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与“形”之于小学数学中的价值
2015-05-11柴安红
柴安红
数形结合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数形结合就是通过数与形的相互转化、互相利用来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思想方法。它既是一个重要的数学思想,又是一种常用的数学方法。数形结合,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相结合,是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结合。有些数量关系,借助于图形的性质,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和关系直观化、形象化、简单化;而图形的一些性质,借助于数量的计量和分析,得以严谨化。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去挖掘并适时地加以渗透呢?
一、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把抽象的数学概念直观化,帮助学生形成概念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本质是:学习并非对于教师所授予的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数学意义所指的“意义”是人们一致公认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是比较抽象的概念。而“数形结合”能使比较抽象的概念转化为清晰、具体的事物,学生容易掌握和理解。
二、“以数想形”帮助理解各种公式
在教学有关的数学公式时,如果只是让学生死记公式,这样只会将知识学死。如果学生稍微碰到有变化的图形问题,就不能灵活解决。所以我在教学长方形周长公式的时候,就让学生借助图形充分理解公式的含义,求长方形周长大体有三种方法:①长+宽+长+宽,②长×2+宽×2,③(长+宽)×2,通过对学生的前测,我发现学生对于前两种方法应用的比较多,第三种应用的比较少。还有一部分学生对于第三种方法没有形象上的认识,只是知道有这样一个公式可以求长方形的周长,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于是根据自己的前侧我设计了让学生边说边摆小棒的方法介绍第三种求周长的方法。
三、借助数形在直观中理解数
借助图形的直观性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运算等形象化、简单化,给学生以直观感,让学生以多种感官充分感知,在形成表象的基础上理解数学的本质,解决数学问题,形成数学思想的目的。小学数学内容中,有相当部分的内容是计算问题,计算教学要引导学生理解算理。但在教学中很多老师忽视了引导学生理解算理,尤其在课改之后,老师们注重了算法多样化,在计算方法的研究上下了很大功夫,却忽视了算理的理解。我们应该意识到,算理就是计算方法的道理,学生不明白道理又怎么能更好地掌握计算方法呢?在教学时,教师应以清晰的理论指导学生理解算理,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引导学生理解算理的策略也是不同的,我认为数形结合是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的一种很好的方式。
四、“数形结合”借助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儿童的认知规律,一般来说是从直接感知到表象,再到形成概念的过程,表象介于感知和形成概念之间,抓住这中间环节,促使学生多角度灵活思考,大胆想象,对知识的理解逐步深化,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数形结合的思维方法,便是理论与实际的有机联系,是思维的起点,是儿童构建数学模式的基本方法。数形结合思想是充分利用“形”把复杂的数量关系和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形象、直观,从而丰富了学生的表象,引发联想,探索规律,得到结论。
五、注重对学生数形结合学习方式的应用指导
在课堂教学中,数与形的结合是教师和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思想方法,两者不能分开,两种都是符号,要做到数中有形,形中有数,让学生寓知识于活动之中,以形思数,帮助记忆;数形对照,加深理解;数形联系,以利解题;以形载数,以数量形;数形互释,图文并茂。把数形结合作为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终结目标。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突出形象的感觉、形象的储存、形象的判断、形象的创造和形象的描述,重视有效的动手操作和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动手、动眼、动口,多种感官参加学习,使操作、观察等有机结合,激发学生多向思维。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大量地用“形”解释、演示、帮助理解抽象的“数”。在教学中,可经常进行一些根据线段图列出算式,根据算式画线段图,根据线段图编应用题,根据应用题画线段图等训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悟出画图的方法,感受到数与形结合的优点,养成根据题意画图帮助理解题意,激发学生数形结合的学习兴趣,为学生长远学习奠定好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形转化能力,实现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互助互补,相辅相成。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能不失时机地为学生提供恰当的形象材料,可以将抽象的数量关系具体化,把无形的解题思路形象化,不仅有利于学生顺利的、高效率的学好数学知识,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增强,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作者单位:江苏省宝应县曹甸镇下舍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