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发展、产业结构与城镇化关系研究——基于30个省动态面板数据GMM方法

2015-05-11刘培勤朱四伟

金融与经济 2015年11期
关键词:面板产业结构城镇化

■ 何 剑,刘培勤,朱四伟

一、引言

在改革开放逐步推进的几十年中,我国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截止到2014年底,我国城镇化率超过了54%,在本文所研究的30个省份中有15个省份城镇化率超过50%。城镇化是资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由农业流向工业、服务业领域。城镇化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惠及人民为宗旨,以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最终目标。合理的城镇化一方面可以通过绿化环境、修整土地、文化交流来促进人类与自然、人际间的和谐相处;另一方面可以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与促进公共资源的利用度,提升人民收入水平与生活幸福指数。截止到2015年6月底,上市银行达到16家,也出现了诸多地方性城市银行。它们为我国三大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尤其是在三大产业提供贷款方面,为企业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流。产业结构的升级促进劳动力的转移,同时使非城镇人口变为城镇人口,这就促进了城镇化的迅速发展。城镇化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起着不可比拟的作用,它上承政策下接民意、深系人民福祉、事关社会发展。而金融发展通过影响产业结构的变化来进一步作用于城镇化水平,因此对金融发展、产业结构与城镇化关系的研究的政治与经济意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性。

二、文献综述

产业结构与城镇化关系的理论有很多,例如:三次产业转移动力说;农业发展推动说;工业扩张拉动说;服务业后发动力说;劳动力流动推动说。这些学说看似无很大关联,但实际的内涵有很大的共同点:通过产业转移或者三大产业比例的调整来影响劳动力的流动,进而作用于城镇化进程。

国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动因和影响方面,认为金融发展、产业结构都对城镇化有显著正向影响。Chang Miao(2004)认为银行的资金可以促进城镇化中水资源的有效利用。Michaels(2012)通过实证研究得到结果:一个区域的城镇化水平由农业就业水平和农业转向非农业就业水平两个因素决定。

学者的研究从内容上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首先,从全国层面来讲,杨文举 (2007)利用1997~2004时间序列数据运用VECM模型分析得到中国产业结构与城镇化具有长期的均衡关系;殷江滨、李郇(2012)揭示了人口流动特征对城镇化影响的动态机制。王立新(2014)运用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表明第二、三产业对不同地区的城镇化作用存在差异,若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协调度很高,会推进城镇化水平。其次,从区域层面,郝希亮、王成龙(2014)通过运用VAR模型对甘肃省数据研究认为甘肃城镇化和产业结构的良性循环关系还未建立。吴雨佳、马广奇(2015)利用VAR模型以陕西为例对城镇化、产业结构和金融发展进行了实证,结果显示三者之间存在稳定的均衡关系,城镇化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金融发展有利于产业结构和城镇化水平的提升。

从研究方法上来说主要分为两类:第一,运用VAR模型。马智利、陈滨(2008)运用VEC模型对西南地区进行了定量研究,研究发现该地区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存在一种不是很明显的长期关系,城镇化可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但反过来却不成立。第二,运用静态面板模型。朱智文、赵立(2014)运用静态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优化过程中金融发展问题。

上述文献给我们提供了诸多借鉴与启示,同时我们也发现诸多不足:一、从内容上讲,大多是考虑产业结构与城镇化关系,没有考虑到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的引致性作用;学者多是从宏观层面研究,未兼顾区域差异性。二、从方法上,研究者大多运用VAR、静态面板,未能兼顾在省际面板的前提下研究自身滞后变量对自己的影响。由此本文依据研究需要将全国分为东部、泛中部、泛西部,运用动态面板模型,通过设立两个模型且对东部、泛中部、泛西部进行对比分析,在分析自身滞后期的影响的同时,针对不同区域提出针对性措施。

三、模型、指标与数据来源

1.本文先从三大产业比例与城镇化关系进行切入,设立动态面板模型(1)如下:

UR表示城镇化率,参考姜爱林(2002)的研究成果,城镇化用城镇人口与总人口之比计量。

FR表示第一产业产值比重,SR表示第二产业产值比重,TR表示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他们分别由地区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与地区GDP的比值来计量。i表示省份,t表示年份,μi表示个体效应,ζit表示随机误差项。

2.再考虑把金融发展对三产的引致性影响,故设立动态面板模型(2)如下:

FIR表示金融相关率,参考王春丽、宋连方(2011)的研究,选取FIR衡量金融发展水平。FIR用存贷款余额与GDP之比来衡量。

LnFIRit×LnFRit表示金融发展对第一产业发展的引致作用;LnFIRit×SRit表示金融发展对第二产业的引致作用;LnFIRit×TRit表示金融发展对第三产业的引致作用。

3.数据来源

文章的面板数据是30个省(为方便起见,各直辖市、自治区也视作一并称作省)1998~2014年的数据。由于重庆在1997年设市,所以数据年份从1998年开始。由于西藏自治区的部分数据缺失,故它不在这30个省之内。其中1998~2013数据皆采自于各省1999~2014年统计年鉴,其中2014年各省(除黑龙江省之外)数据通过各省的《2014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公报》,而黑龙江省2014年数据通过《2015年黑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和银监会网站得到。

四、实证及结果分析

由于因变量的滞后项被引入到动态面板模型之中,若直接回归会导致解释变量的 “内生性”问题,使模型估计出现偏差。本文借鉴Arellano和Bond、Blundell和Bond提出的GMM (广义矩估计)来进行模型估计。在上述方法中,常数项被用作工具变量,所以估计结果不含常数项。用Eviews7.0进行实际操作,用一阶差分法对模型进行回归估计。

(一)全国数30个省动态面板GMM估计

利用30个省的面板数据按模型(1)和模型(2)进行估计,回归结果见表1:

表1 全国30个省动态面板参数估计结果

模型(1)的J统计量为27.15,工具变量的秩为30,通过 excel表的函数 CHIDIST(j,ir-v)可以计算 J统计量的P值为0.40。其中j表示J统计量,ir代表工具变量的秩,v代表估计参数个数。模型(1)J统计量的P值大于0.1,通过了Sargent检验,说明模型过度约束正确,即模型设定正确。同理模型(2)的J统计量的P值为0.20,也大于0.1,说明了模型设立的正确性。

模型(2)的结果表明各个参数的显著性都通过检验,说明从全国水平来说,金融的发展可以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来明显作用于城镇化。其原因可能是,金融业的繁荣可以为三产提供充足的资金需求,特别是贷款需求。这可以促进产业的发展壮大,促进人口在产业间的转移。各个参数估计除了2为负值,其他均为正值,这印证了模型(1)中三大产业对城镇化的作用,也说明了金融发展在城镇化中充当了助推力量。

(二)基于GMM的地区差异性实证分析

全国30个省的GMM估计仅仅说明了金融发展、产业结构和城镇化在全国范围内的情况,不足以说明不同地区的状况。为了保证制定政策的客观与实行性,必须考虑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来因地制宜。所以根据自身需要将研究的30个省分为东部、泛中部、泛西部①我国地域依据西部大开发战略可分为东中西三部分。由于内蒙古、广西的GDP接近于1986年划分的西部范围,国务院于2000年将二者划分为西部,本文基于自身的研究需要,分析产业结构与城镇化的关系,由于广西和内蒙古和中部的河南、江西、山东等省产业结构相似,故把我国分为东部、泛中部、泛西部三部分。内蒙古、广西被列入泛中部,西部除去内蒙古、广西即是泛西部的范围。由此东部包括北京、天津、辽宁、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11个省市;泛中部包括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内蒙古、广西10个省;泛西部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0个省。西藏因部分数据缺失,所以本文所考虑的泛西部剔除了西藏。。分别按照以东部地区为基准类,引入虚拟变量,设置模型(3)和模型(4)进行GMM估计。进行比较三个地区之间的区域差异。参数估计结果见表2。

表2 三地区参数估计结果

从上表可知,所用模型的J统计量的P值都大于0.1,通过了Sargent检验。

从三地区总体来看,所有模型城镇化的滞后期的参数都在显著度5%的水平下通过检验,说明,城镇化前期水平对后期影响显著。

从东部来看,模型(3)参数的显著度可以看出,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对城镇化影响不显著。原因可能是东部经济比较发达,人们生活必须保证充足的农副产品,特别是蔬菜、肉奶蛋禽等易腐、运输成本较大的产品。这会使第一产业保证一定的规模。模型(4)可以看出金融发展对第一产业和对第三产业的引致作用不明显,原因可能是东部地区的金融服务业已经给其第三产业提供了足量的金融服务,特别是贷款。这些金融服务可能对当地第三产业来说已经饱和,如果再提升边际效用很小。

从泛中部来看,模型(3)与模型(4)对比发现,加入金融发展因素的模型(4)的显著度检验只有第三个参数未通过检验,从这一点看出,金融业对三产的支持可以加速城镇化的进程。究其原因可能是“中部崛起”等一系列战略晚于沿海城市的改革开放,由于市场资源配置的作用,很多资金都流向收益率高的东部地区,导致了中部金融支持力度不够,金融服务中部经济的作用只能未得到充分体现。

对比三大大区,可知金融资源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泛中部、泛西部两地区金融发展落后,不能适应产业发展的需求。东部发展金融服务给其城镇化带来的作用不太明显,尤其是金融通过第三产业对城镇化的作用不明显。对于泛中部与泛西部,金融发展给其城镇化可以带来明显的助推作用。

从实证中的所有GMM估计结果可以看出:城镇化是一个持续性的工程,前期的城镇化水平对后期的城镇化水平影响显著;从全国来说,产业结构与城镇化水平息息相关:第一产业比重和城镇化水平呈负相关。第二、三产业比重与城镇呈化水平呈正相关。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的引致作用对城镇化很明显;从东部来说,金融发展作用于第三产业进而作用于城镇化的影响力不明显;从泛中部、泛西部来说,这两个地区的金融对产业结构的支持力度不充分,金融服务业没有充分履行为经济做动力引擎的职能。

(三)模型平稳性检验

为了保证模型估计中不出现“伪回归”现象,要对估计结果的残差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估计结果的平稳性。学者经常使用的方法是IPS检验,因此对上述实证模型也用该方法进行检验。对实证中各个模型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模型残差单位根检验

通过上表可看出,各个模型的稳定性都在1%的显著性水平通过检验,说明各个模型具有很强的稳定性,进一步验证上述分析结果的有效性。

五、结论及对策建议

基于上述实证结果分析,为提升城镇化水平,让人民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的普惠性福利,结论分析和政策建议都从产业结构、金融发展两个大的层面展开。

(一)从全国来说,第一产业比重和城镇化水平呈负相关。第二、三产业比重与城镇化水平呈正相关。我国要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合理定位三大产业的地位。优先发展附加值高的第二与第三产业,尤其是环保无污染的是第三产业。东部尤其要注重第二、三产业的持续发展,它们对提升城镇化水平作用显著。

1.继续一如既往的坚持农业的基础性地位。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提升农业的人均产值,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作为发展农业的突破口;因地制宜,发展畜牧业、特色林果业、特色种植业,把改善农业种植养殖结构作为提升农业经营效率的捷径。只有这样,才能以尽量最少的人力、资本投入获得更大的收益。

2.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污染少、效益高的绿色发展方式。积极构造由政府、高校、企业三方共同组建的产学研三位一体运作平台,切实把科技转化为生产能力。积极引进吸收先进科技、设备与高端人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占领市场制高点。

3.注重发展现代服务业。建立完善的行业准入制度,保证有资质的经营者的经营权利。可以大力扶持金融、保险、物流、旅游、、软件、培训、咨询等服务领域,提升其市场化、社会化的经营理念。在条件允许的地方开展综合试点经营,努力打造大型一体化商业服务区,发挥产业集聚的规模效应。

(二)从泛中部、泛西部来说,这两个地区的金融对产业结构的支持力度不充分,金融服务业没有充分履行为经济做动力引擎的职能。关注泛中部与泛西部金融服务不足以满足产业发展需求的现状,提出措施来努力改善发展金融服务业水平。

1.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加强制度建设。形成以全国性银行、地方性银行、信用社为主体,小额贷款公司为补充的金融服务体系,使各个融资机构发挥各自优势,满足产业和城镇化的资金需求。

2.合理配置金融资源,尤其是给泛中部与泛西部以一定的金融优惠。通过提升贷款上限、扩大贷款领域、把资金配置到重点行业或产业来提升贷款效率。

3.鼓励民间金融参与到经济运行的过程。由于面对正规金融不能满足泛中部、泛西部三大产业的现状,可以考虑引进社会资本致力于促进产业发展。特别是促进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使生产要素向城镇集聚。积极有效利用BT、BOT等多种融资模式补充正规金融的不足,城镇化建设的资金缺口得到解决。

[1]Chang,Miao.Urban Water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in China[J].Water21,2004,(10):14~18.

[2]Michaels G,Rauch F,Redding S.J.Urbanization and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J].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2012,127(2):535~586.

[3]杨文举.中国城镇化和产业结构关系的实证分析[J].经济经纬,2007,(1),78~81.

[4]殷江滨,李郇.中国人口流动与城镇化进程的回顾与展望[J].城市问题,2012,(12),23~29.

[5]王立新.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与城镇化——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财经论坛,2014,(4):03~08.

[6]郝希亮,王成龙.甘肃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关系的实证研究[J].开发研究,2014,(5):64~67.

[7]吴雨佳,马广奇.城镇化、产业结构与金融发展的动态关系分析——以陕西省为例[J].开发研究,2015,(1):30~33.

[8]马智利,陈滨.西南地区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升级关系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41~43.

[9]朱智文,赵立.金融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的问题研究——基于西部地区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分析[J].开发研究,2014,(6):95~98.

[10]姜爱林.城镇化水平的五种测算方法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2,(8):76~80.

[11]王春丽,宋连方.金融发展影响产业结构优化的实证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1,(6):51~56.

猜你喜欢

面板产业结构城镇化
关于“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的批复
税收政策对东营市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及意义
石材家具台面板划分方法
MasterCAM在面板类零件造型及加工中的应用
整车、动力电池产业结构将调整
Photoshop CC图库面板的正确打开方法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
基于Shift-share的成渝产业结构效益与竞争力研究
城镇化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应对之道
面板厂商向大尺寸转移2015年LCD电视面板增长目标仅为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