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蒙古族作家郭雪波生态小说主题意蕴的解读

2015-05-09八十三

青年文学家 2015年21期

本论文为内蒙古师范大学青年政治学院科研创新团队建设项目论文,项目团队名称文学创作前言现象研究,项目批准号为KCT1405。

摘  要: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文学发展迎来了新的繁荣时期,当代文坛上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作家,比如莫言、贾平凹等,这些作家至今仍是我国文坛的主力军。在这些优秀的作家中,有一个作家非常独特,他就是郭雪波。他创造了大量优秀的生态小说,在文坛具有重要地位。本文结合作品,对蒙古族作家郭雪波生态小说的主题意蕴进行解读。

关键词:蒙古族作家;郭雪波;生态小说;主题意蕴

作者简介:八十三,男,1979年2月7日出生,蒙古族,讲师,硕士研究生,少数民族现当代文学方向。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21-0-01

郭雪波蒙古族作家,是我国生态文学的领军人物。他创造了大量优秀的生态小说,代表作有《银狐》、《大漠狼孩》等,这些小说都表现了对生态文明的思考,具有丰富的主题意蕴。本文结合作品,对蒙古族作家郭雪波生态小说的主题意蕴进行解读。

一、对草原沙化的呼号与保卫

对草原沙化的呼号与保卫是郭雪波生态小说的一个重要主题。对这一主题可以从两方面进行解读:

(一)对生态草原的呼号和呐喊

在内蒙古有一个著名的科尔沁草原,这是郭雪波的故乡,他从小生活在那里。郭雪波对故乡一直是情深意切,一直是感情真挚,他非常怀念以前那个无比美丽和富饶的科尔沁草原,可是如今的科尔沁草原寸草不生,他感到无比痛心。家乡土地的变迁,成为他文学创作的不竭源泉,描写家乡的环境变化,描写家乡人民的生存境遇。小说《沙葬》讲述了黑沟村村民长期在草原上放牧,在草原上开垦土地,在草原上种植庄稼,由于生存方式的不当,日积月累,草原逐渐沙漠化,最后一夜之间整个村庄一个大沙暴吞没。郭雪波对草原沙化表达了强烈的呼号和呐喊,批判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呼吁人们合理利用自然,保护草原生态环境。

(二)对生命家园的保卫和守候

在郭雪波的生态小说中,我们可以发现,他成功塑造了一些家园保卫者形象,他们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勇敢斗争,在他们身上发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另外郭雪波也塑造了一些反面形象,他们是家园的破坏者。他在作品中高度赞扬了家园保卫者,歌颂了他们的英勇行为,同时对那些破坏生命家园的人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和斥责。如《沙狐》中的老沙头、《银狐》中的老铁子等,他们孤身一人,坚守内心的信念与执着,在恶劣的沙漠环境中营造绿地,是保卫家园的真正斗士。郭雪波通过这样生动的人物形象,去感染读者,行动起来,保卫我们的生命家园。

二、对动物消亡的哀歌和保护

对动物消亡的哀歌和保护也是郭雪波生态小说的一个重要主题。在郭雪波的小说中,不仅写人写环境,也写动物,而重视对动物形象的描写,在作品中具有重要意义。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有狼和狐狸的形象。这些动物形象具有优良的品格,比如顽强、善良等。但人类却对这些动物进行残酷的屠杀和迫害。通过对比动物和人类的行为,唤醒人们保护动物。对这一主题的解读可以从两个方面:

(一)动物间动人情感

在郭雪波笔下,动物不仅有智慧和顽强的生命力,还有动人的情感,在它们之间没有对族群的背叛,没有凶残的杀害。它们之间具有侠肝义胆之情,充满温暖情谊。它们之间的动人情感与人类的冷酷残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大漠狼孩》中,猎人抱走了幼狼,公狼和母狼开始计划营救幼狼,它们为了救幼狼,与人类斗智斗勇,具有无畏的勇气,拼了命的营救幼狼,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也要与人类一搏。动物之间的母爱之情,动物之间的父爱之情,也能够让人类感动,它们为了救孩子可以不惜任何代价,好不犹豫的献出自己的生命。人类应该保护和关爱它们。

(二)动物与人类的情感纠葛

郭雪波在他的生态小伙中,不仅描写了动物之间的动人情感,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也描写了动物与人类之间的情感纠葛,动物与人类之间的复杂故事。通过这些情感纠葛和复杂故事,表现了动物的伟大和顽强,反衬出人类的卑鄙和贪婪。《天海子》讲述了海子爷和老雪狼的故事,他们既和平相处又相互斗争,既不亲近彼此又不伤害彼此,在长期的生存中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关系。最后老雪狼为了营救海子爷,与其一起牺牲了。这样一个动物用生命营救人类的故事,让人读来非常感动,同时也表达了人类应该保护动物。

三、对文化失传的惋惜与拯救

对文化失传的惋惜与拯救也是郭雪波生态小说的一个重要主题。郭雪波不仅仅聚焦于故乡的生态环境危机,也关注于蒙古族传统文化危机。他在很多作品中,表现了一些本民族文化正在逐渐失传,探寻文化多元化的重要意义。对这一主题的解读可以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探寻萨满文化。蒙古族的有一个重要的原始宗教,就是萨满教。萨满教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都是蒙古族的精神支柱。如今萨满文化面临消失的困境。在《银狐》中有大量的萨满文化描写。二是拯救民间艺术形式。萨满文化有一些独特的艺术形式,包括歌唱舞蹈等。吧、郭雪波在小说中对这些艺术形式进行了很好的展现。

参考文献:

[1]景志强.郭雪波生态小说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

[2]李丹.郭雪波小说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

[3]赵树勤,龙其林.新世纪生态小说论[J]. 文艺争鸣,2007,04:21-25.

[4]杨玉梅.郭雪波小说里的歌谣与魔幻[J].民族文学研究,2011,01:138-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