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文化课培养小学生的人文素养
2015-05-11王榕华
王榕华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具有良好性格、深厚底蕴、广博知识的人才不断被需求。从小抓起,利用文化课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并能够将其多元化、多角度、多层面进行解读,使人文素养根植得更早、更深,这也是我国教育和人才发展战略的本质要求。
一、培养品读素养:注重整体感悟,体验文本丰富的人文性
1.教师树立良好榜样
小学生正处于高度的模仿期,对身边感兴趣、常接触的行为、人进行模仿。教师是小学时期学生模仿最多的人物之一,所以如何体现出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使学生崇拜并且从中受到感悟,就是考验教师自身素养的关键。所以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教师首先应该做到自省、自律,在学生面前做正确的事,表里如一,为人正直,使学生在模仿教师行为的同时改变自己。如在《海伦·凯勒》一文的教案设计中,我们在课文阅读中增加感官体验,配合舒扬的音乐,有感情朗读,使学生认识到主人公如何将一个黑暗的世界涂抹上五彩颜色。课后教师应该以主人公为榜样,身体力行,以自身的实际行动证明海伦·凯勒对自己的启发,并以此激励学生,给学生做榜样。
2.学生进行多元体验
利用教材中动人篇目同样可以使学生感悟到人文素养的力量。小学语文范文中,《月光启蒙》令人印象深刻,作者农民出身,却在母亲潜移默化地影响下热爱生活、热爱艺术,并且对此孜孜不倦地追求,最终使它们融入诗里,成为一抹化不开的情感。从作者的字里行间不难看出他对母亲难言的爱,他以为当他成为诗人,就能用世界上最简短、最美丽、最动听、最无声的形式倾尽对母亲的爱,可当他看见母亲已经患有老年痴呆,坐在椅子上数着从前的日子的时候,他知道除了继续自私无偿地承受母亲给予的爱之外,其余的都不过如新绿下的露水,如此苍白。课后学生会由此联想到自己母亲、父亲,他们辛劳度日,为自己倾尽所能,有感而发,内心开始感受到父母无声的爱和生活的点点滴滴。良好的情感基础是人文素养的起源。之后教师乘胜追击,布置如《妈妈,请让我爱你一次》《发现生活中遗忘的爱》等题材的作文,结合学生真情实感和生活点滴,使文字表达情感,从而完成一次人文素养的认知和积累。
二、培养自省素养:强化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学会质疑与创新
1.培养学生疑问意识
具有独立自主的行为意识也是人文素养的本质之一。如在班内设计“老师,我想对你说”信箱,鼓励学生使用信箱与教师交流,在课堂教师应该以鼓励式教育为主,活跃课堂气氛,拉近师生关系。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使学生的自主交流能力得到提升,而且培养了学生敢想、感问的性格。逐渐地形成自主独立性格的基础。自主独立的性格是人文素养中宝贵的内容,它使得日后学生能够确立并且坚守自身原则,树立并且积极实现自身价值和目标,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原动力。
2.树立学生创新意识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句古训告诫我们拥有独立意识和自主创新精神的重要性。就如对《普罗米修斯盗火》一文的教学,合理借用主人公普罗米修斯的行为去鼓励学生为自己觉得正确的事情去坚持,培养自己坚忍不拔的意志,为理想、为公证、为真理去奋斗。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创新、解放天性,而非过度关注成绩本身出现的问题,根据学生成绩起伏透视出学生心理变化。教育的根本在于为学生的天性发展指明正确的方向,引导其向着正确、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三、培养积极素养:发现人文之美,以乐观的态度拥抱生活
1.保持乐观以及希望
乐观是希望的原动力,所以在小学阶段教师应该以鼓励式教育为主,引导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苏教版语文教材中所选课文均是以乐观与希望而确立选题的,如《给家乡孩子的信》《爷爷的芦笛》等范文都充斥着浓浓的希望和乐观态度。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文章内容,提高学生的自主性,使他们自行深挖文中乐观情绪和积极态度,让学生去触摸正面情绪,感受人文素养带来的正能量,从而对美好、希望、乐观充满向往。
2.发现身边的人文美
善于发现身边的人文美同样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认识人文素养的途径。人文素养源自人性的善良,妈妈为“我”准备一顿早餐,这是母爱之美。父亲为乘客安全上紧最后一根螺丝钉,这是认真之美。邻居送来新做的美食,这是邻里之美。同学帮助老奶奶过马路,这是敬爱之美。教师为学生修改试卷到深夜,这是园丁之美。“我”主动为朋友补习功课,这是友谊之美,等等。带领学生感悟生活细节处的情感有助于提升他们对人文素养的感悟和追求。
在小学阶段,借助教育与教材,启发并且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它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是我国强盛之路的第一步。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