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到灯塔去》的绘画艺术

2015-05-09郭专飞

青年文学家 2015年12期
关键词:到灯塔去构图意象

郭专飞

摘  要:英国著名作家伍尔夫是现代派小说家的杰出代表,她的艺术情感从音乐和绘画中汲取了营养,把音乐和绘画因素溶于作品之中。本文将从构图、色彩及意象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其绘画艺术与《到灯塔去》创作的融合。

关键词:《到灯塔去》;构图;意象;色彩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12-0-01

一、引言

弗吉尼亚·伍尔夫一生致力于探索小说艺术的表现形式,挑战传统写作技巧,《到灯塔去》作于其思想和艺术的成熟时期,评论家给这部小说很高的评价。前人对此作品的研究多集中在主题意义方面,以及解析其后印象派特色及光与影的运用。本文将从构图、意象及色彩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绘画艺术与其小说创作的融合。

二、绘画艺术的体现

2.1构图艺术与小说的叙事结构

绘画艺术是以图画的形式来表现的,在构图的过程中需要将图画中所有展现的因素进行恰当的构图,从而使画面的表现更加富有张力和美感。这种构图艺术通过对多个绘画因素空间位置控制来塑造美感。小说的三章就是三幅画。第一幅画是拉姆齐一家和朋友在海岛别墅度夏的生活场景。第二幅是十年之后朋友相聚衰败的那栋别墅。第三幅画是拉姆齐先生带着子女去灯塔,同时画家莉丽终于完成她的画。作者截取拉姆齐一家及朋友的生活片段,描绘人物、景物及意识流动展现在读者眼前,从而表现出人物、景物的变化和生活的变迁。

在绘画中留白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手法,在创作中不将所见所想全盘描绘出来,而是在关键之处轻描淡写或是留有空白,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同样在文学作品中的叙事空白和不确定也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从而深入地去了解。在《到灯塔去》中,作者在展开叙事过程中并不是连贯式的叙述,而是跳跃式的描绘故事情节。第一章就是一天之中发生的事,然后第二章就跳跃到了十年之后。在第二和第三个章节中,作者并没有从正面描绘战争,只是从侧面将战争放在背景的位置。“……人们都说战争重新唤起了人们对于诗歌的兴趣……一半的原因是因为战争……”(伍尔夫,2003:120)既然战争有如此重要的作用,作者还是没有直接描绘,这就给读者留下了更多想象和思考的空间。

2.2色彩艺术对小说的氛围营造

在《到灯塔去》中,色彩与人物的个性和情感密切相关,被用来增强读者的想象空间,启迪读者。

在小说中色彩的冷暖具有指向人的心灵的作用,有时候作为一种心理的表征存在,有时候则作为象征意义指向更深层的意义。红色热烈刺激使人振奋。在保罗和明塔求婚后,莉丽重新对婚姻感到热情,脑海中一片火红。蓝色是天空和大海一般包容,使人心胸开阔舒畅。莉丽也总是从蓝色的大海中寻求慰藉,领悟生活的意义。黄色使人感到朝气蓬勃和收获。在拉姆齐夫人促成保罗和明塔的婚姻后,首先注意到“那金黄色的、收获季节的满月”(伍尔夫,2003:103)。黑色象征着神秘、死亡和毁灭。小说第二章开始黑夜始终占据着统治地位的基调,衰败的别墅和人的死亡使人悲哀凄凉,整个画面阴暗压抑。色彩是抽象的艺术形式,但同时可以独立的给人视觉效应和心理效应。

2.3意象选择与小说的意义建设

文学作品中,作者通过创造出的意象表达内心,读者也通过理解其寓意而完成作品的最终意义。

小说中灯塔是中心象征物。一般灯塔代表光明和方向。《到灯塔去》中,灯塔是夫人的象征。首先,拉姆齐夫人“具有火炬般光彩照人的美”(伍尔夫,2003:11)就像灯塔在茫茫大海中优雅的挺拔伫立在那里,在朦胧烟雾中散发着迷人的光芒。其次,灯塔象征着光明,温暖和爱。塔光穿过黑暗把光照向四面八方,就像拉姆齐夫人对众人的博爱。她对家人无微不至,她还将这种爱波及到身边其他人,促使亲友们和睦相处。就像塔光一样,在黑暗和混乱中为人们指引前方,促进和谐。

《到灯塔去》中到灯塔去的行程和莉丽作画的过程同样是重要意象。拉姆齐先生带着儿女去灯塔,儿女重新理解和认识父亲。在即将上岸时,拉姆齐先生称赞儿子“干得好”“就像一个天生的水手”(伍尔夫,2003:182),这消除父子间的隔阂,化解了仇恨,目的的达成。莉丽作画经历十年,其完成也象征问题解决和内心的升华。夫人在世时,她理解不了夫人身上的一些东西,同时摆脱不了精神压力,所以迟迟完不成。虽然夫人离开人世,但她的身影却始终在脑海中,莉丽最终领悟完成了她的画。这个作画过程就是莉丽受到夫人的启迪人生顿悟过程。到灯塔的过程以及莉丽的作画从头到尾贯穿小说,不仅撑起故事的框架,还给读者精神力量和内心启发。

三、结论

伍尔夫在《到灯塔去》的创作中运用绘画式的展现手法描绘故事场景,其中的各种色彩充满情感意义,从而使小说展现出新颖、夺目的光芒,意象的选用给予小说丰富的内涵意义。小说创作对绘画艺术的借鉴开拓了小说的叙述视角,文本的思考和想象空间,更进一步深化了人物的形象和心理深度。

参考文献:

[1]弗吉尼亚·伍尔夫.马爱农译.到灯塔去[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2]弗吉尼亚·伍尔夫.孔小炯,黄梅译.伍尔夫随笔集[M] 深圳:海天出版社,1996

[3]冯伟.生命中的那个美丽瞬间——试析弗·伍尔夫《到灯塔去》中的绘画元素[J] 外国文学,2004(1)

[4]袁殷如.永恒之光,精神之旅——浅析《到灯塔去》中的意象的营构[J]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

[5]张中载.《到灯塔去》:一幅有声的画[J] 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4)

[6]张中载.小说的空间美——“看”《到灯塔去》[J] 外国文学,2007(4)

[7]朱玉霞.女性审美的超越与升华——新解《到灯塔去》中拉姆齐夫人形象[J]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3(4)

猜你喜欢

到灯塔去构图意象
抚远意象等
解读阿恩海姆的艺术“张力”理论
论中国国画构图中的构成元素
英语翻译作品在我国传播与接受的成功原因探析
《到灯塔去》来洞见回忆的再现
浅谈构图法在风景油画创作中的运用
浅析电视剧叙事艺术与画面技术的结合
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到灯塔去》中的莉丽·布里斯科
浅析伍尔芙小说中的两性关系
“具体而微”的意象——从《废都》中的“鞋”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