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抗与妥协
2015-05-09徐丽娜
摘 要:2002年耶利内克发表了散文剧《死亡与少女》,对读者所熟悉的五个人物进行了颠覆性的创作。耶利内克在对这五个人物进行解构和重构的过程中告诉读者,在这个男人拥有话语权的社会上,男人就是女人的世界,男人主宰着女人的命运。本文通过文本分析的方法对睡美人这一形象进行论述,试图以耶利内克作品的独特视角为出发点,解开其对女性社会角色认知的密码。
关键词:耶利内克;睡美人;死亡与少女
作者简介:徐丽娜,女,硕士,讲师,出生于1978年11月,目前从事德语文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32-0-02
2004年饱受争议的奥地利女作家耶利内克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对于这样对于整个国家来说都是非常巨大的荣誉,在她的祖国奥地利却激起了完全不同的反响。一些奥地利人觉得是一荣俱荣,他们为女作家骄傲!而很多人认为,他们对于这次颁奖决定感到非常出乎意料,觉得惊诧莫名,甚至于不理解。有人认为她的语言尖刻,粗俗,作品中充斥着暴力和性,常把她冠以“网络污染者”或“女权主义者”的称呼,她描写社会黑暗面,批判自己的国家奥地利,然而任何人都不能否认她思想的独特性以及对语言惊人的操纵力。
其作品《死亡与少女》共包含五个故事,其中一篇以格林童话中的经典人物睡美人为题,通篇以对话形式讲述了睡美人苏醒后与王子之间发生的一段故事。格林童话的睡美人并不是唯一和最初的版本,但是这些版本故事概要大同小异,没有较多的变化。这些版本中的睡美人犹如玩偶一样,一生都被动的为人所操控。睡美人因女巫的祝福让她拥有了许多美好的事物,也因女巫的一个诅咒让她沉睡了百年,王子的出现改变了她沉睡的状态,她重新苏醒,和王子过上了幸福生活,这个故事一直作为一个美好的童话被传颂着。
在《死亡与少女》这本书中,耶利内克为睡美人这一经典形象赋予了丰富的思想,让读者认识了一个全新的睡美人,故事本身几乎与童话无关。耶利内克只是借助于睡美人这个众所周知的人物和故事背景来表达她的思想,说她想说的话。文中只有公主和王子两个人物,开篇没有对故事背景进行交代,直接进入两个人的对话,甚至于整篇都是对话模式,故事没有高潮,情节也不会让人觉得和童话有任何关系,似乎只是公主和王子的一场辩论。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中曾提到:“她的剧本并非戏剧,而是“要讲出来的文字”,已经从戏剧角色的暴政之下解放出来。导演们惊讶莫名,发现她交给他们的简直就是解放戏剧的宣言。”这样的故事并不适合闲暇的午后,在品味咖啡香浓时阅读的文章,耶利内克的大部分文章并不让人觉得惬意和美好,甚至不会有人觉得很有趣。正如一些人所说,虽然耶利内克得到了诺贝尔文学奖,但仍旧不会成为畅销书作家。耶利内克的作品也许适合那些不甘于命运的,愤怒的人来阅读。在诺贝尔文学奖颁奖时中恩达尔说:“艾尔芙丽德·耶利内克操作着毫无心肝的戏词,阴森可怖的隐喻,以及从经典作品中极具曲解的引用,每当我们的正常理想和白日之梦在她笔下给演绎成这些词语时,就永远不再是原来面目了。她有一种如同红外线般的委婉声波,对于文明的隐蔽之处加以描述和阐明。在我们以前看到正常社会的地方,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一个锁进牢房的系统,其中有男人和女人,暴行和屈从,猎人和猎物等等。”正是如此,睡美人这个人物在耶利内克笔下并不是我们在格林童话里面读到的那位被动存在的公主,她是内心充满矛盾,对自身存在有诸多困惑,并试图改变存在,改变命运的女人。
耶利内克笔下的睡美人对自己的存在进行了更多的思考,文章的开篇就这样写道:“我的生存方式就是睡眠,所以生命是我的逻辑界限,但我的生存方式也许只有等待,等待被亲吻的那一天。等待就是换一种活法。”睡美人在这里已经不是简单的故事载体,她是個会思想的活着的人,她对自己的存在和未来的命运很清楚,并一语道出了其中玄机“我反正得给什么要什么。”她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被动存在。也质疑王子对于自己存在的意义。而王子一出场就宣告了自己的身份:“我是权力,谁与我作对,谁就得失去自我,就因为他坚持自我。”“我是让死者复活的东西。这就叫时间。”“这么说我一定是上帝,很简单。”睡美人认为他从王子那得到了爱情,然而也被王子从永恒抛向了瞬间。得到爱情的睡美人并没有对她的存在状态感到满意,同时也质疑了王子所谓的上帝身份。王子对于睡美人的质疑并没有过多的解释,而是穿上了一件长毛绒玩具服装,上面有硕大的阴茎,睡美人虽试图反抗即将发生的事情,但是当王子递给她一个白色长毛绒兔子服装时,她还是按照他的旨意穿上了。睡美人最终屈服于王子的性暴力之下,并说出了和王子同一的声音:我们知道我们有一天会死,却依然活着。但是我们现在无论如何还是终于摆脱了我们的躯体而不死。她知道无论是她睡着还是醒来,都非她的意愿,她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待,她把等待看成了生存的方式,期待着这种生存方式的改变。而当她醒后进去男性话语权的世界时,又不得不屈服于现实世界。
有人把耶利内克归类为极端的女权主义者,也有人否定这样的观点。然而无论如何,我们可以看到耶利内克是从女性的角度出发,以一个女性作家敏锐的观察力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这个社会女性从属于,依赖于男性的存在。在这篇睡美人当中王子把自己定义为权力、上帝、时间和女人的创造者,声称谁与权力作对,谁就得失去自我,声称自己是上帝让睡美人死而复活,甚至自诩为睡美人的创造者。在王子和公主的对决中,公主虽然清楚的了解自己的处境,虽然有反抗的意识,但是仍不得不屈服与王子。在耶利内克看来,在这个男性话语的世界中,女性虽然能够对自己进行反省和剖析,但是她们内心深处却是痛苦、迷茫、孤独,无力改变自身的存在。
格林版本的睡美人和耶利内克笔下的睡美人的相同之处在于:她们都不是独立的人,她们都依赖别人的存在而存活。不同的是:耶利内克笔下的睡美人对于自己的存在进行了更多的思考,她对男权统治有着强烈的反抗性,然而现实决定了睡美人醒着,看清了这诸多情形也是无力改变,最终不得不屈服于男性的话语权之下。睡美人从反抗到屈服的过程让我们看到了女性在寻求话语权过程中内心的困惑,痛苦与探求。
参考文献:
[1]耶利内克著. 魏育青, 王滨滨译. 《死亡与少女》.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5.
[2]钱定平著. 《“钢琴教师”耶利内克》.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5.
[3]黄晓辉. 解剖女性自我,超越“女性主义”——读耶利内克的《死亡与少女》.《新乡学院学报》. 2009.06.
[4]姜山秀. 蕴含在混杂斑驳中的舞台意象——评耶利内克的《死亡与少女》. 《戏剧文学》. 2010.11.
[5]李晓林. 耶利内克《死亡与少女》中的反讽. 《名作欣赏》. 2012.01.
[6]陈晓兰. 艺术、性别与权力——解读耶利内克的文学创作主题. 《外国文学评论》. 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