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让老百姓吃下“定心丸”
2015-05-11
特别关注
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让老百姓吃下“定心丸”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目前已成为广大农民读者热切关注的重要问题,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共湖南省委农村工作办公室、湖南省农业委员会刘宗林主任。
问:湖南省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进度如何?
答:2011年湖南省启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到目前为止,已完成15个县的79个乡镇、1237个村、50.6万公顷土地确权,占湖南省承包耕地面积12.4%,为整省推进进行了有益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搞好了土地确权颁证,让老百姓吃下“定心丸”,才能引导工商资本、现代新型经营主体到农村去,进一步推动规模化经营,使现代农业这盘“棋”活起来。
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的目标任务有哪些?
答:按照中央部署要求,结合湖南省实际,省农委起草了《关于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意见》,解决承包地块面积不准、四至不清、空间位置不明等问题,把承包地块面积、合同、权属证书全面落实到户,实现承包经营权属证书标准化、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化、土地承包管理信息化。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实行家庭承包经营的耕地;对采取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其他方式承包的农村集体土地,也要搞好现状调查,摸清底子,做好登记。根据湖南省统一部署,2015年选择基础条件好的48个县市区进行整县推进试点;其余县市区分2年做好计划安排,确保2017年全面完成确权登记颁证任务。
问:如何抓住关键环节?
答:一是摸清土地承包现状。对现有农村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材料、土地承包方案、承包台账、承包合同、承包经营权证书等相关权属档案资料进行全面清查整理,按要求进行补建、修复和保全。二是精准权属认定。以已签订的土地承包合同、发放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为主要依据,做好发包方、承包方和承包地块调查,并如实准确填写相关调查表。查清承包地块面积、四至和空间位置等信息,制作地块分布图。调查成果经审核公示确认,作为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的现实依据。三是完善承包合同。根据权属调查公示确认的成果,按照规范的合同文本,针对不同情况,分别采取补签、重签、变更、解除、终止合同等方式完善土地承包合同。四是建立健全登记簿。以承包户为基本单位,按照一户一簿的原则,明确每块承包地范围、面积及权利归属,由县级人民政府农村经营管理机构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簿。五是颁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六是对资料进行整理归档。按照国家行业标准,建立符合全省统一标准的信息数据库和信息管理系统。
问:如何创新工作方法?
答:湖南省探索总结出的“三步工作法”简单明了,操作性强,效果明显。第一步,摸底制图。充分利用国土部门1∶2000正射影像图或最新工作底图、“二调”确权成果等土地调查资料和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成果,开展入户摸底调查,形成摸底调查基本信息表;以农户目前实际承包的丘块和土地二轮延包的原始登记承包数据为依据,在已有符合精度要求的影像图基础上,形成确权登记工作底图。实测是确地的基础,防止出现用系数法套算确权面积、直接沿袭承包合同面积进行确权登记等行为。第二步,调查指界。利用地理测绘信息技术,查清承包地块现状及空间位置等信息,在工作底图上制作调查草图,结合现场指界确认,通过地理信息技术计算承包地块面积,将承包地块面积、四至及空间位置等信息数据化。第三步,公示确认。公示、勘误修正,公示无误后,由农户签章确认,完善承包合同,建立登记簿,开展资料整理归档。 本刊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