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术科技类专业社团建设的探索
2015-05-11王雪
王雪
摘 要:高校学术科技类专业社团是以专业建设为依托,由对某一专业或学科感兴趣的同学自愿组合而成的学生团体,意在宣传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本文简要分析了这类社团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社团的发展建设进行探索。
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术科技类 专业社团
学生学术科技类专业社团作为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有利于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专业技能的培养及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职业能力。
一、学生学术科技类专业社团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社团成员单调,社团活动多针对于专业知识薄弱的一年级学生
学术科技类专业社团多以专业建设为依托,学生自身的专业知识是社团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目前学术科技类专业社团的成员大部分都是该专业的学生,且多为大一、大二学生。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学校,主要学习基础课程,专业知识基础薄弱。二年级学生对社团活动缺乏兴趣,参与意愿不高。经验丰富的三年级学生大多忙于实习、就业不再参与社团内部活动。
2.社团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
学术科技类专业社团成立源于学生的兴趣爱好,是学生自发组织的。学生缺乏管理经验,导致社团管理混乱,缺乏组织性、纪律性。社团要想长久的发展,必须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包括社团章程、社团财务制度、奖惩制度、例会制度等。
3.社团指导教师未尽其责或忙于教学无暇管理
学术科技类专业社团的指导教师多为专业教师,对社团的关注度和指导力度不够。部分专业教师未将此项工作作为工作重点,对社团的管理意识不高。也有部分专业教师忙于教学,无暇管理社团,未将社团建设与专业教学相结合,甚至有部分指导教师空有其名。
4.社团经费不足,活动场地有限。
学术科技类专业社团活动多为科技实验类,外出调研、实验设备材料比较昂贵,但学校和学院对社团的支持力度不高,社团经费来源少,实验室管理严格,不少社团不得不为了活动而活动,将同学们的实验操作课作为社团活动。
5.社团中学生干部整体素质不高
学生对社团发展认识不够,社团管理干部在学生干部队伍中地位较低,很多学生骨干更乐于加入学生会及班级管理队伍,导致社团管理者的基础素质和影响力不够。
二、学术科技类社团发展的探索
1.聘用德才兼备的专业指导教师,加强社团的管理和指导。
社团指导老师应是政治觉悟高,专业知识丰富,且热衷于社团培养和管理。加强对社团的管理,制定社团发展的方向、政策,参与策划学生社团活动,培养社团学生干部。将他们的专业教学与社团建设相结合,通过社团活动对专业知识理论进行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2.以社团发展为契机,拓宽专业教育模式
学生专业教育多以第一课堂为主,主要包括理论课程的学习,实验课,实训课等。专业社团与学生所学的学科密切相關,可以为学生的实践创造一个良好的平台,同时也会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动力。例如无名指社团是以宝玉石鉴定及加工技术专业为基础的学术科技类专业社团,该社团活动以鉴定珠宝首饰和动手制作珠宝首饰为主,学生们可以在大型珠宝展上丰富专业知识,也可以组织社区珠宝鉴定活动而激发主动学习。
3.通过专业社团建设,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毕业生应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过硬的专业技能。专业社团的建设正是致力于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动手实践能力、团队精神,帮助学生了解行业发展现状,这些都在学生就业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4.产学研相结合,拓展专业社团建设
将专业社团建设与企业、高校的人才培养计划和科学技术研究相结合。将社团活动与专业相关的企业调研、实习相结合,吸引高年级学生参与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鼓励社团成员参与小发明、小制作、职业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各种设计类比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准予社团成员参与实验室的管理与维护,实验设备的操作与维修,培养学生管理和动手实践能力。
高职院校学术科技类专业社团应坚持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加强社团的管理和指导,促进专业知识的学习,推动专业教育、素质教育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郭立.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27).
[2]郭永邦.高职院校学生专业社团建设的定位与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9(9).
[3]井新宇.产学研结合开展校园专业社团工作刍议[J].职业教育研究,2006(11).
(作者单位:天津职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