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钢琴作品

2015-05-09李春晓

青年文学家 2015年12期
关键词:钢琴作品音色赏析

摘  要:《夕阳箫鼓》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写意的传统文曲,其相关记载最早出现在《今乐考证》这一音乐论著中,其结构、曲谱等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演变,平湖传人李芳园、著名琵琶演奏家汪昱庭以及近代的柳尧章、郑觐文等都曾对其进行过改编或更名。《夕阳箫鼓》又被称为《夕阳箫歌》、《浔阳琵琶》《浔阳夜月》以及《浔阳曲》等,我们现在所听到的钢琴曲《夕阳箫鼓》是黎英海先生于1972年在参考多种琵琶的曲谱、相关的音响资料以及各种合奏改编谱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的,共有十一段主题,旋律优美而清新。本文主要对钢琴作品《夕阳箫鼓》的音色进行了分析,并对《夕阳箫鼓》音色的意境进行了赏析。

关键词:钢琴作品;《夕阳箫鼓》;音色;意境;赏析

作者简介:李春晓(1979-),女,河南南阳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音乐。

[中图分类号]:J64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12--01

一、钢琴作品《夕阳箫鼓》的音色分析

音色又名音品,是指声音所具有的感觉特性,不同的泛音决定了不同的音色。音乐的音色由器乐音色与人声音色两部分组成,人声音色有高音、低音、中音之分,而器乐音色则主要分为弦乐器、管乐器和打击乐器。

钢琴作品《夕阳箫鼓》中的音色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古筝的“刮奏”。古筝又被人们称为“东方钢琴”,其音域较为宽广,声音较为明亮,是我国的传统乐器。古筝的技法多样,刮奏是其最能体现古筝手法特色的一种技法,在《夕阳箫鼓》中,演奏者采用中国五声调性来模仿古筝的刮奏音,使得音响效果更为流畅丰满。第二,箫的“倚音”。箫的音量较小,音色柔美而不失圆润,给人一种舒适恬静之感,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乐器。箫的演奏指法主要有滑音、打音、倚音以及叠音等,钢琴作品《夕阳箫鼓》中主要体现了箫的倚音。例如,在第一段江楼钟鼓中就体现了这一演奏指法。第三,琵琶的“扫佛”。琵琶在我国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其演奏方式多种多样,有弹、挑、扫、拂、吟等多种指法技巧,演奏的技巧不同,所表现的情绪也就不同,“扫拂”是琵琶弹奏指法中最具特色的指法。在钢琴曲《夕阳箫鼓》第八段回澜拍岸中所使用的就是这一技巧。

二、钢琴作品《夕阳箫鼓》音色的意境赏析

在《夕阳箫鼓》这一钢琴作品中,通过对各种乐器音色惟妙惟肖的模仿,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具有中国风情的优美意境,下面我们来对其进行具体的赏析。

第一段江楼钟鼓中,先后出现了鼓、箫、琵琶以及古筝等几种音色,夕阳西下,江楼上响起了阵阵鼓声,伴随着鼓声,悠扬的箫声传入耳中,为浔阳月夜拉开了序幕。其后是一闪而过的琵琶声,最后则是空五度和弦的反向琵音与模仿箫的音色所奏的乐句。箫、鼓、琵琶、古筝为我们创造了这样一个意境:夕阳西下,江面上波光粼粼、钟鼓齐鸣。第二段临水斜阳中,演奏者所模仿的音色是弹拨乐器,它所表现的意境是:傍晚的江面上,一条小船正在慢慢划动着,夕阳照在江面上,宁静而悠扬,船上的游人不禁流连忘返。第三段月上东山与第二段的临水斜阳相比,旋律的核心有所上升,音色也更为活泼。它描绘了夜晚来临,微风吹拂着江面,一轮明月从东山上徐徐升起,渔夫打渔归来,橹声打破了湖面的平静,湖面上泛起了一层层波纹,在月光的映照下波光闪闪的这样一幅画面。第四段风回曲水中,主要使用的是笙、古筝这两种音色,节奏较快且旋律核心得到进一步提高,将我们带到了这样一幅山水画中:晚风轻拂着江面,江面上的江水来回波动着,发出五光十色的色彩,令人心驰神往。第五段花影层台中,出现了琴曲的第一次高潮,节奏明快,情绪由宁静祥和转为波澜壮阔,给人一种江水湍急、浪花飞溅之感,有一种纷乱层叠之美。第六段水深云际中,主要使用了钟这一音色,节奏由第五段中的明快逐渐变得缓慢,旋律浓厚而低沉,在经历过短暂的高潮之后,江面又恢复了平静,阵阵钟声飘荡在江面上,显得格外宁静优美。第七段渔舟唱晚中,主要模仿了木鱼敲击以及古筝的音色,节奏较为明快,旋律生动而富有情趣,给人明显的欢快之感。明月映照在江面上,在明月的映照下,满载而归的渔民们高兴地欢唱着,清脆悦耳的歌声久久飘荡在江面上。第八段回澜拍岸中,主要模仿了琵琶的音色,节奏由慢到快,后又由快转为中速,出现了琴曲的第二个高潮,琵琶声慷锵有力,放佛江水拍打着江岸,刚劲有力。第九段棹鸣远濑中,主要模仿了琵琶音和装饰音,其中,“棹”是一种摇船的工具,而“濑”则是指在沙石上流过的急水。渔夫打渔归来,摇船的声音与江水在沙石上流过的声音相互交织,组成了一幅非常热闹的图画。第十一段临江晚瞭是琴曲的尾声,节奏较为平缓,主要体现了渔船过后,江面上逐渐恢复了幽静。

三、结语

钢琴作品《夕阳箫鼓》不仅体现了立体思维与线性思维的完美结合,更体现了民族化的和声与西洋大小调和声的完美结合,它用钢琴这一源自西洋古典音乐的乐器实现了对古筝、琵琶、古琴、箫等多种中国传统乐器的生动模仿。钢琴作品《夕阳箫鼓》被人们称作是钢琴艺术“中国化”的典范,在国内外音乐史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它的兴起,体现了我国人民的审美意向与审美主张,是钢琴音乐不断深化的体现,是一种审美的延展,有利于促进中国钢琴音乐的大众化。

参考文献:

[1]赵阿光.它接近了人们理想中的境界——钢琴曲《夕阳箫鼓》的演奏与教学浅探[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9(1):91-93

[2]刘畅.论钢琴改编曲《夕阳箫鼓》的民族化元素及其演奏[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 2009

[3]陈默.钢琴曲《夕阳箫鼓》的音乐意境及弹奏技巧[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3):147-148.

猜你喜欢

钢琴作品音色赏析
精雕细琢的外形与音色 Bowers & Wilkins(宝华韦健)805 D4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
论长笛演奏的音色变化
从辉煌到柔美——七彩音色之西方管乐篇
论李斯特钢琴作品《死之舞》的创作风格和特点
钢琴作品中对情绪情感的巧妙运用
西方钢琴音乐作品的二元性探究
试论学生对钢琴作品音乐内涵感受的教育
步辇图赏析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