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探讨隐喻的翻译
2015-05-09孟唤
孟唤
摘 要:隐喻翻译是现如今翻译界最常使用的一种方式,隐喻的翻译可以最大程度的保留原始文章的内容,同时也能够体现出其深刻的文化内涵。本文主要从隐喻的认知性角度出发,介绍了认知语言学角度隐喻翻译的对策,希望对翻译界人士提供帮助。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隐喻;翻译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12--01
现如今有很多人喜欢使用隐喻来反映情绪,有很多学者也对隐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展开了研究,学者从很多角度对隐喻进行阐释,为翻译界带来了提供了翻译的新途径。因为隐喻的作用在翻译中已经凸显出来,再加之,学者的研究越加深入,人们对隐喻的翻译希望;了解更多。
一、隐喻的认知性
上世纪80年代,有关学者对隐喻进行了全面的阐释,从而确立了其在认知领域中的地位。有关学者认为,隐喻实际上就是一种十分明显的认知情况,从中可以反映出人类特有的思维,也正是隐喻的存在,人类可以将相对难以理解的思维变为可以理解的形象。隐喻包含两个域:源域和目的域。前者往往是已知或熟悉的具体事物,后者是陌生或不太熟悉的抽象事物。通过将源域映射到目的域上,目的域从而得到理解。隐喻是中介,它帮助人们在源于自己切身经历和体验形成的概念基础上获取新知识,理解和经历新事物。隐喻的基础就是概念,人们常用隐喻将许多抽象的概念用具体或者熟悉的形象组织起来。许多重要的概念来源于对周围世界的认知。人们使用隐喻,一是由于思维能力的限制或语言中缺乏现成的词语或表达方式,而不得不用另一种事物来谈论某一事物;二是为了更好地传达意思,获得更好的交际效果,人们选择另一种事物来谈论某一事物。
二、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探讨隐喻的翻译策略
相关学者认为,翻译简单地说就是利用最为贴切与自然的语言将其语义以及语体完全的表达出来。单纯地从翻译的角度来说,翻译者应该注重的是对等语,而不是所谓的同一语。上述读者已经对隐喻有了十分清楚的了解,基于此,需要采取如下对策:
1、对等措施
尽管世界上有很多国家,每个国家也有很多民族,每个民族经过长期漫长演变,几乎都有自己的语言,但是因为人类在所处的环境并没有过大的差异,因此对很多客观事物的认知都有相同之处,同时对认知理解也相类似,正是各个民族之间的语言能够进行隐喻的关键所在。在翻译隐喻时,翻译人员可以选择使用对等的方式来进行映射,利用一致的概念来进行映射,这样译文读者才能够有与原有读者产生共鸣,出现相同的反应。通常情况下,汉语与英语两种语言比较适合使用对等。对等方法,可以最大程度的反映出原始的内容,同时也可以反映出原文所要表达的深刻的内涵,进而使得读者能够在阅读的基础上,可以感受到源语言中的文化色彩以及语言特色。
2、转换对策
有些语言采用对等对策,并不能完全的表达出英语的隐喻,这时可以选择使用汉语中与之相对应的隐喻来进行转换,这样就能够将英语中所隐藏的含义完全的反映出来,即所谓的转换对策。一般而言,有两种情形下,可以应用转换策略:
一方面,将英语隐喻以及汉语隐喻都进行改变,将其中的形象映射到与之相对应的目的域中。认知语言学者认为,人类的语言是人们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而形成,而人类的生产实践与自然与人类自身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各个民族因为生存的环境以及传统都有一定的差异,为此,其隐喻源域也会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当翻译人员进行翻译时,需要将其原有的隐喻源域形象进行适当的改变,以使其意义对等。
另一方面,直接将汉语与英语中所存在的隐喻源域中比喻全都去掉,直接将目的域中的意义干邑出来即可。无论是哪种语言在进行翻译时,其主要的目的就是将原文内容信息完全的呈现给读者,如果隐喻中有很多形象并不熟悉,如果直接将其翻译出来,将会十分的晦涩难懂,或者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此时,源域中的形象其实就是一个多余的存在,因此翻译者主要将映射推导出来,并且概括性的翻译出来。
3、异化对策
翻译表面上看是信息沟通,而实际上是确实文化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翻译时,有关人员会碰到很多与特定文化相关的隐喻,但是因为目的语中并没有找到与之相对应的概念或者其他隐喻,也不能为了翻译也将原文中的隐喻源域舍弃或者改变,否则其中的意义将会损失大半,甚至会完全的失去,此时,翻译人员可以将这种隐喻渗透到目的语中。在渗透以及移植的过程中,能够使得译文读者获得与本国语言不同的感受,这是文化交流一种十分有效的方式。汉语中很多隐喻就是通过翻译移植过来,比如特洛伊木马(Trojan horse),英语中隐喻也有一些从汉语移植过去的,比如,paper tiger(纸老虎)。因为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已经十分明显,经济的全球化,必将带动文化的全球化,而文化交流所起到的最直接的作用就是各个民族之间的认知逐渐趋同,因为采取异化对策的翻译方式将会越来越普遍。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隐喻翻译现如今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翻译方式,这种翻译方式所反映的不仅仅是简单的语言现象,而是最基础最原始的认知形式,是两个概念域之间的相互映射,对于隐喻翻译来说,翻译者实际上进行的是跨域活动,但是要使原文与译文几乎一致,还需要从认知角度去考虑问题。
参考文献:
[1] 王寅. 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J]. 中国翻译. 2005(05)
[2] 王寅. Lakoff & Johnson笔下的认知语言学[J].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001(04)
[3] 赵艳芳著.认知语言学概论[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4] 束定芳著.隐喻学研究[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