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出血高风险产妇中的应用

2015-05-10罗运平蓝利文陈清娜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15期
关键词:丁三醇高风险宫素

罗运平 蓝利文 陈清娜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出血高风险产妇中的应用

罗运平 蓝利文 陈清娜

目的 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出血高风险产妇中的应用。方法 102例高风险产妇,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各51例, 实验组分娩后给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对照组分娩后给予缩宫素,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产后出血量、产后恶露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出血高风险产妇中效果显著, 有效减少产后出血量和产后恶露持续时间, 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值得临床推广。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缩宫素;高风险产妇

高危产妇是有前置胎盘、羊水过多、多胎妊娠、巨大儿和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等易致宫缩乏力的高危因素, 宫缩乏力引致产后出血(胎儿娩出后24 h内失血量超过500 ml, 剖宫产时超过1000 m l)是产妇分娩期常见并发症, 也是造成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1]。本文选取2013年5月~2014年11月本院接诊的102例高风险产妇,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娩后分别给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药物和缩宫素药物,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2014年11月本院接诊的102例高风险产妇(均为初产妇), 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各51例, 实验组年龄23~35岁, 平均年龄(29.32±2.54)岁;其中前置胎盘12例、羊水过多10例、双胎4例, 三胞胎1例、巨大儿21例和妊娠合并子宫肌瘤3例;对照组年龄24~38岁, 平均年龄(28.56±2.93)岁;其中前置胎盘9例、羊水过多11例、多胎妊娠4例、巨大儿22例和妊娠合并子宫肌瘤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都采用剖宫产手术, 成功分娩后, 实验组给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子宫体注射250 μg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根据患者的情况酌情增加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总量不超过2 mg即可。对照组给予缩宫素, 子宫体注射20 U缩宫素,效果不理想时可追加缩宫素。观察两组患者的产后出血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产后出血情况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产后2、6、24 h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产后治疗效果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产后住院时间、产后恶露持续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9.8%, 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5.5%,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产后出血情况比较

表1 两组患者产后出血情况比较

注:两组比较,aP<0.05

组别例数产后2 h出血量(m l)产后6 h出血量(m l)产后24 h出血量(m l)产后大出血例数(胎儿娩出后24 h出血达1000 m l)实验组51 102.5±39.4a197.9±42.5a329.1±55.7a0对照组51 189.4±43.7 284.1±47.6 443.6±68.4 4

表2 两组患者的产后情况比较( x-±s, d)

表3 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产后出血属于产科的急危重症, 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在3%左右, 而高风险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在8%~12%左右, 产后出血约占产妇死亡总数的70%~80%。目前公认造成产后出血的原因主要是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的受损和产妇凝血功能发生阻碍等, 有效降低产后出血是降低高风险产妇产后死亡的关键。临床上治疗产后出血的药物很多,主要包括缩宫素和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两种药物的都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本文选取2013年5月~2014年11月本院接诊的102例高风险产妇,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给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药物, 对照组给予缩宫素药物,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作为钙离子的载体可提高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 出发肌原纤维收缩, 刺激肌细胞间缝隙连接形成, 诱发平滑肌收缩, 且持续时间达2~3 h。缩宫素为一种多肽类激素子宫收缩药, 提高刺激子宫平滑肌的收缩达到治疗效果, 半衰期为1~6 min[2]。本文实验组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进行治疗, 产后2 h出血量(102.5±39.4)ml、产后6 h出血量(197.9±42.5)m l、产后24 h出血量(329.1± 55.7)ml;而对照组采用缩宫素进行治疗, 产后2 h出血量(189.4±43.7)m l、产后6 h出血量(284.1±47.6)ml、产后24 h出血量(443.6±68.4)m l;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的实验组患者的产后2、6、24 h的出血量明显低于使用缩宫素的对照组,并且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产后恶露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都明显低于对照组, 因此, 出血高风险产妇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的治疗效果显著, 产后出血量少、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和产后恶露持续时间, 并发症的发生率低, 未出现需要行子宫切除病例, 相比于缩宫素组具有更好的临床价值。

此外还应做到:①基层医院要提高医院的医疗水平和医护工作者的思想认识, 保证高风险产妇的产后出血预防工作。②要加强对产后出血和高风险产妇的监护工作, 产后2 h是产后出血的危险期, 及时观测产妇的产后情况;③在产妇产后及时给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和缩宫素药物进行治疗, 减少产后出血量;④医院要做好高风险产妇产后出血的应急预案,随时根据产妇的情况组织抢救工作, 并且与上级医院做好对接联系工作, 一旦出现无法救治的情况, 及时把产妇送往上级医院进行治疗。

综上所述,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出血高风险产妇中效果显著, 有效减少产后出血量和产后恶露持续时间, 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值得临床推广。

[1] 薛艳.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预防高风险孕妇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中国医学工程, 2014, 22(6):54.

[2] 刘淼, 张艳萍, 邓玉清.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防治高危产妇产后出血的临床研究.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 22(2):144-146.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5.115

2015-01-06]

514299 广东梅州市大埔妇幼保健院妇产科

猜你喜欢

丁三醇高风险宫素
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在高危妊娠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上海市高风险移动放射源在线监控系统设计及应用
高风险富水隧道施工技术经济分析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治疗中的疗效评价
分娩镇痛联合微泵静注缩宫素的临床效果观察
高风险测试对英语学习的反拨效应研究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Foleys导尿管治疗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防治产妇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宫颈钳夹治疗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效果观察
间苯三酚联合缩宫素在产程活跃期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