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30例临床分析
2015-05-09刘伟静赵新祥周衍菊
刘伟静 赵新祥 周衍菊
中暑30例临床分析
刘伟静 赵新祥 周衍菊
目的 分析30例中暑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探讨降低重度中暑患者病死率的有效途径。方法30例中暑患者, 根据我国《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GB11508-89), 符合轻度中暑12例, 重度中暑18例,对30例中暑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重度中暑患者年龄, 体温, 心率, 白细胞计数, 低钠、低氯、低钾血症, 酶谱升高, 血小板计数下降与轻度中暑患者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0例中暑患者中, 4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 23例痊愈, 3例遗留脑功能障碍。结论 对重度中暑患者及时采取有效降温措施, 大量补液, 积极给予器官功能支持治疗, 可有效降低重度中暑患者的死亡率, 改善预后。
中暑;治疗措施
中暑是指高温或烈日暴晒引起体温调节功能紊乱所导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以高热、皮肤干燥无汗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特征, 潍坊市人民医院急诊内科2011年7月~2013年8月共收治中暑患者30例, 其中轻度中暑12例, 重度中暑18例, 给予快速降温、大量补液、积极保护各脏器功能等治疗措施, 效果显著,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中暑患者30例(男22例, 女8例), 发病至入院时间0.5~8 h, 发病前一般状况:既往体健者10例(产褥期妇女1例), 既往有冠心病者16例, 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者1例, 抑郁症者1例, 帕金森症者2例。我国《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GB11508-89)将中暑分为三级:先兆中暑、轻度中暑及重度中暑, 根据以上诊断标准, 本文资料中轻度中暑12例, 重度中暑18例。
1.2 临床特点 ①一般临床表现:30例中暑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头晕、心率增快及意识障碍, 部分患者存在心力衰竭、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②实验室指标测定:入院时和入院24 h或48 h给予采集血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凝血常规、磷酸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等实验室检查。
1.3 治疗措施
1.3.1 轻度中暑 经休息、物理降温、适当静脉补液等一般处理即可恢复。
1.3.2 重度中暑
1.3.2.1 早期快速降温 争取在发病1 h使肛温降至38.5℃左右。
1.3.2.2 早期大量补液 补液以晶体液为主, 同时监测中心静脉压及尿量, 24 h内输注液体量4000~5000 ml, 老年人及原有器质性心脏病者, 补液时注意心功能并及时处理心力衰竭。
1.3.2.3 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 大多数中暑患者存在低钠血症、低钾血症, 重度中暑者更为严重, 给予积极纠正电解质紊乱, 同时监测动脉血气分析。
1.3.2.4 脏器功能支持治疗 ①脑水肿的处理:给予脱水、降颅压, 控制过度通气等措施, 并给予醒脑净、纳洛酮及脑细胞营养类药物;②中暑性肝损害:严密监护, 给予应用谷胱甘肽、甘草酸二胺及多烯磷脂酰胆碱等保肝药物, 多数患者肝功在3~4周内恢复正常;③心力衰竭的处理:治疗诱因和基础心脏病, 减轻心脏负荷, 增强心肌收缩力;④呼吸衰竭的处理:低氧血症进行性加重者, 尽早给予气管插管、人工机械通气, 昏迷时间长的患者亦应积极给予有创呼吸机辅助呼吸, 并应用有效的抗生素控制肺部感染。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应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轻度及重度中暑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实验室结果比较,见表1。
表1 轻度及重度中暑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实验室结果比较( x-±s)
2.2 30例中暑患者经治疗后, 4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 23例痊愈, 3例遗留脑功能障碍。
3 讨论
3.1 中暑的机制 夏季天气炎热, 中暑是一种高发病率和高病死率的疾病, 尤其是年老体弱及各种慢性疾病患者, 在持续高温条件下, 体内产热增多而散热相对减少, 从而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多器官功能损害, 若救治不及时可进一步发展而出现呼吸、循环衰竭。重度中暑是中暑的严重类型, 主要是由于高热不断攻击机体,对细胞直接损伤, 引起酶变性、线粒体功能障碍、细胞膜及细胞内部结构损伤, 机体各系统发生一系列病理改变[1], 本文资料实验室结果显示重度中暑患者年龄, 体温, 心率, 白细胞计数, 低钠、低氯、低钾血症, 酶谱显著升高, 血小板计数下降与轻度中暑患者相比,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重度中暑病死率高, 即使得到及时治疗, 病死率亦高达10%~50%,本文资料收治的30例中暑患者中, 18例重度中暑患者经早期快速降温、早期大量补液、积极支持脏器功能等治疗后,取得良好的疗效。
3.2 中暑的治疗
3.2.1 早期快速降温 中暑患者的体温越高, 持续时间越长, 对机体的损害越严重[2], 迅速降温是抢救中暑患者的关键措施, 本文中治愈的中暑患者均在1 h内降至目标体温, 降温方式包括:①物理降温: 冰帽冷敷, 反复全身冰水或75%酒精擦浴, 冰袋冷敷, 即将冰袋放置于颈部、腋窝、腹股沟的大血管区域;②药物降温:赖安匹林、地塞米松或氯丙嗪加入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
3.2.2 早期大量补液 重度中暑容易导致水、钠丢失, 引起脱水和电解质平衡紊乱, 以低血容量, 低钠、低氯、低钾为主要表现, 重度中暑的失水常相对于慢性消耗性疾病的失水对器官的损伤更危急, 应高度重视早期液体复苏的重要性,大量补液亦可治疗中暑导致的横纹肌溶解症, 重度中暑患者由于大量出汗, 饮水和盐摄入不足, 发生肌痉挛, 严重的肌痉挛可引起横纹肌溶解, 使CK活性增高, 临床上属于非创伤性横纹肌溶解症, 并已经得到认可[3,4], 本文资料中, 18例重度中暑患者85%以上出现CK升高>1000 U/L, 且CK随中暑患者病情加重, 酶活性增高幅度加大, 重度中暑患者CK增高幅度约是轻度中暑患者的10余倍, 且临床研究证实[5],血清酶CK值会随着中暑程度的加重而逐渐增加, 血清酶水平极度增加者, 提示预后不良, 中暑患者血清AST、LDH活性亦可有增高, 血清CK、AST和LDH活性亦是评价中暑患者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6], CK升高可无症状, 但严重升高可引起急性肾衰竭[7,8], 本文重度中暑患者CK明显升高者达43154 U/L, CK-MB达245 U/L, 其肌酐207 μmol/L, 尿素氮15.2 mmol/L, 通过大量补液、利尿及静脉滴注碳酸氢钠碱化尿液, 免于行血液净化治疗, 4~5 d后以上各项指标均降至正常。
3.3 中暑的预防 在烈日下减少外出活动, 室内环境通风良好, 老年人及一般情况差者, 有精神系统疾病史者均易发生中暑, 应注意预防, 对于先兆中暑者, 及早识别, 对于重症中暑者及时采取早期快速降温、早期大量补液、积极支持脏器功能等综合治疗措施, 提高抢救成功率。
[1] 刘淑红, 王文娟, 亢宏山, 等.重症中暑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预后影响因素的分析.临床肺科杂志, 2012, 17(6):971-972.
[2] 张峰铭, 米军丽, 吕志斌, 等.重症中暑11例治疗分析.临床军医杂志, 2006, 34(5):580-581.
[3] 周伟梁, 张涛, 苏磊.中暑与横纹肌溶解及脓毒症的关系.中国全科医学, 2006, 9(20):1738-1739.
[4] Glazer JL.Management of heatstroke and heat exhaustion.Am Fam Physician, 2005, 71(11):2133-2140.
[5] Pease S, Bouadma L, Kermarrec N, et al.Early organ dysfunction course, cooling time and outcome in classic heat stroke.Intensive Care Med, 2009, 35(8):1454-1458.
[6] 程鲁京, 王沭沂, 韦学义, 等.中暑患者血清中酶的变化及其对病情的诊断价值.中国急救医学, 2000, 12(20):720-721.
[7] Singh D, Chander V, Chopra K.Rhabdomyolysis.Methods Find Exp Clin Pharmacol, 2005, 27(1):39-48.
[8] 凌云志, 叶山东.非创伤性横纹肌溶解症的病因及其诊治.医学综述, 2010, 16(16):2476-2478.
Clinical analysis of 30 heatstroke cases
LIU Wei-jing, ZHAO Xin-xiang, ZHOU Yan-ju.Department of Emergency, Shandong Weifang City People’s Hospital, Weifang 261000, 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n effective measure to reduce mortality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heatstroke.Methods According to Diagnostic Criteria of Occupational Heatstroke (GB11508-89), there were 12 cases with mild heatstroke and 18 cases with severe heatstroke among 30 patients.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carried on for clinical symptoms, physical signs, laboratory examinations, and treatment measures of 30 heatstroke patients.Results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severe heatstroke patients and mild heatstroke patients of age, body temperature, heart rate, white blood cell count, hyponatremia, hypochloridemia, hypokalemia, increased zymogram, and decreased blood platelet count (P<0.05).Among these 30 cases, there were 4 death cases due to multiple organ failure, 23 cured cases, and 3 cases with remaining cerebral dysfunction.Conclusion Rapid and effective cooling, sufficient intravenous fluid resuscitation and active support for the organic function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mortality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heatstroke, and improve the prognosis.
Heatstroke; Treatment measures
10.14163/j.cnki.11-5547/r.2015.02.013
2014-10-10]
261000 山东省潍坊市人民医院急诊科