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汉字中的字形结构问题
2015-05-09张燕芬
张燕芬
摘 要:由于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方块形文字,所以对其进行恰当的归部和字形整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尊重了汉字构造的客观规律,另一方面反映了对汉字本义的正确认知,强化了汉字表意的功能。但就当前的字典辞书以及《现代汉字通用字表》中,在汉字的归部和字形规范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以“荆”字为代表,对汉字字形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简要的探究与分析。
关键词:字形结构;荆
[中图分类号]:H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15--01
汉字属于表意文字体系。“汉字的表意性很大程度上由表意构件来体现。这种表意功能主要通过汉字的形体结构表现出来,所以字形在认识汉字中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现在使用的汉字中,仍存在一些汉字的字形结构整理不够恰当和严谨。本文主要以“荆”字为例,进行简要的探究与分析。
一、字形
字形顾名思义就是字的形体结构,是为了表达字的意义所呈现的一种具体的表现形式。汉字是集字形、字音、字义于一体的表意方块体文字,所以字形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尤其重要。也就是所谓的见形知义,因为一个字的意义或多或少的与它的形旁所标示的事物或行为有关联。它主要是通过视觉感官,给人提供一些关于字义的信息,缩小理解字义的联想范围,对于人们认识和辨别字义具有引导作用。我们通过对一个个汉字的字形进行解构,从表层形式上或多或少就可以知道它的意义,从深层上我们又可以探究深藏其中的汉民族的文化意蕴。
正因为字形如此重要,国家一方面大力推行现行汉字标准化,提出了“四定”之一的“定形”,规定现代汉字的统一体形,确定现代汉语用字的标准形体,使每一个汉字都有明确的形体规范。另一方面要求现行汉字规范化,即“根据汉字的客观发展规律,对楷书汉字进行了整理和简化,制定了一系列有关的字表,整理和简化了一大批繁体字、异体字和旧字形,使现行楷书汉字的运用符合这些标准”,[3]倡导写规范汉字,使汉字朝着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保持并发扬汉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但是就目前的字典辞书来看,“现行汉字部首编排法,在部首的提取和汉字的归部上,都存在着严重的不规则性和分歧性。”,对于有些汉字的部首提取、归纳部首部和字形结构的规整方面甚至出现了不恰当的处理,这种规整不利于汉字的学习和发展。下面就以“荆”字为代表,对汉字部首和字形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简要的探究与分析。
我们先简单了解一下几种古今字典辞书对“荆”的阐释。
《说文解字》:“荆,楚木也,从艸刑聲”。在艹部,小篆字形结构是上下结构。“楚(楚),叢木,一名荊也,从林疋聲”。这里楷书字形的“荊”是上下结构。
《康熙字典》把“荆”字归在艹部,字形是左右结构。
到了《汉语大字典》,“荆”被列入刂部,字形结构是左右结构。
而《中华字海》在对“荆”字的处理上,采取了中立的态度,把“荆”字分别归在了两个部首里,一个在艹部,写作“荊”,是上下结构;一个在刂部,写作“荆”,是左右结构。
在《王力古汉语字典》里,王力的做法是把“荆”归入艹部,写为左右结构。
《新华大字典》则明确地说“荆”的部首是刂部,字形结构是左右结构。与此同时它在文字源流上说:“荆是形声字,艹为形,刑为声。荆的本义是指一种落叶灌木,带刺,又称楚。荆条,在古代可用做刑杖。春秋时期,荆山一带就是楚国疆域,所以又称为荆”。
《现代汉语规范字典》也把“荆”归入刂部,写成了左右结构。
综上各种字典辞书,对“荆”的意义解释不外乎是以下这几种:①一种落叶灌木 ②旧时对人称自己妻子的谦称③古代楚国的别称④姓⑤古地名
那么,问题来了,关于“荆”的部首和字形到底是从艹部上下结构更合理还是从刂部左右结构更有说服力呢?现在一贯默认的写法是从刂部左右结构,但是这种做法是否是合理的,仍然有讨论的余地。
笔者认为写成从艹部上下结构的“荊”,更能使人信服,也符合汉字的构造原理,顺应汉字的结构特点。
字形结构方面:荆,早期金文写作,像人()的手和脚部位扎上了棘刺。晚期金文加(井,陷阱)、加(艸,棘刺),表示在陷阱里放置棘刺。篆文承续晚期金文字形。隶书误将“井”写成“开”,同时将“艸”简写成 “艹”。最后楷书字形就写成了现在的“荆。
从古文字字形来看,荆的篆书字形是上下结构,之后的隶书改变了这种结构,楷书依照隶书的字形,彻底写成了左右结构,可以肯定隶变有一定的好处,但也带来了消极影响,从现在“荆”的情况看,这个隶定之后的“荆”字并没有多大的积极作用,反而增大了见形知义的难度,割断了字形和字义之间的联系,有必要在规范汉字时对其进行整理和校正。
与此同时,通过艹部其他的汉字的部首归属,我们也可以看出“荆”字的部首归属的不恰当。
如:
莿,“茦也,从艸刺聲”。在艹部,上下结构。
茢,“芀也,从艸刀聲”。在艹部,上下结构。
薊,“芙也,从艸魝聲”。在艹部,上下结构。
菿,“艸木倒,从艸到聲”。在艹部,上下结构。
他们在《说文解字》里的部首和篆书字形都和“荆”字一样,在艹部的上下结构。发展到现代汉语中,其楷书字形中也是从艹部的上下结构。而“荆”却与之相反,另列它部,更改字形写成了在刂部的左右结构,这种做法不符合正常规律,令人费解。
综上所述,本人认为在整理和规范汉字时,应该把“荆”字纳入从艹部的上下结构中,这样更符合汉字造字的规律,同时也可以加强汉字表意的功能,有利于学习和发展汉字。其实,除了“荆”字,还有像“荡”、“菏”等字的部首归属也存在或大或小的问题,也很有调整和规范的必要。
参考文献:
[1]王亚丽.汉字部首表意功能研究[D].甘肃:兰州大学,2006.
[2]牟成刚.试论部首分析法在汉字教学中的重要[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32).
[3]高更生. 现行汉字规范问题)[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