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胸腔镜与传统食管癌根治术治疗Ⅰ、Ⅱ期食管癌效果比较

2015-05-10王留江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15期
关键词: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

王留江

全胸腔镜与传统食管癌根治术治疗Ⅰ、Ⅱ期食管癌效果比较

王留江

目的 比较全胸腔镜与传统食管癌根治术治疗Ⅰ、Ⅱ期食管癌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74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7例。观察组行电视胸腔镜(VATS)食管癌根治术, 对照组行传统根治术, 比较两组手术指标与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各项手术指标数值均少于对照组, 并发症总率5.41%低于对照组21.62%,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食管癌根治术比较, 全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治疗Ⅰ、Ⅱ期食管癌的效果更显著。

全胸腔镜;食管癌;食管癌根治术

食管癌系指由食管鳞状上皮或者腺上皮的异常增生所形成的恶性病变, 是消化道常见肿瘤, 我国属于食管癌高发区,进行性下咽困难是其典型临床表现[1]。临床治疗食管癌常常采取手术的方法, 目前随着内镜技术的迅速发展, 胸腔镜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到食管癌的手术治疗过程中。本研究予37例食管癌患者VATS食管癌根治术治疗, 并与37例行传统根治术的患者进行比较, 现在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74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观察组男女比例24:13, 年龄35~71岁, 平均年龄(53.12±9.85)岁, 27例Ⅰ期, 10例Ⅱ期;对照组男女比例23:14, 年龄36~72岁, 平均年龄(53.69±10.07)岁, 28例Ⅰ期, 9例Ⅱ期。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良好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全身麻醉, 左侧卧位, 观察组:VAST下在患者右胸取直径约1 cm的观察孔1个、操作孔1~2个, 4 cm切口1个;血管切割缝合器切断奇静脉, 游离食管上至胸膜顶, 下达食管裂孔, 清除纵隔等部位淋巴。对照组:从患者第5肋间前外侧切口18~25 cm, 左侧单肺通气, 开胸离断奇静脉, 游离胸段食管, 清除纵隔淋巴结, 留引流管后双肺通气;改平卧位, 上腹正中切口游离胃部, 在左侧胸锁乳突肌内缘斜切口, 切除近端肿瘤上方超过5 cm和贲门在内的远端食管。

1.3 观察指标 手术指标: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并发症:吻合口瘘、肺部感染。

1.4 统计学方法 将文中统计及检测所得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相关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并发症:吻合口瘘、肺部感染等各项手术指标均低于对照组, 两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具体数据详细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组别例数手术时间(min)出血量(ml)术后第1天引流量(ml)总引流量(ml)观察组37 118.23±39.45a110.58±31.42a331.46±160.98a1204.79±512.30a对照组37 156.17±24.61 154.73±26.85 485.27±106.35 1645.32±608.47 t 2.68 2.49 5.43 6.48

2.2 两组并发症情况 观察组2(5.41%)例吻合口瘘;对照组共8(21.62%)例, 5例肺部感染, 3例吻合口瘘,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近年麻醉、摄像显像、内镜手术器械以及高精度光学等各项技术的不断改进, VATS技术迅速发展并逐渐成熟[2]。此次研究主要从手术指标和并发症行综合分析, 以比较VATS和传统食管癌根治术对Ⅰ、Ⅱ期食管癌的疗效。手术时间和出血量不仅可以反映医师的技术水平, 而且能够体现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程度。根据本次研究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天和总引流量各项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表明VATS食管癌根治术对Ⅰ、Ⅱ期食管癌患者的疗效优于传统术式。分析原因在于, 对照组采用的传统食管癌根治术是在患者左颈、右胸、上腹正中3个部位造切口, 导致创伤面积大、渗血量偏多;其术后引流量多于观察组是因为患者胸腔闭式引流管保留时间更长[3]。另外本结果显示, 食管癌患者术后可能出现吻合口瘘、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但观察组并发症总率5.4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62%, 由此可知:VATS食管癌根治术具有较高可行性和安全性。究其原因, VATS属于微创术式, 可放大腔镜检查范围并具备良好的深部照明, 能够拓宽手术视野而方便清除纵隔食管等部位病变淋巴结, 有利于减少患者机体损伤;切口小则能减少炎性因子分泌量, 有益于降低其肺部感染率[4]。

综上所述, 全胸腔镜对食管癌根治术对Ⅰ、Ⅱ期食管癌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传统术式, 不仅能优化手术时间和出血量等指标, 而且可以降低并发症几率, 具备临床实际应用价值。

[1] 张仁泉, 葛威, 康宁宁, 等.食管癌外科治疗中联合腔镜的应用.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2012, 5(28):268-270.

[2] 刘宝兴, 李印, 秦建军, 等.胸腹腔镜联合与常规三切口食管次全切除术治疗食管癌的比较研究.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12, 9(15):938-942.

[3] 艾波, 廖永德, 付向宁.全胸腔镜下食管胃胸内吻合术治疗中下段食管癌的技术探讨.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3, 5(13):394-397.

[4] 黄国胜.微创食管切除术和开放食管切除术治疗食管癌患者的临床对照.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 7(33):1547-1549.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5.059

2015-01-12]

467000 解放军第152中心医院

猜你喜欢

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术用于胃上部癌根治术的疗效
快速康复外科在胸腔镜肺叶切除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奈维用于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后防止漏气的疗效观察
肠内营养支持在放化疗食管癌患者中的应用
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后不留置引流管的安全性分析
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11例治疗体会
H形吻合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手术的配合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临床研究
MCM7和P53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