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油然而生”考释

2015-05-11刘光洁

辞书研究 2014年1期
关键词:王逸蓬勃形容

刘光洁

“油然而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成语,但其确切含义却不一定人所共知。《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以下简称《现汉》)“油然”条的训释为“①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敬慕之心,~而生。②形容云气上升:~作云。”现代通行的成语词典对“油然而生”亦多如此训释,如《新华成语词典》:“油然:自然而然。《礼记·乐记》:‘礼乐不可斯须去身,致乐以治心,则易直子谅之心油然生矣。后用‘油然而生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我们认为以上词典中对“油然”和“油然而生”的释义都不尽准确,试分析如下:

“油然”一词较早见于《孟子·梁惠王上》:“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赵岐注:“油然,兴云之貌。沛然下雨,以润槁苗,则浡然已盛,孰能止之。”朱熹《孟子集注》:“油然,云盛貌。沛然,雨盛貌。浡然,兴起貌。御,禁止也。”按:赵岐“兴云之貌”的训释比较模糊,未能明确揭示孟子所说的“油然作云”的具体情貌特点,朱熹则进一步将其明确为“云盛貌”。综合二注及语境可以看出,“油然”所形容的当是乌云兴起时盛大蓬勃、迅疾翻滚的样子。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自我天覆,云之油油。甘露时雨,厥壤可游。”裴骃《史记集解》:“骃案《汉书音义》曰:油油,云行貌。《孟子》曰:‘油然作云,沛然下雨。”此处正用《孟子》之义,“云之油油”即“油然作云”,“油油”义同“油然”,二词虽构词方式不同,用法有别,但其含义却基本相同,都是形容乌云遽作、翻滚而来的情状。《太平御览》卷八所引《京房易》中一句话正可展现此处“兴云”“云行”的具体情貌,即“飞候曰:凡候雨有黑云如群羊,奔如飞鸟,五日必雨”,“黑云如群羊,奔如飞鸟”正是“云之油油”“油然作云”的形象描述。由此可见,《现汉》将“油然作云”的“油然”释为“形容云气上升”是不够确切的。

因“油然”与“油油”含义相同,我们可以通过考察“油油”在古文献中的其他用例来进一步确证“油然”的含义。《广雅·释训》:“泡泡、淘淘……油油、泧泧、滮滮,流也。”王念孙《广雅疏证》:“《九叹》:‘江湘油油。注云:‘油油,流貌也。《卫风·竹竿》篇:‘淇水滺滺。《释文》作‘浟浟。《五经文字》云:‘亦作攸攸。并字异而义同。”按:《广雅》中此条列举众多可形容水流状态的重言词,既有滔滔浩荡的大流也有涓涓平缓的小流,而统以上位概念“流也”为训,组成了一个小的语义场。《诗经·卫风·竹竿》:“淇水滺滺,桧楫松舟。”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注:鲁‘滺作‘油。疏:《释文》:‘浟,本亦作滺,音由。……王逸《楚辞·九叹·惜贤》注:‘油油,流貌也。《诗》云:河水油油。‘河是‘淇之误。‘油油即‘浟浟之异文,王习《鲁诗》,明《鲁》作‘油油。”“由”“攸”古音皆为喻母四等幽部字,故可通用。毛传中训“滺滺,流貌”,王逸《惜贤》注同,然“流貌”之训正同“兴云之貌”,其对所形容的水流的具体情状未能清楚明确地做出揭示。

考《楚辞·九叹·惜贤》:“江湘油油,长流汩兮。挑揄扬汰,荡迅疾兮。”王逸注:“言己见江湘之水油油长流,将归于海,自伤放流,独无所归也。言水尚得顺其经脉扬荡其波,使之迅疾,自伤不得顺其天性,扬其志意,而常屈伏。”由上下文语境来看,此正是作者用江湘水流之奔涌迅疾以归于海而反衬感伤自己放流无归、志意屈伏。又《楚辞·九叹·逢纷》:“赴江湘之湍流兮,顺波凑而下降。”王逸注:“凑,聚也。言己乘船赴江湘之疾流,顺聚波而下行,身危殆也。”《楚辞·九叹·远逝》:“乘隆波而南渡兮,逐江湘之顺流。赴阳侯之潢洋兮,下石濑而登洲。”王逸注:“隆,盛也。言已愿乘盛波,逐湘江之流,赴阳侯之大波,过石濑之湍,登水中之洲,身历危殆,不遑安处也。”可见《楚辞·九叹·远逝》所言之江湘水势皆湍流盛疾、波涛滚滚而非舒缓慢流。《诗经·卫风·竹竿》:“泉源在左,淇水在右。”毛传:“泉源,小水之源。淇水,大水也。”又《诗经·卫风·氓》:“淇水汤汤,渐车帷裳。”毛传:“汤汤,水盛貌。”由此可知淇水亦为一条大水,其水势盛大亦非舒缓小流,而《竹竿》末章正是用淇水的涌动不安来烘托自己难以排遣的思乡怀亲情怀,如果将“滺滺”“油油”理解为“舒缓、从容”则失了作者比兴的意蕴。因此,可以推定《竹竿》与《惜贤》中的“滺滺”“油油”之“流貌”当是一种汹涌澎湃、湍流滚动的水势盛大的样子。

“油油”具有“盛大蓬勃、迅疾涌动”义,不仅可以形容云气的兴起和水流的运行,还可以通过同状引申而形容与之具有相似情状的禾苗等。《史记·宋微子世家》:“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彼狡僮兮,不与我好兮。”司马贞《史记索隐》:“渐渐,麦芒之状。油油者,禾黍之苖光悦貌。”《小雅·渐渐之石》毛传训“渐渐,山石高峻”,郑笺云“山石渐渐然高峻,不可登而上”。“渐渐”形容麦芒的“高峻之貌”,“油油”与“渐渐”同义相对,“油油”当为形容禾黍之苗茂盛浓密、随风涌动的样子,而索隐训为“光悦貌”者,恐为“油”字后多借用作“油脂”意,司马氏遂望文生训而汩没了古义,后之注家多有延其误而未察者。又《文选·蜀都赋》:“黍稷油油,稉稻莫莫。”李善注:“莫莫,茂也。”六臣注:“刘曰:‘莫莫,茂也。铣曰:‘油油、漠漠,茂盛貌。”“油油”与“莫莫”同义,都是形容禾苗长势茂盛的样子。《玉篇》:“秞,禾黍盛也。”则专门造“秞”字以记录“禾黍盛”义。

“油油”“油然”之有“蓬勃盛大、迅疾涌动”义还可由从“由”声、“攸”声同源词的系联中得到证明。检《说文》中“由”声之字:“柚,条也。似橙而酢。从木由声。《夏书》曰:‘厥包橘柚。”段注:“按今橘橙柚三果。莫大于柚。”孔传:“小曰橘,大曰柚。”《广韵·宥韵》:“柚,似橘而大。”又《说文》:“鼬,如鼠,赤黄而大,食鼠者。从鼠由声。”“紬,大丝缯也。从糸由声。”可见,“由”声字实含有“大”义。其有“迅疾”义则可由从“攸”声之字得到证明:《说文》:“跾,疾也。长也。从足攸声。”段注:“二义相反而相成。《易》:其欲逐逐。薛云:速也。子夏传作攸攸,荀作悠悠。刘作跾,云远也。”“倏,走也。从犬攸声。读若叔。”段注:“倏,犬走疾也。依《韵会》本订。引伸为凡忽然之词。或叚儵字为之。”又《孟子·万章上》:“始舍之圉圉焉,少则洋洋焉,攸然而逝。”赵岐注:“攸然,迅走趣水深处也。”而从“由”声之字有“动”义则殷寄明《汉语同源字词丛考》已有论述,兹不赘引。endprint

通过上述考察,可以看出“油油”“悠悠”“攸攸”“浟浟”“滺滺”等字异而义同的词与“油然”“攸然”“悠然”等皆有“盛大蓬勃、迅疾涌动”之义,由此我们再来看成语“油然而生”的释义问题。《礼记·乐记》:“致乐以治心,则易直子谅之心油然生矣。”郑注:“油然,新生好貌也。”《祭义》篇重出此句,郑注“油然,物始生好美貌”。此二处为“油然而生”的较早出处,而“新生好貌”“物始生好美貌”实则正是一种盛大迅疾、蓬勃涌动、不可遏止的情状。郑玄的训释虽然模糊,不够具体明确,但却十分恰当——冬去春来,大地复苏,阳光的热力催使万物更生,春雨过后,整个冬天所积聚的力量在一夜之间全爆发了出来,枯枝抽出了黄绿的新芽,种子的幼芽也从土里猛拱出来,浓郁粗壮鲜嫩,展现着无限的生命力,生长迅速,生机勃勃,莫之能御,不禁让人为之振奋,心生喜悦。《乐记》中所说的正是如春阳般的音乐的巨大作用:如果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高雅音乐当中,沉潜悠游,以乐之和平中正来修身养性,除去心中的恶俗鄙薄,积蕴既久,感之既深,某日功夫到家,那么和易、正直、慈爱、诚信之心就会从内一下子蓬勃而生,喷涌而出,不可遏止。这正是“油然生矣”的具体含义。

又《大戴礼记·文王官人》篇:“民有五性:喜怒欲惧忧也。……喜气内畜,虽欲隐之,阳喜必见;……五气诚于中,发形于外,民情不隐也。喜色由然以生……怒色拂然以侮。”王聘珍《大戴礼记解诂》:“畜,积也。隐,藏也。卢注云:‘由当为油。油然,新生好貌。聘珍谓:‘拂者,拂汨鼓动之貌。”《逸周书·官人解》与此大体相同而“由然”作“犹然”,“由”“油”“犹”《广韵》并“以周切”,喻四幽部字,“由然”“油然”“犹然”为异字同词。卢注亦训“油然”为“新生好貌”,且句中与表示“拂汨鼓动之貌”的“拂然”同义相对,故与《乐记》中的“油然”皆为盛大迅疾、蓬勃涌动之义无疑。后世文献中所用“油然”亦多为此义,如:《晋书》卷二十五:“夫廉耻之于政,犹树艺之有丰壤,良岁之有膏泽,其生物必油然茂矣。”宋卫湜《礼记集说》卷九十三:“礼乐鬼神皆一理而已,故四海之内感其节则敬心翕然而合,感其和则爱心油然而生。”清《日讲易经解义》卷十六:“玩其辞之何以吉、何以凶,而趋避之意不觉踊跃奋迅油然而生也。”清惠士奇《易说》:“立爱惟亲,亲者爱之本也。培其本而发荣滋长,油然勃然而不可遏。”

综上所论,可以看出“油然而生”与“油然作云”中的“油然”词义相同,都应该是形容事物“盛大蓬勃、迅疾涌动而不可遏制”的状态,而非“自然而然”或“舒缓、从容”的意思。因此,结合“油然而生”的现代用例情况,我们建议可将“油然而生”的解释表述为:“多形容某种思想感情(因外部事物或环境的影响、刺激)盛大蓬勃而迅猛不可遏制地涌现出来。”

参考文献

1.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编.新华成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2.殷寄明.汉语同源字词丛考.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7.

3.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 102488)

(责任编辑 郎晶晶)endprint

猜你喜欢

王逸蓬勃形容
阳光照进来的地方万物才会蓬勃生长
凝聚为民履职的蓬勃力量
你会形容吗
野草的生命同样蓬勃
一干二净
用一句话形容你有多热
素材积累·词语
醇厚隽永 洒落天成
——王逸书法艺术
王逸?王逸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