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岛守护人
2015-05-11袁亚平
袁亚平
白色的巡逻船,船首两侧黑色的黑体字“五峙山1号”。驾驶舱上方,桅杆高耸,探照灯,高音喇叭,红绿白色信号灯。
从岸边,一脚跃上船首,落在墨绿色的甲板上。我显然有些兴奋,上岛去!
此次航程有特点,坐“五峙山1号”,到五峙山列岛。从舟山本岛西北部的一个码头出发,目的地为七公里之外的鸟岛。
离港出海。东海波涛汹涌,这载重四十吨的钢质船上下颠簸,破浪而行。
六十五岁的王忠德,头发花白,额头几道深深的皱纹,眼角的鱼尾纹密且长。中等身材,穿灰白色暗纹的短袖衬衣,他并不出众。
王忠德一开口,哎,舟山口音浓重,中气又足,顿时引人注目。旁人竖起耳朵,连听带猜,半懂半蒙。
王忠德丝毫不受别人的情绪影响,不断地打着手势,连说带比画,谈兴正浓。
说起来,王忠德从一九八六年夏季开始守护鸟岛,至今已二十九年。有人称他为鸟岛“岛主”,也有人冠他为“东海鸟王”。
船舱壁上,展示《浙江省舟山五峙山列岛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主要鸟类资源分布图》,左侧为地形图,右侧为十六幅彩色照片。
王忠德指着这鸟类资源分布图,对我介绍起来。他双眼有神,闪烁异样的光彩。
这是“世界神话之鸟”——黑嘴端凤头燕鸥,全球数量估计不足五十只,五峙山能证实的已有十八只;
这是世界濒危的鸟类——黑脸琵鹭,全世界仅剩六百只左右;
这是世界受胁物种——黄嘴白鹭,全世界数量稀少,但五峙山估计有近千只;
还有白天鹅、白鹭、黑枕黄鸥、角??、蛎鹬、蓝矶鸫、灰尾漂鹬、黑尾鸥、燕鸥……
现已记录拍摄到各种水鸟四十八种,分属七目十科,其中留鸟九种,夏候鸟十八种,冬候鸟十九种,过境鸟两种。
在五峙山列岛繁殖栖息的鸟类数量,从当时的三百多只,增加到如今的一万三千余只。
我凝视着鸟岛守护人,这银丝缕缕曾是满头黑发,这皱纹深深曾是满脸光泽。
从小王,到了老王,这二十九年的坚守,该是怎样的历程?
穷人家的苦孩子
舟山本岛西北端的海面上,有一个悬水岛,名马目。
相传古有马死葬此,名马墓,谐音马目。
一九二三的《定海县志》载:“马目山,离县约六十里,高三十余丈,周围二十余里,泉甘土肥,巨公多隐居于此。上有天妃宫。一名马墓。按:明嘉靖二十五年,副使许东望击贼于福山洋败之。”与县志记载有关的民间传说,“马目”一名另有来历。
一说“马目”本名“福山”。相传,在七百多年前,元世祖忽必烈东征,在福建大造战船。所需的木材、资金全部“取之于民”。因为官府没完没了的勒索,当时有三个福建富翁就带了金银财宝逃到马目避难。故有“巨公多隐居于此”一说。那时的马目是个无名岛,就以先住福建人为名,称“福山”。并把附近的海域,称为“福山洋”。
一说“马目”是“妈姆”音变而来的。相传,在马目避难的三个福建人信奉天妃神,元大德年间,造了一个天妃宫,他们以天妃宫为家。当时岑港有个信菩萨的老太太,听说天妃宫有菩萨,便来朝拜。她不知道天妃是什么菩萨,住在宫里的福建人告诉说:天妃又称妈祖,她是福建人林默修成的,是海上保护神。可是这老太太听不懂福建话,误以为这菩萨的名号叫“妈姆”,念念不忘。这老太太把这菩萨所在地方亦称“妈姆”,到处拜菩萨,“妈姆”的叫法传开了。清康熙年间之后,舟山各地的地名逐步规范化,人们以为“妈姆”之称太俗,逐改称“马目”。
无论地名来历如何,这地方是确实存在的。
当地有一句民谣:“马目绝壁坎,一年到头吃不上三餐饭。”由此可见,此地唯有风浪,唯有贫寒。
马目山脚下的黄金湾村,尽管小,尽管穷,人们脱贫致富的渴望,却那么强烈。
一九五○年二月,王忠德出生在黄金湾村。父亲是渔民,母亲做家务。
从没见过黄金,只有路两侧荒败的芦苇和野草,高过人头。山上种的都是蕃薯,是主食。
一九五六年,此地建马目乡。两年后,马目岛东面筑塘围涂造田,遂与舟山本岛相连。四面环海的马目岛,从此成为三面环海的马目乡。
王忠德十三岁那年,母亲病逝。他初中才读一年,只得辍学,到生产队参加劳动。
父亲在外撑船,几个月不见身影。天黑了,王忠德一人睡觉。夜里做恶梦,哭着惊醒过来。
穷人家的苦孩子,抹着眼泪,咬着牙关,又下地干活。他手脚利索,肯吃苦,不叫累,大人们对他都点头称赞。
王忠德十四岁那年入团,十八岁那年入党。从小队会计到大队会计,从副大队长到大队长。
“这小伙子不错,思路很好,在会上讲话,条理分明。”上级领导到村里来,拍拍王忠德的肩膀,鼓励一番。
二十三岁那年,王忠德到了马目乡里工作,分管农口。之后,到宁波林校培训。
马目乡的老百姓,以农作物种植、水产养殖、滩涂养殖为主,农作物主要种植水稻和四季蔬菜;水产养殖,主要养殖虾、蟹;滩涂养殖,主要养殖泥螺、海瓜子。
山林面积多了,种殖桃、桔、梨等果木,还有生态公益林面积,郁郁葱葱的。
王忠德成了乡里的林科员,也有干不完的事。
苦出眼泪来
灰鳌洋的海域上,距舟山本岛西北七公里处,散落着七个悬水无人岛,大五峙、小五峙、龙洞山、鸦鹊山、馒头山、无毛山、老鼠山。这便是五峙山列岛。最高海拔四十六点六米,多悬崖和裸岩。
五峙山列岛属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平均气温为十六点三摄氏度。
五峙山列岛附近海域受杭州湾排出江水的影响,有机质含量较高,鱼、虾、贝、藻类资源充足。列岛位置偏僻,自然环境幽静,是迁徙水鸟理想的取食和停栖地。
五峙山列岛植物种类丰富,植被类型包括常绿针叶林、落叶灌丛和草丛。多见的有,日本野桐灌丛,葛藤灌丛,山合欢灌丛,茅莓灌丛。
王忠德从小就听说过五峙山列岛。上辈人说,一百多年前,五峙山列岛全是海鸟,一千多只,数不过来。后来,有人上岛捡鸟蛋,捡鸟蛋的人越来越多。鸟蛋没了,断子绝孙,鸟就越来越少了。
一九八六年五月的一天,一艘船在海面上溅起浪花。舟山市定海区马目乡林科员王忠德,协助市、区农林局、科委进行海岛资源调查。他们在五峙山列岛发现,这里栖息了三百多只海鸥,还有十几只白鹭。
抬头望着天上飞的海鸥,王忠德忧喜交集,忧的是从前一千多只鸟,如今只有三百多只,喜的是有关部门开始重视,总算有了希望。
市农林局领导对王忠德说:“弄条小船去管管,保护好这些鸟。”
王忠德爽快地答应:“好嘛!我管!”
王忠德没想到,这一承诺,竟让他日后“苦出眼泪来”。
五月到八月,是鸟类繁殖的季节,成群结队的海鸟从北方飞至五峙山列岛。
每天凌晨,王忠德就起床,煮好米饭。早上六时,他就自备干粮,拿一顶草帽,出门了。从岑港出发,小机动船要开一个多小时,才能到鸟岛附近海域。直至傍晚,太阳快落山时,他再回来。
起早摸黑,这不在话下。难的是,出海就要用船,用船就要租船费。
他拿着上面拨款一千元,去租一条小机动船。自己不拿一分钱的补助,还自掏腰包买香烟给人家抽。
天天出海,这一千元租费很快就用光了。
乡里财政困难,根本就没什么钱。“租船费付不出,谁给你呀!”
王忠德说:“讨饭一样,一点点地去讨。”
到区里,到市里,到农林局,到环保局,到科委,这家一千元,那家两千元,磨破了嘴皮子。
有次到区里,找到分管的区领导。区领导双手一摊,说:“我现在手头也没钱。要不,我批一些计划柴油票,给你拿去。”
王忠德一边说:“不好意思,让您为难了!”一边赶紧拿计划柴油票的批条,生怕飞走了。
以计划柴油票买,一斤柴油只需两角钱。而没票到市场上买,一斤柴油需一元钱。这回拿到最多了,有一吨计划柴油票,也就是两千斤柴油,市场价两千元,刨除四百元成本,差价一千六百元。
王忠德一回到乡里,就去找那名船主。他小心翼翼地从贴身口袋里掏出来,“这一吨计划柴油票,就给你当船费了。你自己去处理吧!”
并不是每次都能讨到钱,热面孔贴冷屁股,是常有的事。
有一天,王忠德去见某领导。某领导拉下脸,训斥道:“这鸟蛋有什么好管的,你真是多事!”
王忠德说:“听了真伤心,我的面子都没了!多少难哪,要是没信心,是支撑不牢的。”
疲惫不堪,拖着两条沉重的脚,回到家里。王忠德重重地坐下,唉——叹口长气。对某个握有实权的人,好话说尽了,没用。怎么办呢?
王忠德双手支着额头苦想。他抬起头,上上下下左左右右扫视了一遍,家里没一样值钱的东西。
这时,他看到墙角里,堆着两个米袋子。他右手握拳,往左掌一捶,有了!
王忠德扛起一个米袋子,就往那人的家里送。这一袋五十斤大米,是自己的口中粮。为了鸟岛,哪怕自己勒紧裤腰带,也值了!
劝阻渔民上岛捡鸟蛋
那时途经鸟岛的船只很多,不少渔民都会背着鱼筐,上岛捡鸟蛋,最多一下午就能捡满好几筐,甚至有人专以偷拾鸟蛋幼鸟赚取外快。这种人为的干扰破坏,造成鸟类数量和种群的急剧减少。
王忠德说:“刚去的时候,不知道怎么保护这些鸟,最笨的办法就是站岗。其实,最有效的办法也是站岗,起码能拦住渔民上岛捡鸟蛋。”
他天天来,驾船绕岛数周,停泊在附近,只为劝阻渔民上岛捡鸟蛋,保护群鸟在此安全地生殖繁衍。
夏候鸟产卵孵化的日子,恰值酷暑。毒辣辣的太阳,将巴掌大的小岛晒得热气腾腾。凝固闷热的空气中,夹杂着黏稠咸湿的海风。头戴草帽的王忠德,却在岛上数着“一只鸟,两只鸟……”没遮挡的手臂晒得蜕了皮,总是黑一块白一块。他苦中作乐:“这是旧皮不去,新皮不来。”
一九八七年初夏的一天,王忠德看到几个村民在捕鱼间隙,上岛捡鸟蛋,就上前制止。
这几个村民气势汹汹:“捡鸟蛋,世世代代都可以,谁叫你来管!”
一个壮汉,上前就是一拳。
王忠德捂着痛处,丝毫没退让。他伸开双手,大鸟护雏般牢牢护着身后的鸟蛋,义正辞严。几个村民自知理亏,讪讪地离去。
一九八八年五月二十三日,舟山市定海区人民政府发出通告,将五峙山群岛列为区级自然保护区,对龙洞山、馒头山岛上的黑尾鸥、白鹭等鸟类资源实行保护。在鸟类登岛繁殖季节(每年的五月一日至八月三十一日),严格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涨网、流网船只的渔民到龙洞山、馒头山岛上去拾鸟蛋和捕幼鸟。
然而,要改变渔民的陋习很难。
一九九○年五月二十四日中午,两只渔船,三只小船,载着九十六人,强行上岛。
“我鸟类保护人员马上进行劝阻,这批人不但不听劝阻,还大骂我保护人员。因保护人员人少、力薄,无法进行阻止,结果把龙洞山、馒头山、鸦鹊山上的白鹭蛋、海鸥蛋一扫而光。”
马目乡紧急报告,要求严肃查处那些破坏保护区鸟类资源的肇事者。
目无法纪者,其可悲之处,在于愚昧无知。
要从启蒙教育开始,让渔民知道保护鸟类的重要性,知道遵纪守法的底线。
王忠德在每个小岛上设立了宣传牌和警示牌,联系了镇广播站循环播放保护鸟类的内容和要求,印发了保护鸟类的宣传资料,挨家挨户上门分发、解说。渔户开玩笑说:“鸟大的事,他一天能来个好几回。”
对于明知故犯的上岛破坏者,由执法部门给予罚款处理,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这样一来,上岛捡鸟蛋的人明显减少。
“我这个人,话说出去了,一定要做到,要干到底!”王忠德近乎执拗的行动,深深感动与折服了周边的渔民。
念经的阿婆们提起王忠德,都竖起大拇指:“他做的都是积功德的好事情,阿弥陀佛……”
要护鸟,先懂鸟
王忠德说自己文化很少,但是他懂得一个道理:要护鸟,先懂鸟。
回想当年,王忠德坦言:“连找个问问的人都没有,分得清海鸥和白鹭就算不错了。”
为了更好地保护鸟岛,他悄悄地开始自学。
王忠德随身带了小本子,除了在周围海域巡逻,把各种鸟类的进岛时间、筑巢、产蛋、孵化、育雏、迁离,以及鸟类的食性、特征,分门别类地作了详细记录。
这本厚厚的鸟类观察笔记本,字体歪歪斜斜,白字连篇,有几处因汗水滴落而字迹漫漶,记录的内容,是海鸟的迁徙史和生活史,也是鸟类门外汉成为鸟类“土专家”的自学史。
五月初,已经有一些海鸥和白鹭三三两两飞到岛上搭巢筑窝,过几天会更多。
海鸥的窝多筑在山坡草丛,也有不少干脆直接筑在裸露的礁岩之上,多用软草为材料,窝为碗状,较为简陋。
黑尾鸥喜欢筑巢在山崖峭壁上,一律面朝大海,没有任何遮挡,随时准备赴海中捕食。
黑尾鸥对巢看得轻,对蛋却看得很重。一窝蛋一般三只,壳是青色的,带浅褐色斑点。巢里的蛋一旦被人摸过或被挪动过,黑尾鸥就会弃之不要。
如此圣洁的蛋,海鸥却只孵化两只,另一只蛋作为“储备的粮食”。一旦遇到狂风暴雨天,无法外出觅食,海鸥成鸟就会啄破那只未孵化的蛋,供雏鸟食用,以维系其幼小的生命。
各种海鸟分区筑巢,互不侵犯。
黄嘴白鹭属于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数量稀少,只在海岛繁殖。
黄嘴白鹭对巢位具有明显的选择性,优先选择那些高灌丛,其次是较低的灌丛,再次为草丛。
黄嘴白鹭的巢呈浅盘状,以灌木枝和草杆为主要巢材,巢内无铺垫物。黄嘴白鹭的窝卵数在两至六枚之间,以三枚和四枚居多,卵的形状呈椭圆形,为淡青色。
孵巢由雌雄双方轮流,轮班时当面清点卵数。如遇风雨天,双鹭同时蹲巢护卵,有时,雄性白鹭还会展开翅膀为蹲巢护卵的“娘子”挡风遮雨。
雏鸟以喙轻轻啄出壳后,生长发育速度,可谓惊人。
第一天,体被少量白色绒毛,睁眼,不会叫,不能站立。
第四天,绒毛基本覆盖全身,会叫,能站立。
第七天,两翼开始长出正羽,呈粉红色。
第十天,两翼正羽长至四五厘米,能在巢附近行走。
第十三天,背部、腹部均长出羽毛,逐渐变为纯白色,能奔跑。
第十六天,全身大量长出羽毛,能离巢大范围奔跑,难以捕捉。
黄嘴白鹭的食物全为鱼类。
黄嘴白鹭飞起来了,王忠德仰望蓝天上的黄嘴白鹭,觉得那是自己的心情在飞。
这份《科学研究项目计划任务书》,项目名称为《荒岛自然资源保护与开发——龙洞山、馒头山白鹭、黑尾鸥繁殖场所保护》。
野生动物资源是国家的宝贵自然资源。保护候鸟栖息场所,保护自然生态平衡,造福于人类,是本课题宗旨。
通过本课题,保护白鹭、黑尾鸥繁殖栖息场所的环境条件,扩大白鹭、黑尾鸥的种群资源,为海岛的开发利用、建立鸟岛旅游创造条件,并摸索白鹭、黑尾鸥人工繁殖、饲养的可能性和回放等有关科学数据资料。
一九八八年五月,舟山市农林局、定海区农林局、定海区科委、马目乡政府,相关人员签字。
签字者,王忠德也在其中。既然签字,就表示要负责任,要付之实施,要有结果。
每年五月一日至八月三十一日,对鸟岛进行保护,禁止人为破坏,并记载观测鹭、鸥迁入和迁出日期、数量,观察其他鸟类在此栖息的种类、数量。
观察鸟巢部位,登记产蛋窝数,观察其自然孵化率及雏鸟成活率、生长速度及雏鸟食物情况。
人工孵化和饲养试验,捡取三十只到五十只繁殖鸥蛋,用恒温箱进行人工孵化试验,观察其孵化率、成活率、生长速度,与自然状态对比。人工饲养雏鸟,摸索其食性,与自然状态对比,为人工饲养提供饲料依据和人工孵化饲养的可能性。
试行人工孵化,测算孵化率、雏鸟成活率,与自然状态对比,同时进行人工饲养,摸索雏鸟的食性,为人工饲养提供科学依据。
待雏鸟育成后,羽毛丰满时,套上环志,放回岛上,观察其与自然状态育成的雏鸟的亲和合群情况,及对人的亲近情况。对套环志鸟,观察其在不同季节迁徙活动的范围及回迁率。
王忠德左手轻轻地捏着一枚黑尾鸥蛋,右手用游标卡尺量了,记下尺寸。再把这枚黑尾鸥蛋放到天平秤上,称重量。黑尾鸥蛋的个体较大,六十克左右,比普通的鸡蛋还大。
王忠德说:“当初什么都不懂,不管三七二十一,带回来再说。”
从鸟岛上取来,带回家,进行人工孵化。孵化期二十六至二十九天。
六只雏鸟破壳而出,胆怯怯地看着这个陌生的世界。
王忠德蹲下身,对雏鸟们说:“不要怕,不要怕,我会对你们好的。”
雏鸟们睁着小眼睛,不会叫,不会站,更听不懂王忠德的话。
雏鸟孵化出来了,可鸟食怎么办?
王忠德到菜市场去,买了新鲜的小鱼、小虾,拎了一袋回家,喂给雏鸟吃。
观察雏鸟们,一天吃多少次,每次多少量。
王忠德一天天到菜市场。雏鸟一天天有变化。尖尖的小嘴,灰灰的、湿湿的羽毛,颤巍巍地扑棱着刚刚长出茸毛的小翅膀,啾啾直叫。
二十多天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月工资本来就不高,老伴处又不好开口,纠结了半天,王忠德最后只能委屈自己。烟瘾极大的他,硬生生将烟量从一包降到半包,省下烟钱换鸟食。
忍得住烟瘾,可真不容易。习惯性地从烟盒里抽出一支烟,掏出打火机想点,又犹豫了,想了想,把烟凑到鼻尖上,深吸一口,又放回去。
实在憋不住了,就狠心抽吧!每抽一支烟,恨不得连烟屁股都给抽了。
好在,逐步摸索了黑尾鸥的孵化周期、生长周期。雏鸟养大后,在其左脚,佩戴了橘红色的塑料脚环。带到鸟岛上,放其回归大自然。
对黑尾鸥的自然状态育成,对黑尾鸥的人工饲养育成,王忠德都了如指掌。
五月四日,黑尾鸥开始进岛。五月六日,黑尾鸥筑巢。五月九日,发现鸟蛋三枚。五月十三日,开始大量产蛋。六月十六日,雏鸟基本出壳。六月二十日,雏鸟个体开始长大。七月十五日,幼鸟开始学飞。七月二十三日,幼鸟已长大,能开始长距离飞行。七月二十九日,小部分开始迁至别处。八月四日,大部分迁飞至别处。
王忠德记下了这一切。他说话时,底气足,喉咙更响了。
“世界神话之鸟”飞来了
二○○八年五月二十五日,发现少量大凤头燕鸥出现。之后数量逐渐增多,到五月底,大凤头燕鸥达到五百只左右,结成大群在空中盘旋飞行,主要分布在鸦鹊山、无毛山这两个岛屿。
六月二十五日,通过远距离拍照和上岛统计窝卵数,确认鸦鹊山西南侧草丛的混合繁殖群巢区,有大凤头燕鸥繁殖个体三百一十五对,黑嘴端凤头燕鸥繁殖个体一对;无毛山东北侧的混合繁殖群巢区,有大凤头燕鸥繁殖个体一百六十六对,黑嘴端凤头燕鸥繁殖个体一对。
这是首次在五峙山列岛发现黑嘴端凤头燕鸥!
“那天真是激动得眼泪都要出来了,回到家里,多喝了好几杯酒。一直不停地哼哼着小曲,就连做梦也一直在叫黑嘴鸟、黑嘴鸟。”王忠德给黑嘴端凤头燕鸥取了个小名。
额、头顶及枕部黑色,后头有羽冠。颈白色,上体淡灰色。翼下覆羽和腋羽淡灰色,尾羽灰褐色。下体白色。橘黄色的嘴比燕鸥类略粗,稍微弯曲,其端部三分之一为黑色。脚和趾,为黑色。叫声,沙哑的高叫。
这一珍稀鸟类,数量稀少,行踪神秘,曾在人类视野中失踪了半个多世纪。
不知道为什么来,为什么去,它太神秘了,被学界称为“神话之鸟”。
黑嘴端凤头燕鸥,第一件标本,学术上称为模式标本,于一八六一年采于印度尼西亚东部。一八六三年,由德国鸟类学家赫尔曼·施勒格尔定名。
然而,这种鸟类自发现和命名之日起,一直很少被观察到,只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以及中国的福州、烟台、青岛等地有极少量的标本记录。
有限的资料显示,黑嘴端凤头燕鸥在中国东部沿海岛屿繁殖,在南太平洋越冬。
最后的一次标本记录来自我国动物学前辈寿振黄先生。一九三七年在山东青岛附近的沐官岛,采集到十五雄六雌共二十一只黑嘴端凤头燕鸥的标本。
自此之后,大约有六十三年,黑嘴端凤头燕鸥似乎在全世界失去了踪迹。其间,先后有人声称见到过这种鸟,但这些目击记录无法作为这种鸟类存在的确切证据。
国际鸟类保护联盟,是鸟类及鸟类栖息保护及制定政策的主要国际组织,由超过一百个国家的鸟类组织和环保组织组成,素有鸟类事务的“联合国”之称。
国际鸟类保护联盟组织出版的《全球最稀少的五十种鸟类》一书,黑嘴端凤头燕鸥名列其中。许多鸟类学者绝望地认为它们已经灭绝了。
意外的惊喜,发生在二○○○年六月。台湾鸟类摄影家梁皆得,到马祖列岛拍摄燕鸥生态纪录影片。他回到台北转录片子时,偶然发现,一群大凤头燕鸥中混有几只从未见过的鸟,背部羽色偏白,黄色的长嘴前端有小半截黑色。他查找了相关的鸟类图鉴和世界鸟类手册,向多位鸟类学家求教后,确认那是失去踪迹达六十多年的鸟类,黑嘴端凤头燕鸥!
重新发现八只黑嘴端凤头燕鸥的消息,一时间传遍了鸟类学界,成了当年鸟类学界的重大新闻。
马祖列岛的燕鸥自然保护区,成了第一个记录到的黑嘴端凤头燕鸥繁殖地。梁皆得实际观察了其繁殖情形并拍成影片,成为全世界关于黑嘴端风头燕鸥唯一的繁殖纪录片。
当年九月,国际鸟盟决定将黑嘴端凤头燕鸥的照片作为国际鸟盟九月会刊的封面鸟。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将黑嘴端凤头燕鸥列入极度濒危物种,这是现存物种濒危级别中的最高等级。据鸟类学家估计,黑嘴端凤头燕鸥全球总量不超过五十只,数量远比大熊猫稀少,被评为全球最濒危的一百个物种。
中国有着绵长的海岸线和广阔的海域,其间有无数个大大小小的无人岛屿。一些无人岛屿也像马祖列岛一样,有许多海鸟在其中繁殖栖息。
二○○二年八月,台湾鸟类学家颜重威到浙江自然博物馆访问,送给副馆长陈水华一张光碟,这是梁皆得在马祖摄制的《燕鸥的故乡——马祖》。陈水华博士观看过四百多种鸟类,这才第一次见识了黑嘴端凤头燕鸥。
从二○○三年夏天开始,由台湾台中自然科学博物馆和浙江自然博物馆组成联合考察组,用两个夏天的时间调查舟山群岛的繁殖海鸟资源,寻找可能存在的黑嘴端凤头燕鸥繁殖个体。二○○三年夏季调查主要集中在舟山群岛的北部,考察组仅在衢山附近的一个小岛上发现一小群繁殖的黑尾鸥。那些在地图上处于海洋中的神秘点点,并没有带给人们期待的惊喜。
二○○四年夏季调查,覆盖了舟山群岛的东部和南部区域,虽然见到了小群的大凤头燕鸥,也见到了大群的褐翅燕鸥和粉红燕鸥,但依然没有找到“神话之鸟”黑嘴端凤头燕鸥。
这年八月,浙江自然博物馆副馆长、鸟类学专家陈水华博士带领考察组,应邀到宁波象山县韭山列岛海洋省级自然保护区进行资源调查。在韭山列岛边缘的一个无人小岛上,意外发现了梦寐以求的黑嘴端凤头燕鸥,当时有近二十只正混群在大约四千只大凤头燕鸥中繁殖。
韭山列岛发现的这个繁殖群,与四年前在马祖列岛发现的黑嘴端凤头燕鸥,这两个繁殖群是世界上残存的两个群体。
然而,韭山列岛的这个混合繁殖群,在随后的两次台风中被彻底摧毁。在二○○五年和二○○六年连续两个繁殖季节,考察组在韭山列岛没能再次见到黑嘴端凤头燕鸥的身影。这样的结果令人十分困惑:到底是什么原因使黑嘴端凤头燕鸥如此稀少、行踪神秘,从而使这种鸟类成为“神话”?
二○○七年五月,黑嘴端凤头燕鸥终于重新回到韭山列岛。虽然大凤头燕鸥的数量下降到两千只,黑嘴端凤头燕鸥的数量也只有八只,但对于它们的到来,考察组成员仍非常兴奋。
韭山列岛保护区也非常重视,派了一条船在繁殖岛屿周边二十四小时看护。多天之后,看护船回本岛补充供给。
六月十六日,不法的渔民趁无人看护,挎着篮子背着竹筐登岛。鸥群惊起四散,盘旋于低空,紧紧盯着渔民。当发现侵犯者直扑鸟巢,它们猛地朝下俯冲,发出吱吱的尖叫。这样的恐吓,显然对胆大妄为的渔民们不起作用。它们旋又回到空中,频繁扇动翅膀,尖声凄叫。
这些不法分子上岛,把黑嘴端凤头燕鸥和大凤头燕鸥混合繁殖群近一千个蛋捡拾一空,导致当年繁殖完全失败。
这次打击,让考察组成员猛然醒悟,是渔民上岛捡蛋,导致了黑嘴端凤头燕鸥繁殖失败,数量越来越少;是渔民上岛捡蛋,使得黑嘴端凤头燕鸥躲躲闪闪,行踪神秘。我国沿海那些不法的或者糊涂的渔民,正是无情的扼杀者!
虽然渔民上岛捡蛋由来已久,但近年来愈演愈烈。这与沿海大排挡的兴起和不断涌现有关。据鸟类学家和志愿者在宁波的调查,一只海鸟蛋当地售价,二○○四年约十元,二○○七年涨到二十五元左右,二○一一年上升为五十五元。利益驱动,导致一些不法分子铤而走险,更加疯狂地盗捡各种海鸟蛋。
黑嘴端凤头燕鸥遭遇着严峻威胁,处于灭绝的边缘。
二○○七年九月下旬,国际鸟盟发表文章《中国最珍稀的鸟急需援手》,称,黑嘴端凤头燕鸥是中国最珍稀的鸟类,根据国际鸟盟编辑的世界鸟类红色名录里面列为极危物种,也就是极端接近绝种危险、最严重的一个等级。最近的一个研究调查显示,黑嘴端凤头燕鸥的全球总数在三年间减少了一半,已经下降到不足五十只。报告认为导致它们剧减的主要原因是捡取海鸟蛋的不法行为变得猖獗。海鸟蛋原来只是渔村社会的嗜好,但随着经济发展、旅游兴旺,对海鸟蛋的需求也急剧增加。要不马上执行保护行动,鸟类保护专家相信不出五年,这种珍稀鸟类就会从它们残存的两个繁殖地永久消失。
国际鸟盟与其他专家联手编辑一份保护行动计划,汇集拯救黑嘴端凤头燕鸥所需要的对策,其中最需要急切实行的是,加强繁殖地的保护力度、设置专人保护繁殖地、经常进行监测、以及严控华东一带海鸟蛋的捡拾与贩卖等。
鉴于黑嘴端凤头燕鸥的危急现状,国际鸟盟受迁徙野生动物物种保护公约秘书处的邀请,将黑嘴端凤头燕鸥列为亚洲最值得保护的三种迁徙鸟类之一,并编撰了《黑嘴端凤头燕鸥国际保护行动计划》。
二○○八年十一月,在意大利罗马举行的迁徙野生动物物种保护公约科学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黑嘴端凤头燕鸥国际保护行动计划》文本审核,并公告实施。该保护行动计划指出,了解黑嘴端凤头燕鸥的繁殖种群分布,监测并严格保护其繁殖种群及其栖息地是其中,尤其是短期内,最重要的保护措施。
中国鸟类学家撰文分析致危因素:对黑嘴端风头燕鸥生存威胁最大的,是那些利欲熏心的无知人们到荒岛上拣拾鸟蛋。其次是栖息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台风、赤潮、海洋污染的威胁。以及近些年实施的无人岛开发等,造成生命个体逐渐减损。加之它们乳白色体色非常显眼,容易引起天敌注意。虽然它们选择了与大凤头燕鸥混群,降低了被捕食的风险。但是,最终却没有逃脱人类的“魔掌”,人类在它们出没的海岛上布满电网,大量捕杀它们,导致其数量急剧下降,接近灭绝,这是人类的悲哀。
黑嘴端凤头燕鸥神秘而优雅,容色清丽,全身洁白,头上有黑色凤冠,橘黄色的嘴,嘴端黑色。
它的天生丽质,使得它容易被天敌发现。为保护自己,它与“亲戚”大凤头燕鸥混群于海上生活。
几千只大凤头燕鸥群,黑嘴端凤头燕鸥在其中,栖息于港湾、河口及近海岛屿。每年冬天,它们在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附近海域越冬。四至五月,往北迁徙。四月中下旬,出现在福建闽江口。抵达浙江海域,已是五月中下旬。
群居时为维持领地,黑嘴端凤头燕鸥会以喙啄邻鸟,并喧嚣鸣叫。天气炎热时,它们会张大嘴巴吐气散热,或飞到海上,以腹部粘湿来减少体热。它们飞翔能力强,也能漂浮在海面上休息。常以鱼、虾及昆虫为食。
黑嘴端凤头燕鸥以枯枝和草茎,在岩石草丛间筑巢,巢浅凹状,紧邻大凤头燕鸥的巢旁。
在求偶阶段,雄鸟会略张开翅膀,追逐着雌鸟,在岩礁上起舞。
或者,雄鸟会从海里叼来小鱼,飞到雌鸟跟前,以食物证明自己的能力。
黑嘴端凤头燕鸥的交配常常会在求偶舞后进行,经过缠缠绵绵的对舞,雄鸟跳到雌鸟背上。雌鸟回首,含情脉脉地凝视。
作为中国最珍稀鸟类,黑嘴端凤头燕鸥成年体重大约两斤重,比鸡略小。神奇在于,它每年只下一个蛋,按照它的寿命十五年计算,此鸟一生只产十多个蛋。
黑嘴端凤头燕鸥一窝一蛋,杂在大凤头燕鸥的蛋里,每只相隔三十厘米左右。
雄鸟雌鸟轮流孵蛋,经过近一个月的孵化,雏鸟破壳。一般在一二天之后,雏鸟离巢走动。一周之后,雏鸟食量变大。于是,离巢后的雏鸟往往聚集在一起,由一两只成鸟看护,而多数成鸟外出觅食喂雏。
黑嘴端凤头燕鸥在附近的海面上觅食,以俯冲的方式,全身扎入水中,捕捉游在上层的小鱼。
八月初,幼鸟开始学飞。八月底,黑嘴端凤头燕鸥随同大凤头燕鸥群,飞离五峙山列岛。
次年五月中下旬,黑嘴端凤头燕鸥随同大凤头燕鸥群,再飞至熟悉的五峙山列岛。
海鸟的记忆力是不差的,选定的繁衍地是安全的。
经过惊涛骇浪,不停地迁徙、繁衍,它们的生命在于永远的飞翔。
答案就是这些
我问王忠德:“您守护鸟岛近二十九年,最刻骨铭心的事是什么?”
“有!在鬼门关上走了一遭!”老王答。
一九八九年七月的一天,王忠德像往常一样出海去鸟岛。出发前收听的天气预报说,傍晚会有雷阵雨,海面将有八级大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