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的临床护理效果

2015-05-10王莹莹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15期
关键词:光疗蓝光黄疸

王莹莹

分析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的临床护理效果

王莹莹

目的 分析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62例新生儿黄疸患儿按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各31例, 两组均给予蓝光照射治疗, 同时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护理, 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临床护理, 分析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后, 研究组胆红素下降水平、黄疸指数下降、体重增加程度及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同时行临床护理的效果较为显著, 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临床护理;效果

黄疸在新生儿中较为常见且多发, 当前, 对于新生儿黄疸的治疗主要是以蓝光照射为主, 在治疗的同时辅以系统化的临床护理干预, 能够进一步促进患儿的康复[1]。本文主要分析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的临床护理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本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中抽取62例作为研究的对象, 按双盲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各31例。对照组男19例, 女12例;日龄为0~7 d, 平均年龄(3.00±1.01)d;早产儿9例, 足月儿22例;顺产17例, 剖宫产14例。研究组男 18例, 女13 例;日龄1~8 d, 平均年龄(4.00±1.39)d;早产儿10例, 足月儿21例;顺产18例, 剖宫产13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及纳入标准 本次入选患儿均经皮检测到黄疸指数在205.36~319.05 μmol/L之间, 研究均与患儿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本次入选患者均有光疗的指征, 患儿肝功能无异常, 且无窒息或合并其他并发症者, 均未结合胆红素升高。

1.3 方法 均给予两组患儿蓝光照射治疗, 24 h/d, 连续治疗3 d;在此基础上, 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 如保护患儿眼睛、遮盖患儿生殖腺等;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临床护理, 具体包括:①光疗前护理:光疗前, 护理人员应仔细检查治疗箱, 保持治疗箱的干净和整洁, 并将箱内的温度控制在34℃左右;在箱内铺垫软棉布。同时, 还应仔细查看治疗仪的开关、灯管等是否完好, 若发现问题要及时更换。患儿入箱前, 应先更换尿布, 并为其带上棉质的手套, 避免患儿抓破皮肤;患儿入箱以后再去除衣被, 并为其带上眼罩及会阴罩等。②光疗中护理:光疗时, 护理人员应定期为患儿变换体位, 以免患儿不适而哭闹不止。护理人员还应在旁陪护, 用玩具吸引患儿的注意力。患儿所处的治疗箱较为封闭,水分流失过快, 因此, 治疗时要多次喂患儿少量的奶, 2次喂奶后要加喂温水, 确保水分及营养供给。光疗时, 还应密切监测患儿有无酸中毒或发热等并发症, 若有, 需及时告知医师对其进行处理。此外, 患儿因刚出世不久, 正是和父母建立情感的阶段, 将患儿独自搁在治疗箱时, 会让其感到孤独、缺乏该有的安全感;因此, 护理人员还应有节奏抚触患儿,用手掌轻轻抚摸患儿头部、腹部及四肢, 进而释放患儿机体内的β-内咖啡肽, 改变迷走神经及5-羟色胺等。③光疗后护理:光疗结束且要出箱前, 护理人员应首先为其穿上提前捂热的衣服, 检查患者全身皮肤的颜色以及有无破损的情况。同时, 加大对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力度, 查看有无腹胀、手足抽动及精神萎靡等情况, 若有, 要及时告知医师。

1.4 疗效评定标准 观察并记录护理后两组患儿胆红素下降水平、黄疸指数下降程度及体重增加情况等, 同时, 采用本院自拟问卷统计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满意度, 实行百分制:>84分为满意, 60~84分为一般, <60分为不满意;满意度=(满意+一般)/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后各项指标情况对比 护理后, 研究组胆红素下降水平、黄疸指数下降及体重增加程度等,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护理后满意度情况对比 护理后, 研究组满意17例、一般13例、不满意1例、满意度为96.77%;对照组满意14例、一般11例、不满意6例、满意度80.65%,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护理后各项指标情况对比

表1 两组护理后各项指标情况对比

注:两组比较,aP<0.05

组别例数胆红素下降水平(μmol/L)黄疸指数下降(μmol/L)体重增加程度(g)研究组31 51.05±11.25a3.25±0.62a29.34±3.25a对照组31 34.52±13.02 4.57±0.58 18.62±3.67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多见于刚出生28 d内的新生儿中, 该病主要是由于患儿机体内的胆红素聚集, 进而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水平的上升, 该病容易引发中枢神经的损伤, 严重时还会导致胆红素脑病[2]。蓝光照射是治疗新生儿黄疸较为切实、可行的方法, 但该种治疗方法的并发症较多, 因此, 在治疗的同时, 辅以科学、有效的临床护理尤为关键。本次实施临床护理的研究组, 其护理后患儿胆红素下降水平、黄疸指数下降、体重增加程度及护理满意度,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王亚波等[3]临床研究结果基本相符。

综上所述, 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治疗的同时开展临床护理的效果更好, 能够有效提升治疗的疗效, 值得推广应用。

[1] 俞翠英.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治疗的临床护理.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 7(22):181-182.

[2] 梅劲芳.舒适护理在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中外医学研究, 2013, 11(24):114-115.

[3] 王亚波, 胡建儿.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中国现代医生, 2012, 50(11):117-118.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5.152

2015-01-27]

450000 河南省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光疗蓝光黄疸
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不同光疗策略的临床效果研究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鲁晓岚:黄疸
丙种球蛋白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
碳氧血红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意义
强光疗与传统光疗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及安全性的比较/
蓝光特别推荐
蓝光特别推荐
蓝光特别推荐
新生儿出现母乳性黄疸可以继续喂母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