅读中积极思维、启迪思想,就需要培养学生的优秀的阅读品质。兴趣是阅读的最直接动力,自主是学生处于主动支配的地位,持久是努力克服困难的心理素质,思考是吸取精华,提高修养,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和高尚的审美情趣,从而加强中职生的人格教育。
关键词:阅读品质 人格教育
学生阅读欲望不强,除了弄清阅读作品的基本结构,形成各种阅读技能,以此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之外,还必须注意培养优秀的阅读品质,加强人人格教育。培养优秀的阅读品质,可让学生自觉的学习阅读技巧,提高阅读成效。
如果不想阅读,不善于思索质疑,那么不管老师怎样出力,都是难有成效的,未来学生不管从事何种职业,都必须与各种书籍和文字打交道,如果他们具有良好的阅读品质,就能具有较强的求知欲,能把自己放在主动者的地位,能独立阅读,认真思考,吸其精华,最终有所成就。
教学实践证明,优秀的阅读品质的培养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兴趣、自主、思考。
兴趣,就是对阅读的爱好,喜欢阅读,并以此为乐事。学生怕读书,怕读文章,更谈不上读有品位的文章,我采取了行之有效的做法:开设阅读指导课,先从读的方法加以引导,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学习最直接的动力,只要感兴趣的事,他们就会不厌其烦地做。
为了激发兴趣,老师先绘声绘色的讲解,创设各种生动有趣的情境,以吸引学生去阅读,同时,让学生不断受到阅读成功的鼓舞,使他们逐步感受到自己成为认识主体的价值,从而获得成功的快乐,培养阅读兴趣最主要的手段是提高对阅读的认识,认识提高了,就能认真地阅读,就能积极的吸收新信息,提高阅读能力。利用各种机会,借助各种活动,因时而化,坚持不懈的提高对阅读的认识,就会产生强烈的自我需求,达到向往阅读的效果。
自主,就是不依赖老师,不依赖现成的参考资料和答案,自主分析文本,求得理解,自主提出问题,深入钻研。叶圣陶先生说:“学生不甚了解的文章书本,要使他们运用自己的心力, 尝试去了解。”可见先哲是十分重视学习过程中自主独立的。大千世界,阅读文本难以计数,课堂讲解的文章只是微小的一部分,多数文本阅读要靠学生自己去读,去研究,去探索。如果缺乏自主性,在新的文本面前缺乏自信,犹豫不决,或是浮在水面,难以深入,或许能看完,也只是皮毛。
自主的阅读品质的培养,要敢于放手,开始阶段学生的理解和分析是肤浅的,片面的,但这是成功的前兆,不必担心,放手的同时,应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边阅读边思考中,学生才能处于主动支配的地位。只有具备了端正的态度,独立自主的习惯,又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才能在阅读中与作者的碰撞的火花才能产生,才能有收获。
思考,是用心去读文章的深意,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叶圣陶曾说:“阅读文章,最忌的是不能分解,不问关系,糊里糊涂读下去。”其实,学生读的文章不少,为什么阅读理解能力得不到相应提高呢?主要原因就是阅读时缺乏思考的品质,读的时候,就是糊里糊涂,不问为什么,不能理解。
如何培养思考的品质呢?一是阅读文本按照不同的模式去思考,过去学生读文章不知道按怎样的步骤去思考,看完一遍,不知道做什么?因此,我们根据不同的文本总结了不同的阅读模式,比如:形象欣赏模式,情境体验模式,朗诵模式,咬文嚼字模式等。根据人们一般认识规律,总结出结构分析模式,即整体浏览文本,了解大意,再细读字,词,句,段,弄清段与段的关系,体会作者的情感。二是阅读文本之后的拓展写作,让思考有一定的方向,对文本进行评价,即好在哪里,哪些方面不足。尽管这种评价不尽正确,但能说明他有自己的思考,正如法国18世纪启蒙思想家卢梭曾提出的三步读书法,即储存、比较和批判。采取批判评价的态度,吸取对自己有益的东 西,进而提高素质。
优秀的阅读品质的培养,有助于加强学生的人格教育,实践证明只要有耐心,自始自终坚持原有要求,锲而不舍,学生优秀的阅读品质定能养成。
参与文献:
1、《个性化阅读教学三部曲》 陈红桂著 江苏教育报 2009年
2、《程红兵与语文人格教育》 程红兵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年
3、《学习的革命》【美】珍妮特·沃斯 顾瑞荣等译 上海三联书店 1998年
(作者单位:湖北长阳职业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