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上杭木偶戏《观音传》的剧本特点

2015-05-11林玮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5年5期
关键词:剧本木偶戏

林玮

内容摘要:《观音传》是上杭木偶戏中最重要的神戏之一。通过对《观音传》剧本的分析,可以发现其在角色妆扮、舞台提示、报台程式、曲词宾白等方面都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是一种特殊的民间戏剧文学作品,故有必要对此剧本予以探析。

关键词:木偶戏 《观音传》 剧本

上杭县,位于福建省西南部,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是客家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素有“木偶之乡”的美称。据统计,目前上杭县图书馆中尚存两百多种剧目,数百本木偶戏口述剧本。

这些剧本的题材从古到今,从现实到神话,塑造了各种各样的人物,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上杭木偶戏的表演中,以《观音传》为代表的神戏的地位十分重要,它是上杭木偶戏表演的主体部分,主要用于民间求神祈福、还愿酬神、驱邪禳灾,具有浓厚的宗教祭祀目的,是上杭木偶戏中最重要的神戏之一。和其它带有宗教色彩的神戏一样,它在篇幅上比较长,在上杭木偶戏表演活动中经常被上演,并且被赋予了重要的宗教仪式功能,这和上杭木偶戏自传入以来就和当地的宗教民俗活动关系密切有关。从古到今,上杭县的宗教信仰活动就非常兴盛。元明清三代以来,全县所建的寺庙就不计其数。叶明生先生在《闽西上杭高腔傀儡与夫人戏》一书中,就对上杭县的宗教信仰作了调查,认为“佛教在上杭的影响较大。……除崇奉释迦佛外,对观音菩萨的信仰最为普遍,民家庭院几乎家家设观音佛像或佛牌,信仰者大多数为妇女。” 此外对道教的信仰主要体现在“以崇拜陈靖姑为主的‘夫人教”,并且在上杭存在着不少供奉陈林李三夫人的宫廟。的确,上杭木偶戏受当地的民间宗教信仰影响很大,它与当地宗教文化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民俗活动中,《观音传》是上演最频繁的剧目。上杭木偶戏口述剧本《观音传》共两集,十八场,每场前面都加有小标题。前十三场为第一集,后面五场为第二集,讲述了观音菩萨出家成佛的历程。由于口述剧本《观音传》的内容较长、场数较多,一般要上演一两天时间。前十三场的内容包括:降梦、赴彩楼、封驸马、相劝、扫殿、火烧白雀寺、阴阳界、紫竹林、下阴朝、望乡台、渡超生、还阳、佛祖封赠。主要讲到春秋时妙庄王的女儿妙善三公主自下娘胎不食五荤,一心行善。其父妙庄王为她招选驸马屡次被拒,妙庄王一气之下,先后罚妙善到御花园侍奉花木、白雀寺食斋礼佛,并设下种种难题刁难女儿,以此胁迫她招选驸马早日成亲。但妙善每次都得到神仙相助,使得妙庄王的计划屡屡失败,一气之下,他命人火烧白雀寺,妙善又得神仙相救逃过一劫,并上大殿控诉父亲罪行,因此又惹怒妙庄王,被送往阴阳界处死,岂知又被一猛虎背走,来到紫竹林。妙善在阴曹地府游历一遭,探索真经,超度众鬼,并经受住佛祖如来的考验,受到封赠,登入佛界。后五场内容包括土地告状、罗候星放病、斩医士、化身治病和香山寺还愿。主要讲述妙庄王火烧了白雀寺,害得土地神父子三人无处可以安身,于是三人便上云霄启告玉皇大帝,玉帝准奏,派罗候星下凡,捉拿庄王下阴世受苦,罗候星来到妙庄王宫中,折断庄王手足,弄瞎庄王眼睛,久经医治不得好转。妙善公主即观音佛祖,听到父王受难,变了个化缘和尚,前来医治,把庄王病体医好,父女最终于香山寺团圆。

《观音传》的剧本为16开大小的线装手抄本,左翻书页,竖向排版,体现了大多数口述剧本的样式。里面内容使用蓝黑色钢笔抄写,故字迹保留得较为清晰。同时,不少唱白旁边直接被圈点改动,可见当时做口述记录时,由于口音等方面问题,记录者还是面对不少困难,失误在所难免。另外,《观音传》剧本的内容介绍只在第二集的开始出现过,第一集前面部分只出现“内容介绍”的四字标示,而没有真正介绍之内容,并且在人物介绍方面,只有剧中人物名称和该人物的简称,而扮演角色和行当都被省略,由此可见,在作记录工作的过程中,口述的艺人和记录的工作者都没有受过正规的训练,其记录下来的剧本因此也就显得不够规范。

下面具体分析《观音传》的剧本特点。在整个结构形式上,剧本皆没有明确的角色妆扮规定。在宾白、唱词中,直接把人物名称简化成一个字表示,比如在第一场中把“西方长庚星”简称为“星”, “西天佛祖”简称为“天”,“妙善”为“善”。而且人物名称的简称也相当随意,只取原来名称中的一字,保证和其他人物名称不混淆即可。

同时,《观音传》在演出开场时,主要人物上台都会有个报台的程式,主要是人物自报姓名、身份、家庭情况等内容。比如在第一场一开始,长庚星首先上台,他就自报家门并提及了该剧的主人公妙善(即以后的观世音),为后来佛祖封赠妙善、妙善成佛等故事情节的发展打下了伏笔:“吾佛西方长庚星,查探凡尘善恶之事,有个拾恶不善,有个拾善不恶。

关于《观音传》的唱词,从其句式看,主要是以七言为主,句式较齐整,方便艺人记忆。从内容看,因为艺人在表演过程中是用上杭客家方言演唱的,所以从方言发音的角度看,剧本在押韵方面没有严格的要求,比如:“善是青松恶是花,青松冷淡莫理它,有朝有日霜雪下,只见青松不见花,将身离别此间路,灵山殿上见师尊。”这段唱词,在上杭方言里,前面四句有押“ō”韵,后面两句就没有了。对于唱词的押韵,艺人们没有太刻意地去做要求,只求大体上的顺口,便于演出即可。此外,这些唱词总体上也比较通俗化,这主要是和木偶戏艺人、观众群体的文化水平以及木偶戏表演的情境有关,一方面便于艺人记忆传唱,另一方面也方便观众在第一时间听懂唱词大意,了解剧情发展。

至于《观音传》的宾白,是该剧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木偶戏艺人主要通过大量的宾白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塑造人物形象。在剧本中宾白部分占了大量篇幅。这是因为《观音传》是不断被民间艺人改编、口头锤炼的作品,它不同于文人案头之作,每支曲词讲求平仄相谐、婉转曲折,适合阅读时细细品味,它要求出现在市井乡间的演出场所。在表演中,为了使文化素质不高的民众能更好地理解故事、体验剧中的人物情感,剧本不得不利用大量的宾白塑造人物形象。口述本《观音传》的宾白有何特点呢?首先,这些宾白存在大量的错别字,比如把“蜘蛛网”写成“蜘蛛纲”,“日后”写成“日候”等等,在标点方面也是错误百出,例如很多句子的结尾处,原本该使用句号或其他符号的,都用随意的一点代替了。这些错误有的是工作人员在记录过程中,由于要求具有一定的书写速度造成的笔误,有的是和未听清楚艺人的方言口音及自身文化水平条件有关。总的来说,剧本的错别字不少,这也是口述剧本的一个特点。其次,该剧本中,很多地方的宾白会出现重复的现象,例如一开场西方长庚星上台就说到“有妙善,自下娘胎不食五荤,回头行善。他父妙庄王杀人如同破瓜切菜。”三言两语地向观众简单介绍了妙善及其父妙庄王的性格,使观众对戏中主要人物有了初步印象。接下来,长庚星向西天佛祖禀报世间善恶之人时又提到“拾恶不善那是妙庄王,杀人如同破瓜切菜,拾善不恶是他的女儿妙善三公主,自出娘胎不食五荤,回头修善。”接着西天佛祖听后在命长庚星下凡授书前、长庚星托梦给妙善时,一直到十四场,土地神和土一郎在控诉妙庄王的罪行时以及土地神上天庭向玉帝状告妙庄王、玉帝得知后命令罗侯星下凡让妙庄王受苦时都在重复类似的话。在此剧本中,每个人物提及妙善都是“自出娘胎不食五荤,回头修善”,说到妙庄王都要说到他“杀人如同破瓜切菜”,同一个句子重复的现象比较多。在剧本的其它几场中,还存在着不少类似的情况。再次,《观音传》口述剧本的宾白,充满了方言俗语。比如开头长庚星说到人世间“有个拾恶不善,有个拾善不恶”,其中“有个”应作“有的”。在上杭方言里,“有的”一词发音听上去接近“有个”;还有在第十四场中,出现了好几处有上杭方言特点的词语,就是“来去”二字,比如土一郎说到的“我想妙庄王无道,杀人如同破瓜切菜,欺神灭相,来去告他一状”,土地神接着说“这就对,要父子想个理由来去告他。”“来去”二字在上杭木偶戏的口述剧本中频频出现,这和上杭方言有关。如果按照标准的构词法,这个词语在意思上很难说得明白,“来”和“去”两个相反含义的字凑在一起,根本不能成立。但在上杭方言里,“来去”二字是经常被使用的,其意思就等同于普通话中的“去”字,但是在感情上显得说话人语气比较委婉,通常带有征求对方意见的味道。还有像第十四场中,把“生气”说成“怒气”,在上杭方言里是没有“生气”一词的,只有说“怒气”。又如土二郎把“妙庄王”听成“狗荒亡”,也是由于上杭方言里这两个字词发音接近。类似这种的方言词语在整个剧本中数不胜数,这和上杭木偶戏在表演过程中使用本地方言密切相关,体现了上杭木偶戏及其剧本在形制上的又一特点。除了方言,还有大量的当地俗语,例如第一场中众臣看见妙庄王因没有儿子担心日后江山无所依靠而落泪时说到:“龙泪不敢下地,龙泪下地子民三年旱荒。”并提出替三位公主招选驸马的建议时安慰君王说“女婿如同半子”,这些都是当地自古传承下来的“说法”,即俗语。此外,剧本中不管是人还是神,他们的宾白都是很通俗化的,不像很多杂剧那样往往要讲求文采,语言比较书面化,《观音传》的宾白都很朴实、平白,甚至有些土气。比如罗侯星下凡前向土地神父子索要银钱时的那段宾白:“土:……罗侯星君,你还不快快下凡?罗:没有礼施,我不下凡。土:罗侯星,你再讲三句不下凡,我就不要你下凡了。……”如果不知道他们是天上神仙的身份,还真会以为是几位乡村野夫在“讨价还价”呢。剧本中无论是君王也好,神仙也罢,语言都很平民化、通俗化。这主要是木偶戏艺人在长期的演出中为了适应观众的口味而不断创造、修改的结果。上杭木偶戏也正是通过在表演上采用大量俚语俗话,借用朴实易懂的乡语,使得表演生动活泼,适合了当地观众的审美口味,也使得保留下来的剧本极具地方特色。

总之,上杭木偶戏《观音传》是值得我们重视的一种民间口述剧本,无论是在角色妆扮、舞台提示,还是在报台程式、曲白方面都体现了上杭木偶戏口述剧本的特点,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中文系)

猜你喜欢

剧本木偶戏
传统戏剧——木偶戏
传统木偶戏在幼儿自主游戏中的应用初探
木偶戏
“剧本课堂”课型结构探索
初试改编幼儿戏剧的文本样式
《冰雪奇缘》开启迪士尼剧本角色新模式
木偶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