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艺术类贫困大学生的资助工作
2015-05-09徐谦
徐谦
摘 要:近几年,国家越来越重视对家庭贫困学生的各类资助工作,受到国家资助的大学生也越来越多,本篇文章阐述了当代大学生以及艺术类贫困生的心理和思想表现特点,概括了艺术类贫困生贫困认定的依据,以及在认定标准以及对策方面,各个学校会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有相应的操作手法,在探索艺术类贫困生资助方法上,各艺术类大学探索从多个方面、多个层次进行资助,以便资助工作在资助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对其其它方面的关注。
关键词:艺术类贫困生;资助;认定标准;多样性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32--01
最近几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建立健全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顺利入学,上得起大学、接受职业教育,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一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大学教育问题。然而我们也看到,在这个弱势群体中,有一大批艺术类大学生,并且由于专业的特殊性,所需的费用往往比普通类大学生大得多,他们所受到资助费用远远不够,再加上资助名额有限,实际上需要资助的贫困学生大有人在。
一、艺术类贫困大学生的特点
与普通院校的大学生相比,艺术院校的大学生个性化、风格化表现得尤为突出,他们情感丰富、敏感细腻,在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和事情上,表现出了很高的天赋。而艺术类贫困生的心理就更为复杂,从农村走到城市,随着自我意识的逐渐增强,了解自我并实现自我的要求与日俱增,入学后他们很容易出现情绪情感上的自卑心理,他们家境贫寒,心理上缺乏安全感,极易形成焦虑和失落的心理;同时他们发现自己在艺术修养等方面与其他城市来的同学存在巨大差距,从而否定自己,处于怀疑、摇摆不定的状态,他们可能会重新界定自我,他们开始推翻长期在心中建立起的自我形象,总拿自己的缺点去比别人的优点,以至于越来越自卑。
二、贫困大学生认定的依据以及标准
贫困生认定其实是一道“难题”,贫困生是特殊群体,每个学校对贫困生的认定,都有相应的政策。各高校确定贫困生的方式都不太相同,但主要途径相似:需要学生本人、学生家庭所在乡镇出具三级证明,真实地反映其家庭经济情况,学校再通过调查其消费情况了解学生平时的生活水平来确定。
在认定标准及对策方面,具体到某些操作层面可以根據不同的院系、不同地区的不同家庭学生有相应些变化。以我校为例 ,我校有四个艺术类的系部,其中有相当数量的贵州、青海等西部地区的学生报考,考虑到这些地区相对苏南地区贫困的多,可能他们一个富裕家庭的收入,都比不上江浙地区中等家庭的收入,再加上家中人口普遍较多,学生要支付相应的学费和高昂的艺术用品支出,对他们而言是一个不小的负担,根据这个情况,我校学生工作处及时提出了西部资助计划,资助政策不仅主动向这些西部困难学生倾斜,还增加了这些学生评奖评优的比例,同时在资金充足的情况下,还在学期末对他们进行相应比例的路费补助,使其在春节等全家团聚的日子能享受家庭的温暖。
三、探索艺术类贫困大学生资助的多样性
目前高校的学生工作人员都在逐步探索如何建立健全学生资助体系,如何在不同贫困程度的贫困学生中建立起一套学生各取所需,物尽其用的资助的方式和方法,把学生资助工作真正的落到实处,从而更好地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
(1)近年来,各高校采取了发放奖助学金、勤工助学岗位、发放生活补贴、减免缓交学费、助学贷款、各种助学基金等措施。这些措施可以归结为两种类型:一类是“授鱼”型,就是通过国家助学贷款、学校减免缓学费、发放奖助学金以及社会资助等办法,缓解学生的经济压力;另一类是“授渔”型,就是通过勤工助学和学生参加学术研究或企业实践,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获得经济报酬,补充经费不足。以中国美术学院为例,该院每年开展两次学生艺术品展卖会,活动吸引了许多收藏家、书画爱好者前来淘宝,其收入用于资助贫困同学。这样的活动,既教会了贫困学生如何体现出自己应有的价值,又使自己的生活学习得到了很好的保障。
(2)在平时的教育中要教育这些家庭贫困的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自强自立,努力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为自己完成学业创造条件,同时要加强他们的收费管理,尽量减少恶意欠费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但是在教育和管理上,要特别注重公开、公平,保证学生有知情的权利,资助的方法途径可以随录取通知书寄给每个家庭,尽量让其家长也能了解学校和国家的扶持政策,让这些贫困家庭在入学前就能放下包袱;在他们入学就读后,还要通过各种途径教育学生物质的补助只是暂时的,学到本领、提高精神层面的东西才是以后走上社会真正所需的。
(3)在财力资助的同时,还要加强对他们的心理辅导。艺术类大学生由于学费较贵,必备的专业工具开销大和残酷的就业形势会使他们对现实反应更强烈,易产生思想偏差。因此加强对他们的心理辅导,宣传正确的思想导向,会使工作规范、细致、深入。例如贫困学生就业这一方面,很多学生急功近利,一毕业就想赚很多钱来回报家庭的养育之恩,殊不知这样的心理很可能会被传销组织利用,之后被限制人身自由,被洗脑,非常危险。这些问题都需要时刻提醒各毕业生及在校生。
在不违背国家政策及校纪校规的同时,在具体工作以及学习等各个方面进行关怀,适当向这一群体进行倾斜,体现以人为本的资助目标,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真正受益。
参考文献:
[1]杨昌江著.贫困生与教育救助研究.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8.7.
[2]冯超.高校贫困生界定标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教育与职业,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