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衰患者照顾者的健康教育需求及其护理应对策略
2015-05-11刘杰
刘杰
慢性心衰患者照顾者的健康教育需求及其护理应对策略
刘杰
目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照顾者的健康教育需求进行探讨, 并总结其护理应对策略, 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给予健康教育。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入院6周后, 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进行测评和对比, 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健康教育, 不仅可有效提高生活质量, 还能够提高其照顾者的照顾水平, 具有重要作用, 值得临床推广。
护理应对策略;照顾水平;健康教育需求;慢性心力衰竭
临床医学中, 发生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为患者心脏产生了功能性和器质性的损伤, 从而造成患者心室充盈和射血功能发生障碍所造成的一系列病变, 属于不同心血管疾病发展的最后阶段, 发病率和致死率比较高。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的不断加重,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了较大的威胁。积极给予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治疗和护理干预, 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1]。本院对4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给予健康教育, 总结其护理应对策略, 有效提高了其照顾者的照顾水平, 取得较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3年6月~2014年8月收治的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40例。观察组中男21例, 女19例, 年龄54~82岁, 平均年龄(45.8±23.4)岁;对照组中男23例, 女17例, 年龄58~84岁,平均年龄(47.2±25.3)岁。患者文化程度均为高中或者高中以上, 照顾者与患者的关系均为配偶、子女或者父母。两组患者年龄、文化程度、性别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以此为基础上给予患者健康教育, 其具体措施如下:①对患者的生理状况和心理状况进行全面评估, 并且密切观察患者认知功能改变情况, 对其进行评估。针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理状况, 照顾者需要对患者的日常饮食进行合理搭配, 并采取有效的措施, 对患者的生活习惯进行指导, 帮助患者形成正确的生活习惯。另外照顾者需多鼓励患者进行活动。②患者发病后, 心理功能和认知功能均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护理人员在对慢性心力衰竭疾病的相关知识进行宣讲时, 照顾者应对该类疾病进行全面了解, 应学会对患者出现的一些突发状况进行及时处理。③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巡视和临床的过程中, 要善于利用每一次机会, 积极主动和患者及其照顾者进行交流沟通, 对患者提出的意见和不满意地方, 应加以重视, 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 及时进行修正和调整, 保证患者和照顾者满意。
1.3 效果评价 医院可选择专门的科室和护理人员, 制定生活质量评定表, 内容总共包括5个不同的方面, 分别为情绪功能、角色功能、总体生活质量、社会功能和躯体功能。对患者进行评分并且准确记录, 得分越高, 代表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入院6周后, 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进行测评和对比, 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 x-±s, 分)
3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和康复治疗过程是一项比较漫长的过程, 会耗费较长的时间, 需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对患者和其照顾者都是一项比较大的挑战。因此, 临床医学中, 医务人员需重视患者和其照顾者的需求[2]。明确患者和其照顾者的健康教育需求, 医护人员可有针对性的, 采取有效措施, 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帮助, 可有效提高患者和其照顾者对慢性心力衰竭疾病相关知识的认识和了解, 指导照顾者提高照顾水平, 更好的照顾患者, 促进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症状的有效改善[3]。大部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对相关疾病知识的了解较少, 存在比较严重的焦虑和恐慌等情绪,遵医行为相对较差, 不利于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早日康复。在这种情况下, 对患者的照顾者进行正确指导, 提高其专业护理水平, 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组资料中, 选取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临床治疗和护理干预, 观察组以此为基础给予健康教育护理, 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 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医学研究结果表明,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过程中, 给予健康教育护理, 可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 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极大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组资料研究显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健康教育护理干预, 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照顾者也存在一定的健康教育需求, 需全面了解相关的慢性心力衰竭疾病知识和技能, 以实现对患者的良好照顾, 提高照顾水平。因此, 临床医学中需重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照顾者的健康教育需求, 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 提高照顾者的疾病认知水平和参与程度, 加强照顾者对心力衰竭早期体征的警惕性, 提高患者的治疗配合度和依从性, 以避免疾病加重[4]。
综上所述,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健康教育, 不仅可有效提高生活质量, 还能够提高其照顾者的照顾水平, 具有重要作用, 值得临床推广。
[1] 周建芝.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4(9):1333.
[2] 陈志红.医院社区联动自我管理教育模式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3, 29(8):43.
[3] 刘妍.运动康复护理对改善慢性心衰者心脏功能的效果.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3, 32(8):1819.
[4] 刘力平.运动康复护理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2, 18(22):1409.
10.14163/j.cnki.11-5547/r.2015.07.193
2014-11-06]
473300 河南省社旗县人民医院急诊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