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圆梦记忆

2015-05-09吴雪森

江苏丝绸 2015年2期
关键词:吴江自学考试

文/吴雪森

(作者系吴江丝绸协会秘书长)

1988年9月的一天,我在一张企业工会登记表的学历栏里写上了“大专”两个字,原来的高中学历已经成为历史。在当时,我的心里始终被激动和高兴充满着,因为在6月底拿到一张毕业证书,我终于圆了大学梦。

如今27年过去了,回想起当年大学圆梦的经历,我不禁感慨万千。我就读的大学是一所没有围墙的社会大学。看着那本红封面下内页已布满斑点的毕业证书,读书考试的一幕幕景象似乎近在眼前……

“一滴水”与“一缸水”

我是盛泽中学六六届高中毕业生,正当要毕业高考的时节,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大学求学的梦想随之破灭。接着就是插队务农,当起了农民。1975年回城后被安排在工厂工作。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我的一些同学都考取了理想的大学,大部分当上了教师,有的还当上了干部。我因种种原因,未能如愿。1983年起,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开考。这给了我们这些已经在厂工作、又为人父母的“老三届知青”一次圆梦的机会。1985年初春,我报名参加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选择的是“汉语言文学专业”,负责主考的学校是南京师范大学。

凡是参加“自考”的学友,大都有这样的感觉:考试考的是“一滴水”,而需要准备的是“一缸水”。我考的那个专业总共有10门课程,所谓大学学习就是自己研读教材,没有老师辅导。

为着迎考这“一滴水”,我必须把订购的教材看个遍,不留死角,并做好笔记,有时就在书上标记要点,以引起重视。对于《哲学》和《中共党史》两门课程,为了融会贯通整个教材的知识体系,我把每一章节的要点用“关键词”整理在一页白纸上,中间用箭头和方框把各知识点联系起来。这样复习起来就觉得方便不少,只要记住“关键词”就大致能掌握这一部分的内容,可以把厚厚的教材放置一边了。

为着迎考这“一滴水”,做题目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那时唯一的辅导材料便是《江苏自学考试》报(后改为《江苏自学考试》杂志),而且开考的其他“党政”、“经济”、“法律”等专业的内容也包罗其中。虽然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内容不多,但我却如获至宝。因为刊载的是各地自考的题目,具有很实用的参考价值,所以每次都认真地把它做完。

八个观众的一场电影

1985年,我首次参加考试的课程是《哲学》和《中共党史》。在复习备考的前夕,盛泽影剧院正好轮放一部名叫《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的电影。当时,我想,为了加深对中共党史的认识,有必要一看,而且我又是一个文艺爱好者,也许从中可以获得一些创作灵感。我的工作单位是电影院隔壁的吴江钢丝绳厂,于是提早买了星期天傍晚场次的电影票。

很是不巧,那天下午,天空下起了大雨,到傍晚还不肯歇停。到底要不要去看,心里曾经有过一番犹豫,但是自考的信念让我决定不能放弃。考虑到街道上已有积水,我脚穿高靴,手撑雨伞毅然向影院走去……

到了影院,找到座位坐了下来,突然感觉整个场子空荡荡的。我环视四周清点了一下,诺大的一个能容纳一千多人的影院竟然连我只有八名观众。

我正在纳闷,剧场的灯光马上暗了下来,《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准时放映。该片根据毛泽东主席的诗词《井冈山》、《娄山关》谱写的歌曲和江西、延安等老革命根据地的革命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十送红军》、《松花江上》、《义勇军进行曲》、《太行山上》、《延安颂》、《南泥湾》、《东方红》等四十几首联缀而成。影片通过歌舞的形式,反映了秋收起义、红军长征、抗日战争以及南泥湾大生产运动直到抗战胜利的革命历史,表现了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影片虽然没能给我解题的答案,却使我在考试时平添了几分答题的勇气和力量。

我的时间我作主

当时,每个自考生都已步入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家务不能少,又要上班工作,每天学习的时间并不宽裕。因此时间便成了自学的拦路虎。唯一的办法就是“挤”:晚上晚一点睡觉,早上早一点起床,哪怕是挤出十分钟、一刻钟都是派了大用场。厂休日(当时的企业每星期只有一天为厂休)则可以抽出相对多一些的时间来自学;而逢到出差或考试日,那更是分秒必争。

1986年作者在出差回程途中

我曾有两次出差都把自学考试书籍带在身边随时学习的经历。一次是在1985年11月25日,我去参加冶金部金属制品情报网华东地区分网举办的钢丝热处理技术进修班学习,时间长达20天。学习地点在宁波,住在解放军海军东海舰队司令部招待所。进修班由上海钢铁二厂的工程师授课并组织考试,休息日还安排参观北仑港、游览溪口等地。白天的培训很紧张,自学考试看书只能利用晚上的时间。尽管宿舍里的灯光并不明亮,尽管所带的题目是《逻辑学》的内容,既枯燥又难懂,但我还是坚持把题目“啃”了下来。还有一次是在1986年秋天,我以吴江钢丝绳厂技术科负责人的名义赴大连参加全国金属制品技术情报工作会议。因为路途遥远,所以有足够的时间可以利用。那次出差我带了《外国文学》等三门课程的资料。去大连坐的是火车,回来是乘海轮。特别是大连到上海的轮船要行驶36个小时,白天我就在甲板上找个地方看起书来。海风吹拂着我的脸庞,感觉特别有精神,记忆力也提高不少。回到盛泽不久参加了三门课程的考试,结果成绩全部合格。我欣喜万分,觉得不虚此行。

江苏的自学考试每年组织春、秋两次。每逢考试,我提前一天去松陵,选择吴江红旗影剧院对面的旅馆住下来,晚上可定下心来复习迎考。每次考试选两至三门课程,上下午都要考。为了节省去招待所排队吃中饭的时间,我就买了几只馒头或面包,在旅馆倒杯开水,边看书边进午餐。

和许多自考学友一样,我把考试前的几分钟看作是最后冲刺的机会。说来也幸运,有几次考试的题目就是在考试铃声响起之前看到的,别提心里有多高兴。

写作题是《说“梦想”》

当今,关于梦的话题很是热门。说来也巧,当年我考的《写作》考试作文题就是《说“梦想”》。题目的分值比例大致是基础知识占40%,作文占60%。对于前者,我没有什么优势,许多填空题都开了“天窗”,这与年龄大记忆力减弱有关,而对于作文,我有一定的把握。

我就把当时轰动大上海的一个名叫于双戈的海警抢劫杀人案作为文章的内容,采取“一事一议”的方法,写了一篇议论文。全文分为四个段落。

第一段是引子,通过美梦和恶梦的描述感叹梦的奇妙。第二段,文章叙述于双戈从一名海轮乘警堕落成为偷枪、杀人、抢银行的罪犯的经过。为了结婚“扎台型”,他开始赌博,输了钱又不甘心,讨债人天天上门,他终于越陷越深走上了不归之路。第三段,文章即就此事展开议论。文章指出,青年人梦想把自己的小家庭经营得幸福一点、美好一点,这本是无可非议的,但是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能力来办事,决不能为了家庭“现代化”而债台高筑,更不能去干那种损人利己、危害社会的蠢事。于双戈的所作所为说明,他沉湎于不切实际的幻梦之中,不明白幸福要用自己的双手通过辛勤劳动来获得。第四段是文章的结尾,对议论做个小结又展开联想。我这样写道:“许许多多的青年朋友都能正确处理梦想与现实的关系。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为了‘四化’建设勤劳地工作着。他们把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奉献给社会,又从社会那里获取一份报酬,多么平凡,又多么光荣!他们用自己的汗水浇灌着祖国的大花园。大花园里百花争艳,芳香扑鼻。这香气一定会给青年朋友引来很多很多甜甜的梦、美妙的梦!”

《写作》考试最后得分是60分,我想这篇文章帮了我的大忙。

考的还有自信和诚信

自学考试考的不仅是知识,还有自信和诚信。自学考试不同于其他一般的考试,完全是一种自加压力的行为,没有基础、没有自信是不可能圆梦的。我的一些同事甚至企业的领导也曾拼搏一番,但却败下阵来。吴江县自学考试办公室的统计数据表明,1983年至1990年,吴江共有6537人(不重复累计)报名参加各个专业的自学考试,实际通过全部课程考试获得毕业证书的只有287人,毕业生占比仅为4.39%,足见考试的难度。

当年在吴江中学布置的考场中,每间教室大约放25套桌椅。尽管也有考生缺考,但凡进去参考的,大家都很坦然。因为我们这一代“知青”曾经经历过磨难,参加考试主要是检查前一阶段学习的成果,不是为混一张文凭而来,所以脑筋里没有丝毫想作弊的邪念。考试前就把所有随身的书籍、笔记放在教室走廊里的桌子上。出现在教室课桌上的只有笔、橡皮、手表和准考证。

没有自信就容易失去诚信,现在媒体披露出来各种各样考试作弊的手段真是五花八门,令人瞠目结舌。我为自学考试的成绩没有一点水分而感到自豪。

1988年6月,我以历经三年的正常速度通过了10门课程的考试,平均分为64.6分。最后三门学科是在调往辽吴化学纤维厂工作以后通过考试的。经过企业审查、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和南京师范大学的批准,我终于取得了大专学历资格,成为一名吴江县第五届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生,拿到了一张期盼已久的“毕业文凭”。不仅如此,企业还为鼓励职工自考给我发了奖金。

通过自学考试,我圆了大学梦,当然在工作和生活中也得益非浅。一些技术论文和调研报告见诸于省部级刊物,一些文艺作品多次参加苏州市和吴江市文艺会演并获奖。然而,学习是无止境的。真所谓活到老、学到老。退休后,我受聘吴江丝绸协会做文秘工作。2013年秋,我被《江苏丝绸》杂志聘为四名主笔之一。坚持不懈地学习将始终成为我老年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

猜你喜欢

吴江自学考试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教学与自学
对“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认识和思考
沈尹默:如何自学书法,才能少走弯路?
娘做的面
娘做的面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你考试焦虑吗?
准备考试
Robust Non-fragile PID Controller Design for the Stroke Regulation of Metering Pum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